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是農業農村部[1]直屬的綜合性漁業科研機構。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擔負着全國漁業重大基礎、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研究的任務,在解決漁業及漁業經濟建設中基礎性、方向性、全局性、關鍵性重大科技問題,以及科技興漁、培養高層次科研人才、開展國內外漁業科技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發揮作用。

據2019年5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有海區研究所3個、流域研究所4個、專業研究所2個、增殖實驗站4個及院部共14個單位,與地方共建了5個研究機構;截至2016年末,全院在職職工2833人。

歷史沿革

建院背景

1947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最早的研究所成立。

「文革」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部有 5 個直屬的水產科研機構,即:水產部黃海水產研究所、東海水產研究所、南海水產研究所、長江水產研究所和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文革」後,5個研究所被先後下放,有的下放到省(市),省(市)又將其層層下放。與此同時,一些省(市)的水產研究機構也被放的放,並的並,撤的撤。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林業部、農墾部、水產部以及中央國務院「農政農辦」合併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林部。農口的兩大科研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也隨之合併,重新組建為中國農林科學院。新組建的農林科學院意圖涵蓋農、林、牧、漁各個學科,農林部決定從水產部「五七」幹校抽調一批水產專業幹部充實農林科學院。

中國農林科學院院部設有科研管理部,科研部下又按大農業的分類設了 4 個組和一個綜合組,水產組是其中之一。1977 年下半年,根據農林部水產局領導的指示,水產組承擔了調研漁業資源調查工作情況的任務。

1978年3月中旬,中央國務院北京召開了全國科學大會。5月4日,農林部以農林漁字第 37 號文向國務院呈送了關於成立水科院的請示報告。

建院初期

1978年6月初,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設計院。隨後,在原農林部設計院二室的基礎上開始籌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設計院。

1980 經國家農委批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設計院更名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到1980年年底左右,水科院已初具規模,擁有漁船、漁港、漁業經濟、標準化、科技情報等5個研究、設計所室,職工總數150多人。國家水產總局依據規劃,通過與地方協商,將原已下放的黃海東海南海長江、漁機等 5 個直屬所陸續上劃,歸總局直接領導,並相繼籌建了黑龍江、珠江水產研究所、漁業工程研究所、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以及渤海、太湖兩個水產增殖科學實驗基地。

1982年8月,新組建的農牧漁業部決定將原國家水產總局直屬的各海區、流域、專業研究機構劃為水科院直屬單位。10月起,東海水產研究所隸屬農業部所屬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領導,改名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1999 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後,面對着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根據分類改革的原則,進一步明確了全院各單位和各個學科的發展定位和方向,優化了資源配置。

開拓發展

2002 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被科技部、財政部和中編辦確定為非營利性[2]科研機構。

2003 年,根據國家對非營利性科研機構科技體制改革的要求和此前改革的積累,全院從建設現代科研院所、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優化運行機制、規範課題管理等方面開展了創新體系建設。

2005 年以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集全院智慧開始編制院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明確了全院的發展方針,即「堅持產業導向,突出自主創新,加強推廣應用,促進和諧發展」,確定了全院發展的戰略定位,凝練了院中長期發展的總體目標,即經過 15 年左右的時間,形成「科學研究、技術支撐、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四大體系,基本實現「一流院所、三個基地」的發展目標,把全院建成世界水產養殖科學創新中心,國際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科學創新中心,國家漁業質量安全科學研究與監測中心和國家漁業裝備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2006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和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批准,建立了「東海水產研究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2011年11月,依託南京農業大學無錫漁業學院建設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研究生中心」揭牌成立。

視頻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相關視頻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專家到象州縣考察娃娃魚養殖
唐震採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傅洪拓教授

參考文獻

  1. 職能配置和機構設置,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2. 什麼是非盈利性組織?,中國會計網,20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