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朱涇耶穌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上海朱涇耶穌堂位於金山區朱涇鎮西林街238號。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美籍傳道士步惠廉牧師購買丁姓地基,在西林街建新堂。1924年,沈之蔚牧師增鐘樓,隸上海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松江牧區,轄二堂及各鄉布道區。抗日戰爭期間,基督教活動終止,1946年9月復堂。解放初期,曾組織宗教聯誼會,1955年停止活動。1985年8月,恢復宗教活動,1989年對教堂進行維修,新教堂於當年聖誕節復堂。
教堂信息
禮拜時間:周日8:00、14:30 周六11:30
交通:金山朱涇汽車站轉朱涇1線、2線至西林街
電話:021-57323354
基督教建築
初期基督教建築反映了當時一些奴隸和貧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現在紀念死者、寄託對來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於1~2世紀開始流傳。羅馬帝國於313年頒布《米蘭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後,教堂建築逐漸發展起來,羅馬一地就有30餘座。5 至 10 世紀西歐的基督教建築,主要的類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羅馬建築作為禮拜儀式之用,沒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將羅馬的巴西利卡改為教堂。教堂平面有圓形和多邊形的。
教會規定:聖壇必須在東端,大門朝西。聖壇為半圓形穹頂所覆蓋,聖壇前設祭壇,祭壇前又增建一橫翼,比較短;與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長十字形平面,稱為拉丁十字,象徵基督受難。一般在巴西利卡前還有一個三面有圍廊的前庭,中央設洗禮池。獨立的鐘樓位於教堂一側,形成完整的群體。這種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歐中世紀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實例是羅馬聖彼得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