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清天主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上清天主教堂舊稱聖母無原罪堂,由荷蘭神父在原葛昌仙廟處買地25畝。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一說同治十年),後被燒毀。宣統三年(1911年),意大利神父徐萬斯主持重建,歷時三年竣工。

整個建築為典型的哥特式風格,形成為中西合壁式建築群,主要建築物有主堂(約480平方米)、神父樓(約270平方米)、男學堂(394平方米)、女學堂(360平方米),加上附屬房屋,建築面積達3300平方米。

教堂歷史

我們到上清鎮尋訪天主教堂,隨口問問小鎮的居民,他們都會告訴你就在上清鎮政府的邊上。其實,走在小鎮的老街上,不時就會在岔路口看到一個寫着「天主教堂」的指示箭頭,方便了遊客的尋訪。我們尋訪上清天主教堂的時候,在老街上穿行,當教堂出現在眼前時,猛然間感覺時光倒流。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築,雖然滄桑,但高大華美,令人矚目。那特殊的風格,還有那拱形的門和窗,顯出它與周圍環境的格格不入,面對不遠處大街上喧囂的人流和車流,緊閉着門的教堂,像一個疲憊的異鄉人,做着遙遠的夢。

史料記載,解放前,教堂里還辦有學堂,有教師學生150餘人,遙想當年,這裡曾經多麼繁華與熱鬧。而今,當我們站在教堂門前仰望那座朴樸素素的教堂時,歷史塵煙的是是非非已如即將逝去的夕陽光芒,難以追尋。只有那高高的十字架,讓人感到冥冥中自有神聖。回想教堂的滄桑,不禁感慨時間在流淌,轉眼百年徒留紛紛的人事,還有沉默的樓。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是伴隨着市民社會的崛起而迅速流行起來,成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其特點是尖塔高聳,在設計中利用十字拱、立柱、飛券以及新的框架結構支撐頂部的力量[1],使整個建築高聳而富有空間感,再結合鑲嵌有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氛圍。

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 年在法國巴黎建成的聖丹尼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有大面積的五顏六色的花窗玻璃,有些呈三角形,有些則為圓形,我們叫它玫瑰窗。這種建築則為以後許多教堂所效仿。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有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2]等。

參考文獻

  1. 【頂級建築】歐洲十大中世紀哥特式教堂,個人圖書館,2016-01-28
  2. 《科隆大教堂》_紀實台,央視網,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