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是在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切關懷和支持下,於1958年創建的國家級蜂業科研單位。

研究所擁有蜂資源與遺傳育種、蜜蜂保護與生物安全、蜜蜂飼養與蜂業機械、昆蟲授粉[1]與生態、蜂產品、蜂產品質量安全研究與評價、蜂業經濟與信息等七個學科,涉及養蜂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階段,包括優質高產高效蜜蜂飼養技術、蜜蜂遺傳育種、蜜蜂病蟲敵毒害防治、蜂種資源及為農業授粉增產、蜂產品化學及綜合深加工利用、蜂產品質量安全與檢測、蜂機具設備、蜂業經濟等。

歷史沿革

創建初期

1957年,農業部和農墾部聯合召開了全國首次養蜂工作座談會,制定了中國養蜂業的發展方針,提出了開展養蜂科研、教育的規劃和措施。

1958年9月,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批覆同意在1958年準備新建大豆、油菜草原、麻類、家禽、養蜂、農田灌溉等22個專業研究所和蔬菜研究室。10月初,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在《中國養蜂》雜誌編輯室的基礎上於成立。

1959年1月,根據國務院批文關於「中國農業科學院建立的專業研究所均由所在省負責領導,有關全國性的業務和技術研究,則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負責領導」的精神。養蜂所在成立初期成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雙重領導體制。

1960年1月,朱德給中央寫信,提出「發展養蜂這件事有大大提倡一下的必要」。當朱委員長了解到養蜂所當時的所址條件困難時,即指示解放軍總後勤部將北京市香山臥佛寺旁廢棄不用的廣惠庵營房移交給養蜂所,並於1960年2月為養蜂所寫下了「蜜蜂是一寶,加強科學研究和普及養蜂,可以大大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和獲得多種收益」的題詞。養蜂所建所初期的機構設置:所部只設有辦公室,科研工作以研究組的形式開展科研工作,研究組設有蜜蜂飼養技術組、品種組、蜜蜂病蟲害防治組、蜜源及蜜蜂授粉組以及試驗蜂場和《中國養蜂》雜誌編輯部。

1962年3月,養蜂所成立學術委員會。6月,養蜂所建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從北京市收回,有職工28人。

從1963年開始,每年新分配大中專畢業生均在15人左右,同時還從有關部門調入科研骨幹,至1965年在所人員達百餘人;逐步在原研究組的基礎上成立研究室,設有蜜蜂品種研究室、蜜蜂保護研究室、蜜源授粉研究室。

開拓發展

2001年初,籌建「蜂膠深加工技術成果產業化工程」項目——昌平南口生產基地。

2002年,成立具有現代企業特徵的「北京中蜜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設立了董事會和監事。同年底,完成了全所機構的調整和人員的聘用工作。

2003年1月,全面啟動新的《職工工資分配製度》和《科技項目管理辦法》,原執行的《職工工資分配製度》進入檔案工資進行管理。「中蜜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年底超額完成開發創收任務300萬元,從此所里的經濟狀況呈良性發展。

2004年12月,增設三個機構,成立科技成果推广部和產業基地管理部。成立所人力資源部,黨辦、人事工作劃歸人力資源部。

2006年,開始博士研究生[2]招生。

2008年5月,科研處更名為科技管理處;設立蜂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室、蜜蜂飼養與生物技術研究室、蜜蜂保護與生物安全研究室、昆蟲授粉與生態研究室、蜜蜂產品研究室、蜂產品質量安全與評價研究室(農業部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蜂業經濟管理與信息研究室。

2014年,研究所進入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

人員編制

據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共有95名職工,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人員17人,副高級職稱人員29人,博士34人;擁有6個科技創新團隊。

視頻

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 相關視頻

探訪中國權威蜂蜜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看都有啥
中國農業科學蜜蜂研究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