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木本糧食育種與培育研究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木本糧食育種與培育研究組本團隊圍繞柿、栗等重要木本糧食產業增效,開展良種定向選育和分子輔助育種、高效節本培育關鍵技術研究,明確品質調控機理,培育優質良種,形成園藝化培育技術。

一、負責人簡介

龔榜初,男,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經濟林專業畢業,研究員。木本糧食研究組首席專家,從事30多年柿、栗等經濟林育種和栽培技術研究,承擔國家、部省項目30多項,目前在研課題8項。獲部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良種(新品種)17個,制訂行業標準3項,主編(參編)柿著作5部,論文100多篇。擔任中國園藝學會柿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林學會經濟林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園藝學會幹果分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林學會經濟林專委會副主任、浙江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經濟林專委會委員。榮獲浙江省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浙江省優秀科技特派員、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獎,浙江省林學會先進個人,「森林浙江」良種推廣行動先進個人。作為召集人,召開1次全國柿學大會,2次柿分會常務理事會[1]

二、團隊研究方向

1.柿栗高效育種技術體系構建

通過種質收集,重要經濟性狀精細評價,解析果實品質等性狀形成及調控機制,篩選功能性分子標記,研發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構建柿、栗類高效育種平台。

2.柿栗良種選育研究

以優質、高產、高抗等性狀為目標,採取選擇育種與雜交育種,區試,篩選良種,明確適生區。

3.柿栗優質輕簡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

針對優質果率低、人工成本高、老齡化等問題開展研究;規模化良種現代繁育技術體系;產量和品質形成的生理生態機制;輕簡化的樹體與土肥水高效管理新模式;低產低效林綜合改造技術;集成示範。

三、取得主要成績

1.收集柿栗種質900餘份;在蘭溪建立了柿栗種質資源圃300畝。

2.建立柿雜交幼胚搶救體系,獲柿雜交子代3000株,初選優良中間材料10份;栗雜交子代3500株,初選優良單株25個。

3.明確親和性砧木早期選擇標準;選出甜柿親和性砧木品系7個;建立砧穗組合區域試驗林5片。

4.率先完成高質量油柿(2n)基因組與柿(6n)基因組V1.0版,開展進化及甘澀等機理研究。

5.eGWAS分析,獲與柿甘澀、果實品質、細胞結構等顯著關聯位點318個;柿高密度遺傳圖譜,獲5個苗期性狀的14個QTLs。

6.優化柿甜/澀雜合性鑑定技術;篩選與創製優良育種親本3個。

7.構建栗屬高密度遺傳圖譜,QTL定位到與葉表型及光合生理等性狀顯著連鎖SNP 443個;通過GWAS分析,獲與板栗[2]葉片、栗果表型及營養品質顯著關聯的SNP、SSR204個。

8.在柿栗主要分布區建設各類品種對比試驗林600畝。

9.示範推廣效果顯著,甜柿畝收入達8-10萬元,全國及地方多家媒體報道,取得較大反響。

四、成員組成

團隊現有成員8人,其中研究員2名:龔榜初、楊志玲;副研究員3名:吳開雲、江錫兵、徐陽;助理研究員2名:楊旭、劉翠玉;其他研究人員1名:王衍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