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棗種質資源網絡信息系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棗種質資源網絡信息系統河北省滄州市是馳名中外的金絲小棗之鄉,金絲小棗在滄州種植歷史悠久,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020年滄州市金絲小棗種植面積為10萬hm 2 ,年產量36萬t,產值15億元。金絲小棗集中種植區(滄縣、獻縣)小棗產值占農業產值的40%以上。為切實保護和推動金絲小棗產業的發展,滄州市政府陸續出台《加強金絲小棗保護與管理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劃定金絲小棗核心保護區,對小棗進行改良復壯、標準化生產。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滄州市金絲小棗種植面積和產量連年減少,金絲小棗品質下降、品牌優勢減弱,棗農效益大幅度降低、生產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甚至出現部分棗農放棄管理、毀棗復耕的現象。

簡介

創新生態系統於2003年由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提出,實踐中對創新生態系統的認識不斷深入,已經形成國家創新生態系統、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和企業創新生態系統等研究領域。創新生態系統可以理解為一個具備完善合作創新支持體系的群落,其內部各個創新主體通過發揮各自的異質性,與其他主體進行協同創新,實現價值創造,並形成相互依賴和共生演進的網絡關係。農業創新生態系統是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具體化研究,不同於以往的農業產業化研究,它使產業發展思維由鏈式思維轉向網狀立體式思維,強調產業發展過程中多元主體間的資源共享與價值共創。缺乏資源整合平台、主體間溝通不暢是金絲小棗[1]產業創新能力弱、效益低下的根本癥結所在。通過梳理滄州金絲小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釐清主體在創新生態系統中的角色定位與其利益訴求,實現主體間資源共享、價值共創、協同共生,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金絲小棗產業高質量發展。

農業創新生態系統構成及特徵

自然界生態系統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指陽光、空氣、水分和礦物質等非生物物質和能量;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植物作為生產者為消費者和分解者提供物質和能量,即植物通過外部環境陽光、水分、養料等進行光合作用和生長發育;動物作為消費者以直接或間接的形式把植物作為養料來獲得自身生長、發育、繁殖所需的物質和能量;細菌、真菌等微生物作為分解者將死亡的動植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再次被綠色植物吸收和利用,形成基本生態循環。

農業創新生態系統中,從事創新研發活動的高校、科研機構[2]、研發企業等主體作為農業創新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將技術、人才、品牌、信息等物質能量傳輸給包括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內的消費群體,種植戶、加工企業通過物質能量的使用、加工、改造,生產出新的產品,產品經由市場、消費者等分解者實現其最終價值向相應階段資金回流,同時將市場對產品、品牌的反應等信息反饋給生產者,實現產品的優化升級;政府、金融機構等中介服務組織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提供資本支持與政策支撐等服務,使創新生態系統得以持續發展。

創新生態系統的根本特徵是主體間的價值共創與協同共生。在農業創新生態系統中,創新主體占據不同的生態位,並發揮各自的異質性,深入整合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通過組織間的網絡協作實現與其他主體的協同創新,進而提升產業的價值創造,並形成相互依賴和共生演進的網絡關係。創新生態系統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創新主體與創新環境的有效互動,有利的創新環境會促進各種要素和資源在創新主體間的有效配置,促進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合理有序發展,並不斷實現優化升級。

滄州金絲小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構成主體與運行機理分析

用創新生態系統理論分析滄州金絲小棗產業發展,釐清其構成主體及其在創新生態系統中的角色定位與利益訴求,有助於推動金絲小棗產業發展。金絲小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由研發種群、種植種群、涉棗企業種群、消費種群與外部環境種群構成,通過資源要素密切聯繫,實現主體間協同共生髮展(圖2)。

研發種群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河北農業大學中國棗研究中心、滄縣國家棗樹良種基地等科研機構構成滄州金絲小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研發種群。金絲小棗產業發展中品種、技術、信息等服務都是由研發主體提供的,研發主體通過技術、知識的創新和外溢促進農業發展,是產業創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推動力。

河北農業大學中國棗研究中心成立於1986年,是國內第一家棗樹專門研究機構,研究內容全面,包括棗育種、推廣、加工與經營管理等,培育了星光、辰光、金絲4號、雨帥等優良品種;建成種質資源平台「中國棗種質資源網絡信息系統」,平台中專家學者科研講座、生產中所遇問題的處理方法、學術前沿信息、紅棗行情波動等資源均可以使用與學習;棗中心專家團隊依託科技示範園帶動農戶學習新品種、新管理方式,同時深入農戶、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開展技術幫扶活動,實現品種、技術、信息由研發種群向種植種群和涉棗企業種群的傳輸。

國家棗樹良種基地是國家林業部和省林業廳聯合投資興建的全國第一家紅棗良種繁育基地,是集科研、生產、示範、良繁、推廣為一體的全國規模最大的國有紅棗(經濟林)良種繁育基地。基地每年可向社會提供優良苗木和良種接穗,生產優質無公害棗果數萬斤;通過示範帶動作用,幫助棗農發展和建立棗產業園區,推廣新技術解決發展過程問題;可以根據當地資源環境,依託自身良種基地,提供最優品種。

種植種群

金絲小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種植種群,由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普通農戶構成,種植主體是金絲小棗新技術、新管理方式的實踐者和反饋者。專業合作社與家庭農場為代表的新型經營主體在尋求服務與訴求方面更具有主動性,農戶一般處於被動地位。

家庭農場與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土地託管等方式形成規模化經營,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主動參加科技講座、技術指導和課程培訓,獲取新技術、信息等資源,選擇適宜耕種小棗品種和現代化管理方式;能夠與加工企業密切合作,利用自身規模化經營優勢,按照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產品;更加關注政策導向、積極與政府溝通,尋求政府與政策扶持,積極參與農業座談與農業會議表達自身訴求。獻縣高官紅棗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營流轉土地200hm 2 ,種植金絲小棗樹10萬株左右。園區內規範化管理,推廣使用物理殺蟲法、節水灌溉和無公害生產技術。所有棗樹統一管理,品種為雨帥,並通過河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邵氏家庭農場位於獻縣韓村鎮邵束州村,截至2020年底,通過土地託管方式共對接農戶245戶,管理土地52hm 2 ,金絲小棗樹2萬株。通過對棗園的規範化管理,成年樹每株穩產40kg鮮棗,壞果率降低為10%~20%,主要通過線上和客戶訂單進行銷售,產品主要分為鮮食棗、制干棗和初級加工棗等,農場能根據市場需求改變所銷售相應產品比重,積極對接市場。

農戶在尋找技術、市場和政府服務方面處於被動狀態。金絲小棗種植仍以農戶為主,種植面積小於0.67hm 2 ,品種陳舊雜亂,多為60歲以上人口依靠傳統經驗對棗樹進行管理。防控、貯藏、運輸條件差,加之病蟲害與氣象災害的影響,小棗價格急速下滑,致使棗農收益下滑,棗農處於「半農半工」狀態,對棗樹進行「閒時」經營,甚至出現了棗農棄管和土地復耕的現象。同時農戶打工就業機會增多,棗業經營經歷了「主業—副業—棄管(翻耕)」的變化,對新品種、新技術的訴求意願進一步被削弱。

涉棗企業種群

企業是創新生態系統中最具活力的主體,是科技研究商業化的締造者,在系統中與各個主體交互作用最強。

(1)育苗企業。育苗企業為研發主體與種植主體搭建了橋樑,研發主體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育苗企業得以集中呈現,並經由育苗企業的示範、推廣,傳輸給種植主體。金絲小棗核內無仁,通過酸棗嫁接培育樹種。獻縣永城棗業種植有限公司是滄州市最大的種苗公司,經營的棗樹品種包括金絲4號、月光棗、葫蘆棗、龍形棗和紅棗盆景等。育苗企業會主動收集各方信息,苗種示範園品種種類基本涵蓋市場中所需棗類品種,並主推市場中積極認可的品種。同時,育苗企業能夠根據客戶的品種需求,提供相應棗苗、栽培管理技術和育苗配套設施等服務。

(2)加工企業。加工企業是研發主體、種植主體與市場的聯結者。加工企業是研發主體技術與管理方式的承接者、市場產品的供給方。金絲小棗產業發展中,加工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自身研發能力不足,加工技術與產品品質較為落後,產品以蜜棗、脆棗、阿膠棗、棗夾核桃等初級加工為主。滄州康宇棗業有限公司是省級龍頭企業,集高效生態林種植、冷藏保鮮、生產加工、銷售和研發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年加工能力1萬t,主要原料為金絲小棗和其他棗類,產品質量通過ISO 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HACCP認證。除加工企業外,滄州還存在較多小作坊,通過人工進行去核和切片,電烤乾並裝箱售賣,產品一般被收購商購買。加工企業與種植主體的聯繫更為緊密,根據加工產品的需要,加工企業將特定品種、技術傳輸給種植主體,同時也是種植主體產品的收購者。加工企業與種植主體間訂單農業的聯結方式還沒有建立,一般是通過經紀人和市場來完成交易,聯繫較為鬆散。

(3)農機製造企業。農機製造企業向其他生產主體提供加工設備、材料和其他物資,並從加工、育苗和運輸等企業獲得新的需求信息,以更新設備及配套產品。大量機械設備製造廠布局崔爾莊紅棗交易市場附近,滄州獻縣萬頃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生產棗果大小分離機、水洗機械、乾洗機械、大棗去核機械、小棗去核機械、切片機、果蔬干炸機等設備,價格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通過直播演示機器使用方法,進行訂單銷售。

環境支撐種群

金絲小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中,政府與各主體交互溝通,作為支撐體系在系統發展的不同階段扮演不同的支撐角色:為主體提供資金與政策支持;政府與科研院所合作推廣新技術;鼓勵與引導主體間密切合作,利用座談、培訓與演講等形式,促進農戶、企業與科研單位的合作與交流;打造服務型政府,創造良好營商環境,促進小棗產業合理有序高質量發展。

河北省連續開展現代林果花卉產業基地建設項目,在全省打造一批具有地域優勢特色的現代林果花卉產業示範基地,金絲小棗作為優勢產業得到重點支持與立項;農業補貼庫建設按照建庫使用資金直接補貼30%等惠農政策;由河北省委網信辦指導,滄州市委網信辦聯合主辦的「助脫貧攻堅,推冀商優品」線上農產品推介會,縣委書記「直播帶棗」,直播間觀看人數達107萬,共成交3000單,銷售額達9萬元。為切實保護和推動金絲小棗產業的發展,滄州市政府陸續出台《加強金絲小棗保護與管理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劃定金絲小棗核心保護區,對小棗進行改良復壯、標準化生產;支持農村閒置土地流轉和託管,提出「三權分置」並延長土地承包期,鼓勵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