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星堆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星堆遺址位於距中國四川省廣漢市城西7公里,距南興鎮4公里的鴨子河畔,南距離成都約40公里,北距德陽26公里,屬青銅時代文化遺址。由於其古域內三個起伏相連的三個黃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遺址年代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分為四期,一期為寶墩文化(前蜀文化),二三期為三星堆文化(古蜀,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400年),四期為十二橋文化(古蜀,主要遺存在金沙遺址),約相當於中原的夏商周時期,。1987年1月16日公布為四川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發掘歷程

1929年春,廣漢縣南興鎮真武村村民燕道誠一家在宅旁挖蓄水溝時發現一個長方形的坑道,由石板圍成,坑內放滿了精美的玉石器。燕道誠後攜家人把坑內400多件玉器搬回家中,藏於各個角落,並不讓家人告人。一年後,為將玉器出手,他將一塊玉瑗送給當時駐廣漢縣的一位旅長陶宗伯,此人在得知這塊玉瑗的價值後,派了一個連進駐燕道誠挖寶的地方,以軍事訓練為名,大肆開挖[2]

成都著名金石學家龔熙台從燕家購買了4塊玉器,並寫作一篇《古玉考》發表在成都東方美術專科學校校刊的創刊號上,隨即消息傳出,古董商蜂擁而至,廣漢地區掀起挖掘高潮。當時的廣漢縣縣長羅雨蒼認為古物出土應歸國家所有,隨即下令禁止私人亂挖亂掘。1934年3月15日,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美國人葛維漢與副館長林名均教授組建考古發掘隊,在月亮灣進行發掘工作,揭開了中國川西平原考古的序幕。持續十多天的第一次正式發掘工作,一共出土文物600多件。

1953年西南博物院院長馮漢驥等人重新提出三星堆一帶有古文化遺產的可能。1956年四川省博物館的王家佑、江甸潮在三星堆—月亮灣一帶進行考古調查。1960年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研究組全面調查了三星堆和月亮灣等地的文化遺存。1970年始,三星堆和月亮灣一帶古遺址搭建起磚瓦工廠,致使大片的古文化遺址遭受破壞。1980年5月四川省考古隊對三星堆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龍山時代和3000年-4000年前的房屋基址18座,墓葬4座,出土數百件陶器石器玉器文物和數萬片陶片標本。1982年中國國家文物局決定對三星堆進行專款專項考古發掘。

1986年7月廣漢縣南興鎮第二磚廠的工人在挖磚坯土時,挖斷了一塊玉環,工人遂報告給當地的考古隊,這裡就是三星堆一號祭祀坑。8月四川省考古所在領隊陳德安、副領隊陳顯丹帶領下對三星堆進行大規模發掘工作,發現兩座與商代同時期的大型祭祀坑,坑內出土了1700多件青銅器、玉器、漆器、陶器等,還有80根象牙,4600多枚當時的貨幣海貝銅貝等。

視頻

三星堆遺址 相關視頻

為什麼不敢再挖三星堆遺址?2000多年前的這個文明觸碰不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