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兩京十五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兩京十五日》,作者: 馬伯庸,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出品方: 博集天卷,出版年: 2020-7,頁數: 584,定價: 108.00元,裝幀: 平裝,叢書: 博集天卷·馬伯庸作品,ISBN: 9787540496715。

內容簡介

《兩京十五日》是馬伯庸創作的一本長篇歷史小說。

本書故事源於《明史》里關於朱瞻基的一段真實記載——「夏四月,以南京地屢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璽書召還。六月辛丑,還至良鄉,受遺詔,入宮發喪。」

史書中的寥寥幾字,背後究竟隱藏着怎樣的深意?匆匆數句記載,誰才是真正的書寫者?

千里長河,星夜奔馳,四面楚歌,命懸一線。太子這一場沿着大運河的極速奔跑,跑出了皇權與民意的博弈,跑出了宮闈與官場的心機搏殺,跑出了糾葛數十年的複雜恩怨,也跑出了從崇高到卑賤的幽微人心。

這是一個小捕快、一個女醫生、一個芝麻官和一個當朝太子的心靈之旅,一幅描繪明代大運河沿岸風情的鮮活畫卷。

小說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1]。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小小說)[2]

作者介紹

馬伯庸

作家。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得主。

被評為沿襲「『五四』以來歷史文學創作的譜系」,致力於對「歷史可能性小說」的探索。

代表作《古董局中局》入選第四屆「中國圖書勢力榜」年度好書文學類十大好書。

代表作:《顯微鏡下的大明》《長安十二時辰》《古董局中局》《三國機密》《風起隴西》《草原動物園》《七侯筆錄》《龍與地下鐵》《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三國配角演義》。

參考文獻

  1.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豆丁網,2021-01-14
  2. 微型小說的特點,道客巴巴,201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