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兩棲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兩棲蓼(學名:Polygonum amphibium L.)是蓼科蓼屬植物,多年生濕生或挺水草本。根狀莖橫走。生於水中者:莖漂浮,無毛,節部生不定根。葉長圓形或橢圓形,浮於水面。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或腋生。瘦果近圓形,雙凸鏡狀,直徑2.5-3毫米,黑色,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於亞洲、歐洲和北美;在中國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中和西南。生長於海拔50-3700米的湖泊邊緣的淺水中、溝邊及田邊濕地。

該種植物適合露地栽種,能夠較好地適應池塘邊緣水位的變化,其外形也會隨之發生相應的改變。亦可進行盆栽觀賞,用於陽台布置。全草可入藥,內服治療痢疾,外用治療疔瘡。

形態特徵

多年生濕生或挺水草本。根狀莖橫走。生於水中者:莖漂浮,無毛,節部生不定根。葉長圓形或橢圓形,浮於水面,長5-12厘米,寬2.5-4厘米,頂端鈍或微尖,基部近心形,兩面無毛,全緣,無緣毛;葉柄長0.5-3厘米,自托葉鞘近中部發出;托葉鞘筒狀,薄膜質,長1-1.5厘米,頂端截形,無緣毛;生於陸地者:莖直立,不分枝或自基部分枝,高40-60厘米,葉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4厘米,寬1.5-2厘米,頂端急尖,基部近圓形,兩面被短硬伏毛,全緣,具緣毛;葉柄3-5毫米,自托葉鞘中部發出;托葉鞘筒狀,膜質,長1.5-2厘米。疏生長硬毛,頂端截形,具短緣毛。

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或腋生,長2-4厘米,苞片寬漏斗狀;花被5深裂,淡紅色或白色花被片長橢圓形,長3-4毫米;雄蕊通常5,比花被短;花柱2,比花被長,柱頭頭狀。瘦果近圓形,雙凸鏡狀,直徑2.5-3毫米,黑色,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7-8月,果期8-9月。

主要價值

該種植物適合露地栽種,能夠較好地適應池塘邊緣水位的變化,其外形也會隨之發生相應的改變。亦可進行盆栽觀賞,用於陽台布置。全草可入藥,內服治療痢疾,外用治療疔瘡。[1]

產地生境

分布於亞洲、歐洲和北美;在中國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中和西南。生長於海拔50-3700米的湖泊邊緣的淺水中、溝邊及田邊濕地。 喜陽光充足的環境,耐高溫,怕寒冷,在16-30℃的溫度範圍內生長良好,越冬溫度不宜低於5℃。

繁殖方法

該種植物以扦插繁殖為主,多在每年4-6月進行。亦可採用播種、分株等方法進行育苗。

栽培技術

栽培基質

對土壤適應性較強。如果有條件,地栽宜選用土層深厚、保水力強的黏質壤土。盆養可使用由腐葉、河泥、園土所配成的混合基質,它們的比例按體積計依次為0.5:2:2,最好同時摻入少量骨粉。

定植方法

地栽:兩棲蓼種苗可在4-5月進行定植。宜選緊靠岸邊、沒有驟風急吹之地,按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挖穴栽種,填土略加鎮壓,然後灌水即可。

盆栽:多在分株時進行定植,可以使用無排水孔的大型花盆作為定植容器。通常無需施用基肥,每盆可放入1株成形種苗。在操作時先墊些栽培基質,然後放入種苗扶正,再繼續填入基質,略加按實,並留出至少10厘米的沿口。當操作結束後充分澆水,為了便於緩苗,定植操作最好在傍晚進行。

管理要點

兩棲蓼喜淺水之地,在岸邊亦能很好生長。在整個管理過程中,不宜使其遭受乾旱,特別是在植株處於苗期階段時,及時供水是十分必要的。兩棲蓼雖然在淹水的情況下也不會死亡,但在暴雨過後,還是應該儘快使水位回復到原有水平。其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多,但它在瘠薄之地也能較好生長。如果有條件,可在定植時施用一些基肥,夏秋兩季,最好每隔2-3周追肥一次。需要注意的是,植株生長過快,有時會破壞景觀的自然美感,因此要根據植株的生長需要進行施肥。兩棲蓼在疏陰之地也能生長。為了光合作用順利進行,應該及時清除水面、岸邊的雜物,以免它們覆蓋在植株上。栽培地點要保持通風良好。夏秋高溫時節,每周應除草一次。當植株生長過密時,應該對徒長枝進行短截,並剪去植株基部的黃葉。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兩棲蓼不易患病,亦較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由於兩棲蓼的種子是陸續成熟的,因此要及時觀察,隨時採收,並將清選的種子進行濕藏,以備翌年繁殖使用。該種植物為多年生,其生長較快,較易老化。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地栽者在不分株的情況下,連續種植不宜超過5年。盆栽者在不分株的情況下,成形植株連續栽種不宜超過2年。當它的長勢開始持續減弱時,應該進行植株更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