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研究亞太地區特別是東亞地區區域合作與安全問題。側重研究東盟國家、日本、朝鮮、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政治、經濟、軍事與外交的狀況和政策趨向以及與中國的關係,尤其是關於中國周邊安全的問題,包括朝鮮半島、東北亞及東亞安全與合作的趨勢等,並根據形勢發展及時提出政策建議。

相關資訊

架起民心相通橋——訪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所長劉卿

5月15日至22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充分展現了亞洲文明的風采魅力。」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所長劉卿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文明交流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大意義,本次大會的召開順應了當前合作發展大勢,就亞洲文明多樣性和各文明之間交流互鑒進行深入研討,架起了各國人民民心相通的橋樑。

劉卿說,在當前國際形勢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強的情況下,各國更需要多種形式的對話和交流,在政治、經濟、安全、文明等方面都應開展對話、增進了解,達成更廣泛共識。「尤其是有一些國家刻意挑起文明衝突,人為製造文明隔閡,有些言論將國家之間的競爭上升到文明和文化衝突,這些行為都是極其不可取的。」劉卿說,對於亞洲國家而言,各個國家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迫切需要一個溝通對話的平台。

近年來,中國在亞洲和世界範圍內與有關國家開展了多層次多領域的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活動,為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創造了良好條件。劉卿認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立足亞洲、面向世界,覆蓋了亞洲的各個國家,又向世界各文明開放,體現了兼收並蓄、共同進步的文明理念。

本次大會期間舉辦了規模盛大的亞洲文化嘉年華和豐富多彩的亞洲文明周活動,在廣泛凝聚各方共識基礎上發布了會議共識文件。同時,參加大會的中外機構簽署一系列多邊、雙邊倡議和協議,發布一批重大項目成果和研究報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劉卿認為,大會催生了不少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具體務實措施,展現了亞洲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繁榮發展的美好前景。未來,亞洲各國應進一步落實會議成果,在藝術、教育、旅遊[1]、影視、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加強合作。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亞洲各國的文明就像是百花園裡的花朵,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劉卿認為,各國之間應加強文化藝術成果方面的交流,比如繪畫、建築、音樂[2]等,因為藝術的交流可以直達人心,實現心靈的溝通和共鳴。教育也是促進交流的重要方式,因為無論是經濟增長、科技發展、技術創新,各個國家有不同的強項,通過教育能夠互相取長補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