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11月3日上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成立大會在學術報告廳舉行。中國林科院分黨組書記葉智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由副院長儲富祥主持。

會議精神

根據中央編委關於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批覆,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在國家林草局黨組和中國林科院分黨組領導下,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保護修復和綜合治理等研究工作。一是組織開展不同類型荒漠化治理、恢復與重建的機理、技術與模式、荒漠化地區資源開發利用產業技術研究,開展國內外與荒漠化防治相關的社會、環境、經濟等政策走向和發展趨勢研究。二是組織開展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研究,開展濕地資源與生態功能、生態文化利用管理研究和平台開發,濕地景觀設計與規劃管理研究。三是組織開展耐鹽鹼林草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利用、鹽鹼地生態保護修復研究,創建和推進鹽鹼地領域的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建設。四是組織開展草原保護、草原生態系統管理、退化草原恢復、草原[1]監測與評價、草原資源發掘與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研究。五是參與《濕地公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等國際合作,為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提供全面技術支撐。

重要意義

葉智在講話中指出,中國林科院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的成立是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思想的戰略布局和重要行動,對完善中國林科院的科研布局、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這一重要時刻必將載入中國林科院以及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的發展史。

葉智強調,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的領導班子及全體職工要充分認識自己肩負的重大責任,在機遇和挑戰面前,展現新氣象,取得新作為。一是要找準定位,努力做到實至名歸。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要深刻領會國家林草局黨組、中國林科院分黨組關於成立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的目的意義和歷史責任,認真研究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未來的學科發展方向、學科布局和團隊建設等問題,做好頂層設計和規劃,尤其是要儘快研究成立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的學術委員會,為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的長遠健康發展打好堅實基礎。二是要探索規律,形成順暢高效的管理機制。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探索建立統一管理和分級負責的運行機制,既要充分放權,又要在服務中加強管理,形成團結統一、運行高效的管理機制。三是要團結一心,營造和諧穩定的內部氛圍。要充分尊重原新技術所、濕地所、荒漠化所、鹽鹼地中心、草原研究中心等單位的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發展,求同存異,鼓勵資深人士、關鍵崗位的人員在維護團結中的「壓艙石」作用,營造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自己的核心文化理念和價值認同。四是要抓住機遇,在新時代有新作為。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要在科技項目爭取方面,充分把握「十四五」規劃開局這一關鍵節點,為單位的改革發展爭取更多資源;在科學研究的布局上要實現既有分又有合,統分結合、以統為主的系統化結構,力爭取得更大作為。

中國林科院人事處處長郄光發宣讀了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幹部及相關單位轉隸人員的任職文件。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所長孫佳哲,副所長盧琦、張華新、楊洪國作表態發言。

會後,舉行了生態保護[2]與修復研究所揭牌儀式。

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黨委書記周澤峰、京區黨委副書記白建華以及其他相關領導及專家參加會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