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水工震害風險與減災研究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水工震害風險與減災研究室是由中科院測地所(1970年以前)--武漢地震大隊地震地質與工程地震研究室(1970-1980年)--國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水庫誘發地震與構造地震研究室(1980-2001年)--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漢地震工程研究院水庫誘發地震研究室(2001-2003年)--武漢科技創新基地水庫誘發地震研究室(2003年至2020年)逐漸演變而來的。

機構發展

1961年新豐江發生6.1級水庫地震後,當時的中科院測地所即參與了該地震[1]的調查和研究工作,並開發和研製了一批觀察水庫壩體及庫區地殼形變的儀器;1970年測地所全建制併入地震系統成立武漢地震大隊後,水庫誘發地震進入正規研究階段,先後對丹江口水庫、新豐江水庫、前進水庫、柘林水庫、參窩水庫、黃石水庫、佛子嶺水庫以及鄧家橋水庫的水庫誘發地震進行了考察和研究分析。

科研成果

1984年以來,在國家地震局的領導下,研究室把水庫誘發地震的研究重點放在了長江三峽和清江隔河岩水庫誘發地震方面,主持和參與了長江三峽工程「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等水庫誘發地震問題的研究,並取得大量科研成果,多次受到國家的獎勵。水工震害風險與減災研究室針對長江流域大型水利設施多、地震風險不容忽視的特點,開展水工震害風險的環境影響分析和機理研究;利用地震工程學、岩土工程[2]學等理論與技術開展地震地質災害評估、防治與減災技術等方面的應用研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