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 種質資源庫」由著名植物學家 吳征鎰院士1999年致信國務院總理 朱鎔基建議立項,於2004年得到國家發改委的正式批覆, 2005年開工建設,2007年建成並投入試運行。總共投資約1.48億元。種質資源庫主要包括種子庫、植物離體 種質庫、DNA庫、微生物種子庫、動物種質庫、信息中心和植物種質資源圃。同時建立研究中心,主要學術方向是種子生物學、植物 基因組學和 保護生物學[1]

概況

中國建立了自己的植物「 諾亞方舟」。2009年11月底,中國第一座規模達83.95畝的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在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成,並通過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專家組驗收,正式投入運行。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2009年4月29日在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成,三萬多種植物以及豐富的動物種質資源得以「多世同堂」。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從 概念形成到竣工歷時8年,項目總投資1.48億,建築面積約7000平方米,園區80畝。項目建設包括種子庫、植物離體庫、微生物庫、動物種質資源庫、DNA庫和信息中心。具體目標是在第一個5年內達到6450種66500份(株),15年內達到1.9萬種19萬份(株)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其總體科學目標是:立足西南,面向全國,網絡全世界,建成國際上有重要影響、亞洲一流的野生生物 種質資源保護設施和科學體系,使中國的生物戰略資源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為中國 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和生命科學的研究源源不斷地提供所需的種質資源材料及相關信息和人才,促進中國 生物技術產業和社會經濟的 可持續發展,為中國切實地履行 國際公約、實現 生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和實施 可持續發展戰略奠定物質基礎。

建立背景

生物物種瀕危

中國的很多生物物種面臨滅絕的邊緣,這引起了許多科學家的關注。 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2] 周雲龍告訴 《北京科技報》,由於人們對有價值的物種進行大規模地毀滅性開發以及受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現在每年有300多種自然物種趨於瀕危乃至消失。尤為嚴重的是,一種植物的消失,往往會導致另外10~30種生物的生存危機。因此,保護珍稀 瀕危植物,重視珍稀瀕危植物在整個生物多樣性和 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和地位尤為重要。

自然保護區的局限

過去,中國主要是通過建立 自然保護區、就地保護等方法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但是效果有限。近年來,也有一些科研機構建立了少量保存種子的工作庫,但規模較小,無法長期有效地保存種子。此次在雲南建立的這個大規模的 種質資源庫屬於 遷地保護方式,這對中國 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當那裡的科研人員熟練掌握種子長期有效保存的技術之後,其他省市也可以借鑑他們的成功經驗來建立起種質資源保護聯盟,從而保護國內珍貴、瀕危的物種,保護整個生態系統。

可鑑經驗

英國很早就意識到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早在1759年,英國就開始籌建皇家植物園 邱園,到目前,該植物園已經成為規模巨大的世界級植物園,收集了全世界超過5萬種植物,活的樹木便有25萬棵之多。另外,邱園 植物標本館收集了500萬份標本,圖書館還收藏了75萬份世界植物文獻和圖書。1974年,邱園就開始籌備建設千年種子庫,現在已有30多年的種質資源保存經驗。目前,英國邱園正在實施的千年種子庫計劃,到2010年能儲藏2.42萬種 野生植物的種子,而這一數字約占世界野生植物群的10%。英國的種質資源庫建設給中國提供了很好的樣板。

種質資源庫提出及立項

中國所建成的種質資源庫最早是由植物學界泰斗、着名的植物學家吳征鎰院士提出的。1999年8月,吳征鎰致信 朱鎔基總理,建議中國十分有必要儘快建立野生種質資源庫。這一建議得到了朱鎔基的高度重視,他很快批示 中國科學院和雲南省的主要領導,要求儘快開展 可行性研究。2004年3月9日,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的 可行性研究報告得到 國家發改委的批覆,決定依託昆明植物所進行建設, 雲南大學和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也參加相關建設。並且,該項目還被列入了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建設計劃。

作用意義

雲南擁有中國50%以上的生物種類,是譽滿全球的 植物王國和 動物王國,從科學角度來看,保護好 雲南及周邊地區和青藏高原的生物 種質資源,對中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至關重要。資源庫的建立不僅可以確保野生生物種質資源特別是我國的特有物種、極度 瀕危物種、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的物種安全性,而且可以使得中國野生生物種質資源的研究和快速、高效、持續開發利用真正成為可能。同時這也是中國政府履行 《生物多樣性公約》、實施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通過5年建設,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已完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批覆的科學目標,成為世界上兩個按國際標準建立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藏設施之一,產生了重要國際影響,將在 人才培養、全球 生物多樣性保護、 生物產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已逐漸成長為一個國際性的生物種質資源的保護平台,將在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已經成為世界上除挪威 諾亞方舟種子庫和英國皇家植物園之外的第三個保存世界重要樹種種質資源的機構,將在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中不斷發揮出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專業解讀 | 生物學專業解析 ,搜狐,2019-12-18
  2. 教授也有等級之分?,搜狐,202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