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能源研究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能源研究會成立於1981年1月,由從事能源科學技術的相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科技工作者組成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擁有單位會員550餘家,個人會員77000餘人,下設7個工作委員會、33個專業委員會和1個分會、18個辦事機構及直屬部門和1個雜誌社[1]。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研究、諮詢、交流、服務」為宗旨,團結能源領域的科技工作者,發揮能源科技高端智庫的作用,服務能源科技進步和體制機制創新。

宗旨定位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研究、諮詢、交流、服務」,團結能源領域的科技工作者,發揮能源科技高端智庫的作用,服務能源科技進步和體制機制創新,積極開展能源領域的決策諮詢服務和重大政策及課題研究,以及能源科技評估、團體標準制定、科學普及等,推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國家能源管理部門與企業聯繫的橋樑和紐帶,中國能源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術團體之一。

品牌活動

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年會、中國能源高端(系列專題)論壇、中國核能高質量發展大會、國際儲能峰會、未來能源大會、中國電力圓桌、「科創中國」綜合能源產業峰會、農村能源發展大會

高端智庫

堅持「四個革命 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圍繞能源產業發展政策、決策研究、標準制定、科技創新等事關能源革命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問題,通過深入調研、科協論證,提出高質量、高水平、專業性、建設性的研究成果,切實發揮能源智庫的作用,更好地服務能源經濟高質量發展。

榮譽獎項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創新獎(國家科技獎勵社會獎勵目錄編號0285號)、中國能源研究會[2]科普教育基地、中國能源研究會科普志願者。

期刊

《中外能源》(月刊)、《能源研究參考》(月刊)、《能源研究通訊》(雙月刊)

能源創新獎:

於2017年設立能源創新獎(國家科技獎勵社會科技獎勵目錄編號0285號)。能源創新獎下設學術創新獎、管理創新獎、技術創新獎、優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獎四項子獎,每年評選一次。

科技成果評價:

積極承接國家政府職能轉移,對能源領域科研、生產、試驗和管理中產生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及經國家核准的能源領域技術進步示範工程等進行科技成果評價。

能源團體標準制定

為促進我國能源領域團體標準發展,更好地服務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填補行業空白,滿足市場和創新的需要,努力加強組織建設,建立健全能源標準化專家庫,培訓編制人員和工作人員,優化完善標準的申請、審批和發布流程,積極開展能源團體標準制定工作。截至目前已審核批准團體標準制定立項29項,批准發布8項團體標準,是國家第二批團標試點單位之一。

「科創中國」綜合能源服務專家工作站

在中國科協的支持下,開展了「科創中國」綜合能源服務品牌建設,已牽頭四十餘家單位成立科技專家服務團,在天津、上海、湖北荊門分別成立了綜合能源專家服務站,開展決策研究諮詢、技術服務和成果轉化等工作,召開「科創中國」中國綜合能源產業峰會等, 助力地方能源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能源研究會章程(節選)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團體名稱為:中國能源研究會(以下簡稱本會)。英文譯名 CHINA ENERGY RESEARCH SOCIETY,縮寫為 CERS。

第二條 本會性質:本會是由從事能源科學技術的相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科技工作者自願結成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第三條 本會的宗旨:本會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能源戰略思想和戰略方針為工作主線,以「研究、諮詢、服務、交流」為基本定位,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根本理念,團結好、凝聚好能源領域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的智慧,建設好、運用好高端能源智庫平台,緊緊圍繞我國能源發展中的一些重大問題,組織開展課題研究、項目論證、專家諮詢、交流合作等,自覺服務於黨中央、國務院能源戰略和方針政策,服務於有關部門能源工作部署和交辦任務,服務於地方能源結構優化和節能減排,服務於能源龍頭企業轉型升級和做強做大,服務於能源科技進步和體制機制創新,服務於人民群眾安全用能、可靠用能、滿意用能,服務於國際國內能源學術團體交流與合作,努力為構建低碳清潔、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做出應有的貢獻。

本會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遵守社會道德風尚,自覺加強誠信自律建設。

第四條 本會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設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為黨組織的活動提供必要條件。

第五條 本會接受業務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第六條 本會的住所:北京市。

第二章 業務範圍

第七條 本會的業務範圍:

(一) 圍繞國家的能源戰略和政策、能源管理、能源安全和能源科學技術的重點問題,組織和推動各種形式的相關研究工作, 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二) 宣傳能源形勢和能源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傳播推廣能源開發和能源節約的先進技術,普及能源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

(三) 開展民間的國際能源科學技術學術交流活動,促進國際能源科學技術合作,發展與國外、境外有關科學技術團體和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友好交往。

(四) 依照有關規定編輯、出版、發行能源領域科學技術學術書刊資料及相關的音像製品,傳播能源科學技術信息。

(五) 為國家制定能源戰略和政策、能源規劃和能源法規, 提供諮詢服務和建議。接受國家、地區、部門和企業的委託,進行能源軟科學項目的研究和論證。

(六) 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或委託,組織或參與能源科技項目的研究和論證,科技成果的鑑定和評價。

(七) 加強同國內有關科學技術團體、科學工作者的聯繫與協作,交流成果。

(八) 開展能源科技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培養、發現和推薦能源科技和管理人才。

(九) 反映會員的意見和建議,維護會員合法權益,促進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

(十) 興辦符合本會章程、有利於能源科學技術發展的公益事業。業務範圍中屬於法律法規規章規定須經批准的事項,依法經批准後開展。

參考文獻

  1. 雜誌社跟出版社的不同是什麼,搜狐,2021-10-22
  2. 研究會成立分析報告,豆丁網,201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