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秋玩月張校理宅得南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秋玩月張校理宅得南字

作品名稱:中秋玩月張校理宅得南字

創作年代:元末明初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高啟

中秋玩月張校理宅得南字,是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高啟所作的一首詩詞。

作者介紹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樑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1]

正文

八月望夜天如藍,海色卷霧山收嵐。

玉盤元沉龍窟底,忽起萬丈誰能探。

初來空中光尚濕,霜娥寒鬢風旂嵒。

人言一年此最好,金精水氣秋相涵。

小星盡去大星在,芒角欲吐敢與參。

天將洗眼照下土,啖食肯縱妖蟆貪。

穿深窺暗不遺隙,罔兩忌影逃岩嵌。

前年客中憶見之,家人怨別方喃喃。

荒山不知佳節至,垂首憑案尋書蟫。

但怪流輝入敗戶,油燈失焰留孤龕。

起行陰林不用炬,剝啄獨叩峰西庵。

虬蛇亂踏心膽悸,怪影走石皆楓楠。

即呼道人共載酒,放舟直下夫容潭。

翻翻驚鶻落樹杪,吹笛正和烏飛南。

今年在舍反寂寞,暗室困臥如僵蠶。

乾愁無端負良夜,月固不言我則慚。

人無賢愚競玩賞,況我清景性所耽。

忽憶諸君隔河水,持被就宿聆高談。

為呼老婢掃庭宇,一席盤飣梨與柑。

江城重閉萬家寂,樓鼓近聽才撾三。

空階淒其覺露泫,虛牖窈窕疑煙含。

婆娑欲留月伴影,素鸞西下煩停驂。

明宵復出已難似,動別經歲嗟何堪。

尊前此月又此客,世所難遇心應諳。

關山幾處未解兵,擊柝不寐愁丁男。

南鄰歌舞北鄰哭,月雖同照異苦甘。

何人為我揮天戈,乾坤多難俱平戡。

行者得還居者樂,清光所及恩皆覃。

懸知此願未易遂,憂來舉盞從沉酣。

須臾眾散曉蟲急,古桂吹落自毿毿。[2]

生平

高啟出身富家,童年時父母雙亡,生性警敏,讀書過目成誦,久而不忘,尤精歷史,嗜好詩歌,與張羽、徐賁、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詩文,號稱「北郭十友」;與宋濂、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同時,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他也是明初十才子之一。[3]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張士誠據吳稱王;淮南行省參知政事饒介守吳中,禮賢下士,聞高啟才名,多次派人邀請,延為上賓,招為幕僚。座上都是巨儒碩卿,時高啟年僅16歲,他厭惡官場,23歲那年藉故離開,攜家歸依岳父周仲達,隱居於吳淞江畔的青丘,故自號青丘子,曾作有《青丘子歌》。

明洪武元年(1368),高啟應召入朝,授翰林院編修,以其才學,受朱元璋賞識,復命教授諸王,纂修《元史》。

高啟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為本,兼受釋、道影響。他厭倦朝政,不羨功名利祿;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擬委任他為戶部右侍郎,他固辭不受,被賜金放還;但朱元璋懷疑他作詩諷刺自己,對他產生忌恨。高啟返青丘後,以教書治田自給。

蘇州知府魏觀修復府治舊基,高啟為此撰寫了《上樑文》;因府治舊基原為張士誠宮址,有人誣告魏觀有反心,魏被誅;高啟也受株連,被處以腰斬而亡。

高啟著作,詩歌數量較多,初編有5集,2000餘首;後自編為《缶鳴集》,存937首。景泰元年(1450)徐庸搜集遺篇,編為《高太史大全集》18卷,今通行《四部叢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據此影印。高啟的詞編為《扣舷集》,文編為《鳧藻集》,另刊於世;《鳳台集序》保存在《珊瑚木難》中,是現存唯一評論高啟在金陵的詩歌論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