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經濟林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經濟林研究所(原林業部鄭州泡桐研究中心)於1984年經原國家科委批准成立,由原林業部直接管理,1992年轉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歸口管理。為拓寬研究領域,1998年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加掛「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牌子,2021年11月正式更名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經濟林研究所」。

1.科研隊伍和人才結構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經濟林研究所(以下簡稱經濟林所)編制260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36人(研究員12人,副研究員24人);擁有博士學位21人,在讀博士12人,碩士17人,博士生導師[1]2人,碩士生導師11人。

2.研究領域及職能

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黨組、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分黨組領導下,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林業主戰場,致力於研究解決我國經濟林產業中基礎性、方向性、全局性、關鍵性的重大科技問題,為經濟林產業提質增效和快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具體組織開展經濟林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評價和開發利用研究;組織開展經濟林良種培育和高效精準栽培技術研究;組織開展經濟林產業升級關鍵技術研究;建設和管理國家級經濟林長期科研試驗基地、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等科學研究與成果孵化、轉化平台;組織開展經濟林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科普宣傳和科技諮詢服務;組織開展經濟林國際交流、合作和培訓;承擔我國經濟林高層次科研人員的培養;完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交辦的其他工作等。

3.研究條件建設

(1)經濟林種質創新與利用局重點實驗室

2018年獲批,現有儀器設備320餘台(套),總價值達4000餘萬元,設立光譜、色譜、土壤分析、組織培養、分子生物學[2]、遺傳轉化、植物生理等7個功能實驗區,及掃描電鏡、共聚焦顯微鏡、生信分析實驗室3個大型儀器設備獨立實驗室,建成了安全完善的科研實驗平台。另外,合作共建了「河南省生態經濟型木本植物種質創新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和「河南省林木種質資源和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

(2)長期試驗基地

擁有基礎設施完善的長期試驗基地,其中原陽約1000畝、孟州約1200畝。基地目前保存有經濟林和泡桐種質資源約5000餘份,承擔科研項目100餘項。

(3)其他平台

包括兩個工程技術中心「國家林業草原杜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林業草原仁用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兩個國家創新聯盟「柿產業國家創新聯盟」和「泡桐國家創新聯盟」。

4.科學研究成就

科學研究成就:單位組建以來,先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UNDP等科研項目300餘項,其中近五年主持承擔120餘項,到位經費7000餘萬元。取得科研成果50餘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餘項;審(認)定經濟林、泡桐良種70餘個,其中國審(認)良種19個;獲新品種權24個,國際和國家發明專利60餘項;制定行業、團體、地方標準30餘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700餘篇,出版專(編)着37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