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長期科研基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長期科研基地是林業和草原科技創新的重要平台,主要開展林草和瀕危野生動植物遺傳與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利用,林草和瀕危野生動植物育種,森林培育與經營,森林草原[1]、濕地、荒漠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自然保護地和物種保護,森林草原災害防控,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林業和草原生物質材料保護與利用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利用、成果示範推廣、科學普及教育,以及為產業發展提供服務和支撐。2019年,我院獲批5個長期科研基地,跨越4個氣候區,包括荒漠生態系統和森林生態系統。2020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批覆成立第二批國家林業和草原長期基地,其中,我院牽頭成立10個,至此,我院共有長期科研基地15個。未來我院將重點培養和建設多種類型、多種功能的長期科研基地,為我院科技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平台。

相關資訊

林苑動態】大興安嶺根河森林凍土濕地國家長期科研基地揭牌儀式在大興安嶺生態站舉行

9月14日,大興安嶺根河森林凍土濕地國家長期科研基地揭牌儀式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舉行。來自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林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森工集團、林業局、航空護林局、管護局、長期科研基地的的近60位專家、領導、學者、研究生參加此次揭牌儀式。

大興安嶺根河森林凍土濕地國家長期科研基地由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生態研究院與內蒙古農業大學在2018年聯合申報,於2019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林業和草原長期科研基地,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個獲批成立的國家林業和草原長期科研基地。

該科研基地,現設有森林樣地、濕地樣地、森林生態系統氣象觀測場、濕地生態系統凍土氣象觀測場以及永久性凍土監測點等多個野外長期科研的固定樣地,科研人員[2]利用儀器設備對野外樣地進行「水、土、氣、生」的長期觀測,圍繞森林凍土濕地的發生和演替規律開展科學研究,為國家提供基礎數據支持,同時發揮長期科研基地的宣傳教育和示範功能,通過開放共享基礎數據,達到學術交流、保護凍土濕地的作用。

大興安嶺地處「東北亞」環境敏感區的寒溫帶地區,具有獨特的北方林生態環境。該地區對氣溫升高和外界變化極為敏感。因此,大興安嶺林區的森林凍土濕地環境問題是長期定位監測研究的重要內容。森林凍土濕地具有其特殊性,森林的增長變化、凍土的邊緣演替、濕地的萎縮、擴張等,影響着整個大興安嶺林區的生態環境,大興安嶺森林凍土濕地的形成條件、成因類型、分布面積、生態系統的組成、功能的正負效應、生物多樣性、森林凍土濕地的相互制約機理等問題都是研究的重要課題。

該科研基地的建立,填補了我國高緯度森林凍土濕地生態系統研究的空白,也將促進我國森林凍土濕地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絡更加完整與規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