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富山春居圖》分為兩部分的原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富山春居圖

來自網絡的圖片

《富山春居圖》分為兩部分的原因元四家」之首黃公望是個很奇特的人,年過50方才學畫,年過80創作出了《富春山居圖》,位居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列。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幾經易手,現存的《富春山居圖》其實是兩半,那麼為什麼《富春山居圖》會一分為二?[1]

《富山春居圖》為什麼一分為二

萬曆二十四年,《富春山居圖》被董其昌(晚明最傑出的書畫家)所購得。董其昌晚年又把它賣給了宜興收藏家吳正志,到清朝順治年間,傳到了孫子吳洪裕手裡。吳洪裕珍愛之極,惲南田《甌香館畫跋》中記:吳洪裕於「國變時」置其家藏於不顧,惟獨隨身帶了《富春山居圖》和《智永法師千字文真跡》逃難。

吳洪裕臨死之際,要燒《富春山居圖》和《千字文》,「焚以為殉」,給自己殉葬。吳死後,家人先燒了《千字文》,次日再燒《富春山居圖》。就在國寶即將付之一炬的危急時刻,人群里猛地竄出一個人,「疾趨焚所,起紅爐而出之」,愣是把畫搶救了出來。他就是吳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吳靜庵(字子文)。

就在這幅傳世精品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丟入火中時,危急時刻,吳洪裕的侄子吳靜庵抓起火中的畫用力一甩,愣是把畫搶了出來。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畫,用偷梁換柱的辦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圖》。

但畫中間已經燒出幾個連珠洞,斷為一大一小兩段。從此,《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前段被稱為「剩山圖」,現珍藏於浙江博物館,後段被稱為「無用師卷」,現珍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館

清朝初年的一天,在江南的一個富紳之家,此刻正陷入一片混亂和驚慌之中。一個面目枯槁的乾瘦老頭僵直地躺在床上。床前,圍聚着眾多的家眷和僕人,他叫吳洪裕,是個著名的收藏家。只見他喘息了一會後,撐開眼皮,慢慢轉動着渾濁的眼珠,注視着站在他床前的一個中年男子,蠕動着嘴唇:「......快把我的兩件寶...寶貝拿來。」

那個男子是吳洪裕的侄子,叫吳靜庵。他知道在叔叔眾多的收藏品中有兩件是最珍貴的:一件是隋初傑出的書法家智永和尚的書法真跡《真草千字文》,另一件是元代山水畫家黃公望的名畫《富春山居圖》。

過了一會,吳靜庵把那兩件寶貝捧到了床前。吳洪裕的眼中放出了一絲迴光返照的光亮,他喘着粗氣,掙扎着說:「給…給我燒了它。」

「不!叔叔,不能燒!它們是稀世珍寶啊!」侄子的眼中噙着淚花。

「燒!……」吳洪裕斷斷續續地說,「燒了它……我可以繼續在……在陰間繼續受…用。」

過了片刻,一盆炭火端到了吳洪裕的床前。他的侄子淚流滿面地把《真草千字文》投入了火中。熊熊的火舌立即把那幅稀世珍寶吞噬了。

「燒…….燒…」吳洪裕的臉上顯出了滿意的神色,雙眼漸漸合攏了。

當吳靜庵無奈地把第二件寶貝《富春山居圖》慢慢投入火中時,發現叔叔已斷氣了。他實在不忍心讓這幅稀世名畫再燒毀,就急忙又從火中把它搶了出來。可惜這幅一尺多高、二丈多長的長卷巨畫,中間一段已經着火燒壞。火滅之後,不得不把燒壞部分裁去,遂使長短分成兩段。

清代大畫家王原祁形容黃公望的畫《富春山居圖》時是「神與心會,心與氣會」。也就是說黃公望的這幅畫已達到了國畫創作的最佳藝術境界。正因為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有如此高的藝術價值,故而吳洪裕臨死前,還捨不得放棄它,要把它燒化掉帶到「陰間」去。

稀世國寶《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前段畫幅雖小,但比較完整,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剩山卷」;後段畫幅較長,但損壞嚴重,修補較多,後人在修補的過程中,特意將原本位於畫尾的董其昌題跋切割下來放在畫首,這便是後來乾隆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較長的一段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較短的一段,在8.13抗戰後,由著名畫家吳湖帆收藏在浙江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