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建於1958年,地處湖南省長沙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麓谷,是從事麻類作物研究的唯一國家級綜合性專業研究所主要從事苧麻、黃麻、紅麻、亞麻與大麻等韌皮纖維作物的種植與初加工研究。

基本內容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建於1958年,地處湖南省長沙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麓谷,是從事麻類作物研究的唯一國家級綜合性專業研究所主要從事苧麻、黃麻、紅麻[1]、亞麻與大麻等韌皮纖維作物的種植與初加工研究。

現有職工297人,在職職196人,從事科技活動人員138人,其中國家級專家1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跨世紀學科帶頭人2人,中國農業科學院推廣專家1人,中國農業科學院傑出人才1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16人,博導4人,碩導13人,博士、碩士16人,高級技術職稱人員30人,回國學者4人。

建所48年來,共主持承擔科研項目365項,國際合作研究項目12項,取得科研成果120項,獲獎成果52項,專利16項,其中國家級獎8項,省部級獎38項,主編著作21部,參編65部。代表國家接待了亞、歐、美、澳等洲和IJO、FAO等組織的高級官員和著名學者100餘批300餘人次;為國內外培訓麻類技術人員7000多名,組織全國麻類專業委員會,召開麻類學術會議;《中國麻業科學》和中國麻業信息網絡中心,為近100萬麻農和加工貿易部門提供信息服務。

"十五"以來,全所各項事業步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完成了主體從縣城沅江到省城長沙的轉移,形成了新辦公區、新試驗區和新生活區三位一體的科技創新條件設施;組建了4個一級學科和7個二級學科;研究領域向跨行業、多學科全面發展,研究對象從麻類作物拓展到纖維植物,加工手段從農業微生物拓展到酶製劑,產品從傳統的紡織原料拓展到生物能源與生物材料;分別構建、主持和凝聚了占行業90%的8大技術創新平台、80%的國家麻業重大科研項目[2],70%的麻業創新人才;在全國農業科研機構綜合實力評估中,科技創新能力、綜合實力和科技條件建設分別排名第16位、25位和33位。"十一五"伊始,已獲得國家重大科技支撐課題和948引進項目主持權,國家計劃投資將近5000萬元,麻業發展勢頭強勁。

視頻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 相關視頻

沅江市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開展戰略合作洽談
習近平致信祝賀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