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海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海縣連雲港市轄縣。位於江蘇省北部,鄰接山東省。總面積2038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18.02萬人,常住人口94.96萬人(2012年末)。轄2個街道、11個鎮、6個鄉:牛山街道、石榴街道、白塔埠鎮、黃川鎮、石樑河鎮、青湖鎮、溫泉鎮、雙店鎮、桃林鎮、洪莊鎮、安峰鎮、房山鎮、平明鎮、駝峰鄉、李埝鄉、山左口鄉、石湖鄉、曲陽鄉、張灣鄉。縣政府駐牛山街道晶都大道。

歷史沿革

夏、商時屬徐州,西周時屬青州,春秋時屬魯國東境的郯子國[1]戰國時易為楚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境屬東海郡朐縣。秦至元先後稱朐縣、朐山縣等,明清時為海州地。民國元年(1912年)1月,改海州直隸州為東海縣,縣治設於今海州城。因東瀕大海,沿用古東海縣名。1912年4月,東灌分治,析東海縣東境之地11鎮,設置灌雲縣。東海縣初屬江蘇省徐海道,後屬江蘇省第八行政區。

抗日戰爭時期,東海縣南部和北部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權,基本以隴海鐵路為界分屬華中和山東兩大抗日根據地。1939年3月,日軍侵占海州後建偽縣政權。民國縣政府轉移農村,至1941年冬解體。日軍封鎖隴海鐵路,東海縣被分割成南北兩部分。南部:1940年11月,隸屬華中淮海區的東海縣民主政府建立,縣境南部為其所轄,直至1949年5月撤銷,其所轄併入沭陽縣和灌雲縣。南部建立的東海縣大部分地域屬沭陽縣,包括現在東海的安峰鎮、曲陽鄉、房山鎮、平明鎮和張灣鄉南部。北部:1941年8月建立海陵縣。海陵縣民主政府隸屬山東抗日根據地魯南區第一行署,後屬濱海專署。隴海鐵路北縣境西部1933年後屬郯城,包括現在的桃林鎮、山左口鄉和李埝鄉西部。全國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11月中旬,海陵縣更名為東海縣。縣城海州及新浦地區,抗日戰爭期間為日偽盤踞,建偽政權,全國解放戰爭時期被國民黨軍占領。

1948年11月,東海縣全境解放,析縣境海州、新浦二鎮與連雲市建新海連特區,旋改新海連市,海州、新浦為所轄。1950年5月,東海縣與新海連市合併為新海縣,12月又分置。東海縣治東石榴樹村,隸屬山東省臨沂專區。1953年1月,東海縣改屬江蘇省徐州專區;同時,將沭陽縣的原屬東海縣的房山、安峰、平明等地,郯城縣桃林、山左口一帶劃歸東海縣;10月,東海縣移治新海連市海州城。1957年11月,遷治現在的牛山鎮。1983年3月隸屬連雲港市。

1996年,東海縣面積2248平方千米,人口105萬人。轄11個鎮、13個鄉:牛山鎮、溫泉鎮、桃林鎮、房山鎮、白塔埠鎮、青湖鎮、浦南鎮、黃川鎮、石榴鎮、石樑河鎮、平明鎮、李埝鄉、洪莊鄉、曲陽鄉、牛山鄉、安峰鄉、張灣鄉、山左口鄉、駝峰鄉、石埠鄉、雙店鄉、石湖鄉、橫溝鄉、南晨鄉。縣政府駐牛山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東海縣(轄14個鎮、8個鄉)總人口1110952人,其中:牛山鎮120878人,白塔埠鎮56903人,浦南鎮55164人,黃川鎮59608人,石樑河鎮39289人,青湖鎮53111人,石榴鎮61312人,溫泉鎮15136人,雙店鎮44592人,桃林鎮65746人,洪莊鎮31612人,安峰鎮64961人,房山鎮74690人,平明鎮69744人,駝峰鄉64042人,南辰鄉15331人,橫溝鄉31242人,李埝鄉31818人,山左口鄉35726人,石湖鄉29145人,曲陽鄉35040人,張灣鄉31940人,崗埠農場23922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東海縣常住總人口952668人,其中:牛山鎮149511人,白塔埠鎮50231人,黃川鎮53121人,石樑河鎮34350人,青湖鎮45322人,石榴鎮63047人,溫泉鎮13754人,雙店鎮42403人,桃林鎮57459人,洪莊鎮24230人,安峰鎮55617人,房山鎮60877人,平明鎮59740人,駝峰鄉48244人,南辰鄉15180人,橫溝鄉27399人,李埝鄉31179人,山左口鄉32020人,石湖鄉24528人,曲陽鄉29325人,張灣鄉24097人,江蘇東海經濟開發區11034人。

2013年1月31日,江蘇省政府(蘇政復[2013]22號)批准同意撤銷牛山鎮,以原牛山鎮行政區域設立牛山街道;撤銷石榴鎮,以原石榴鎮行政區域設立石榴街道;撤銷南辰鄉、石樑河鎮,設立新的石樑河鎮;撤銷橫溝鄉、溫泉鎮,設立新的溫泉鎮。調整後,全縣轄2個街道、11個鎮、6個鄉:牛山街道、石榴街道、白塔埠鎮、黃川鎮、石樑河鎮、青湖鎮、溫泉鎮、雙店鎮、桃林鎮、洪莊鎮、安峰鎮、房山鎮、平明鎮、駝峰鄉、李埝鄉、山左口鄉、石湖鄉、曲陽鄉、張灣鄉。縣政府駐牛山街道晶都大道。

視頻

東海縣 相關視頻

鄉約江蘇東海縣
東海縣招商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