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National Science Libra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立足中國科學院、面向中國,主要為自然科學邊緣交叉科學和高技術領域的科技自主創新提供文獻信息保障、戰略情報研究服務、公共信息服務平台支撐和科學交流與傳播服務,同時通過國家科技文獻平台和開展共建共享為國家創新體系其他領域的科研機構提供信息服務。同時該中心為國際圖書館協會與機構聯合會(IFLA)成員。

文獻情報中心建於1950年4月,1951年2月,正式定名為「中國科學院圖書館」;1985年11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同時保留「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的名稱;2001年10月,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試點工程序列;2006年3月,確定為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籌);2014年3月19日,正式確定為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

據2016年1月中心官網信息顯示,該中心下設3個文獻情報分中心,有職工400餘人,館藏圖書1145餘萬冊(件)。此外該中心啟動了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建設項目,已逐步完成了從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的模式轉變,開始走上知識情報研究與知識服務中心的發展道路。

2018年12月,被中國圖書館學會公布為2017年全民閱讀先進單位[1]。  

歷史沿革

  • 1950年4月,中國科學院設立圖書管理處。
  • 1955年,編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簡表》。
  • 1957年9月,國務院第57次全體會議批准該館為全國第一中心圖書館委員會成員。
  • 1976年10月,試驗 QT-11計算機文獻檢索系統。
  • 1977年12月,籌備成立科學情報研究室。
  • 1985年11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同時保留「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的名稱。
  • 1986年,成為圖書館學、科技情報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
  • 1993年4月,APTLIN項目(又稱「中關村地區書目文獻信息共享系統」)實施。
  • 1995年,與南京大學聯合獲得科技情報學專業博士學位授予點。
  • 1995年6月,開通internet網絡。
  • 2000年6月,參與組建「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承擔着國家科學圖書館的職能和任務。
  • 2001年10月,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試點工程序列。

2001年12月,啟動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建設項目。

  • 2002年6月,新館正式投入使用。
  • 2001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試點工程序列、牽頭建設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組織全院文獻情報系統共同建設數字化網絡化的科技信息集成服務體系。
  • 2006年3月,確定為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籌)。

視頻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相關視頻

2019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夏令營
圖書館·人-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

參考文獻

  1. 文獻中心榮獲「2019閱讀推廣星級單位」稱號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2020-06-28
  2. 蘭州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