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潁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臨潁,隸屬於河南省漯河市,位於河南省中部,總面積821平方公里,下轄10鎮5鄉,367個行政村,人口76萬(2014年末)。

臨潁縣東接許昌市鄢陵縣周口市西華縣,西與許昌市襄城縣毗鄰,南連漯河市區,北鄰許昌市的建安區,距省會鄭州100公里。

2013年,臨潁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1%。臨潁縣境內有受禪台、小商橋、楊再興墓、陳星聚紀念館等景點。[1]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臨潁縣位於河南省中部,居黃淮平原,處中原腹地,位於北緯33°43』-33°59』,東經113°43』-114°09』之間,南北長30公里,東西寬38公里。截至2014年,臨潁縣總面積為821平方公里。臨潁縣北接許昌市建安區,南望漯河市區,東接鄢陵縣、西華縣,西連襄城縣,西南與舞陽為鄰。

地質

臨潁境內土質有黑粘土、兩合土、黃壤土、黃粘土、黃沙土、淤土等,耕作性能好,肥力較高,宜於多種農作物生長。

地貌

臨潁地勢平坦,是黃淮平原的一部分,中部的土崗,俗稱45里黃土崗,系山前沖積扇被大面積侵蝕後的孑遺。地貌自西北向東南略微傾斜,最高海拔為74.2米。最低為53米,平均海拔63.6米,平均地面坡降為0.58%。

氣候

臨潁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受季風影響較明顯,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四季分配是春、秋較短,冬、夏較長,夏季115天左右,冬季130天左右,春、秋兩季共120天左右。年平均氣溫14.5℃,一月份平均氣溫0.5℃,七月份平均氣溫28℃,全年無霜期226天左右。年降水量平均在720毫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全年降水量極不均勻,雨量大部集中在6、7、8三個月,另外年際之間降水量變化幅度較大,經常出現暴雨、瀝澇,乾旱和乾熱風。

水文

臨潁縣共有大小河道18條,全長318公里,水域面積30922畝,較大河流有潁河、清潩河、新溝河、蜈蚣渠,其中除潁河、清潩河、新溝河常年有少量的水以外,其餘河道,經常乾涸,靠河道引水灌溉的面積甚少,絕大部分土地靠井水灌溉,因而農業生產比較落後,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很差。針對這種情況,建國以來每年都進行水利建設,先後開挖了新潁河,疏通了其它河道。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4年,臨潁縣人口76萬,約占漯河市總人口的30%。

民族

臨潁縣居住着漢族、回族、藏族、蒙古族維族彝族壯族滿族苗族等9個民族,漢族占99.4%,回族是臨潁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

經濟概況

2013年,臨潁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1%;財政總收入9.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5.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8.3%;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2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完成16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7%;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7923元。同比2012年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10836元,同比2012年增長18%。

第一產業

2013年臨潁縣糧食產量64.3萬噸,實現「十連豐」。2013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5萬多畝,新增聯泰休閒食品、北徐生豬、南街村面業等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5個,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新增各類專業合作社106家,發展家庭農場16家,農業集群化、產業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臨潁縣小辣椒種植面積達35萬畝,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8萬餘畝,產品打入香港、新加坡市場;煙葉種植面積5.8萬畝,累計收購煙葉15萬擔,實現煙葉稅4000多萬元;新建、改擴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5個,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農業部充分肯定。2013全年共爭取上級資金2.3億元,實施重大農業基礎設施項目13個。潁河十萬畝方和潁南、潁北2個五萬畝方初具規模;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紮實推進,建設輸水支線11.7公里;潁河、清潩河、蜈蚣渠等主幹河道綜合治理全面完成,各鄉鎮水利建設卓有成效;2013年新增農村安全飲水人口8.7萬人;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047萬元,新增各類農業機械1500台(套);春季植樹造林9300畝。

第二產業

2013年臨潁縣新簽約美國嘉吉、同生環保、炫碩科技等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0個,計劃總投資86億元,簽約數量、投資總額均創歷年最高。建設環境持續優化,2013年新投產工業項目16個,可新增產能40億元;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9個,總投資74億元;在建工業項目21個,實現投資49億元。臨潁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20家,實現利潤90.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7%;納稅10萬元以上企業群體390家,100萬元以上企業群體80家,1000萬元以上企業群體11家,4000萬元以上的企業群體達到4家,分別較2012年增加30家、6家、4家和2家,全縣工業稅收同比2012年增長29%。2013年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新增省著名商標5件、省名牌產品2個、市長質量獎2個。

第三產業

臨潁縣現代物流園區建設計劃占地3200畝,投資22億元,年處理貨物量1000萬噸,主要規劃有糧食物流區、集裝箱物流區、散貨物流區、海關商檢等綜合辦公區,誠邀各位客商投資物流園區;科教文化中心位於生態環保區黃金地段,配套建設居住、文化、教育、會展等項目,項目市場前景良好; 綜合服務區位於臨潁縣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北部,項目占地300畝,擁有職工公寓、餐飲酒店、休閒娛樂、商業金融四大功能,可容納10000名職工居住、生活。

2013年,臨潁縣新建區內5條道路7.5公里,新增綠化面積17.4萬平方米;日處理能力6萬噸的第二污水處理廠建成運行;西服務中心即將投入使用,東服務中心全面啟動,食品質檢研發大廈和5萬平方米職工公寓主體工程已於2013年完工。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3年,臨潁縣小商橋4A級景區順利通過省級驗收;1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全面完成。

教育事業

截至2013年,臨潁縣共有學校332處,其中高中(含農業高中)5處,教師進修學校1處,鄉級中學15處,小學241處,全縣在校學生93259人,其中高中生22670人,初中生20706人,小學生69883人,教職員2560人。2013年,臨潁縣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5所,學前教育三年入園率達到81%,超出省定指標11個百分點;實施城鄉中小學校改造項目78個,在漯河市率先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省級評估驗收;臨潁縣高中升學率達96%,3名考生被清華、北大錄取;校園足球運動蓬勃開展,;臨潁縣青少年女足代表中國遠赴瑞典參加世界級比賽;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累計為縣產業集聚區培訓技術工人1000餘人。

醫療衛生

2013年,臨潁縣婦幼保健院在全省同類縣區醫院中,率先推行「先看病、後付費」模式;縣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公共衛生服務中心等公益民生項目加緊施工。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社會保障

2013年,臨潁縣投入新農合資金1.54億元,城鄉居民低保金和五保戶供養資金6658萬元,城鎮居民和城鎮職工醫保資金7845萬元,發放60歲以上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6518萬元;鄉鎮敬老院星級達標創建工作紮實有效。新建保障性住房13萬平方米,為弱勢群體提供了住房保障。

基礎設施

2013年,臨潁縣開工新建和改造迎賓路慢車道、潁河東路等城區道路12條,其中城市南環、潁騰路、府西路等6條道路已竣工通車;隋唐古城風貌區、綠城國際廣場、人民路金佰匯城市綜合體和耿莊村改造全部啟動;東方紅國際購物廣場、潁川汽貿城、杜曲木業園區、王崗小辣椒園區等特色商業園區紮實推進;商品房竣工面積46萬平方米、在建規模88萬平方米;鋪設供水主管網28公里、燃氣管網16公里,新建公廁、垃圾中轉站6座。2013年新建住房2463套27萬平方米,教育、醫療、文化、商業、環保等配套設施逐步完善,新入住村民1643戶8000多人,在全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評比中位居第一。城鄉道路融通優化。107國道、逍襄路、許泌路改建工程基本完工,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16公里。

交通

臨潁縣位於河南省中原城市群產業帶上,是鄭州、許昌、漯河中原城市群節點城市,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京港高鐵四條交通大動脈穿區而過,省道S329橫貫東西,北距新鄭國際機場60公里,特別是鄭州至許昌城際輕軌的修建,新鄭國際機場許昌候機樓的建立,使臨潁縣30分鐘即可到達新鄭國際機場。西安、武漢、南京、合肥、濟南、太原等周邊省會城市,全部處在5小時車程之內。

風景名勝

譙樓

臨潁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譙樓,又名鐘鼓樓,始建於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明景泰二年重修,位於老城縣衙前,占地140平方米,為磚築樓台式建築。台高6米,平台東西長14.7米,南北寬9.5米;飛中拱門洞寬3.5米,高4米,深9.5米;架層樓高五丈,鑄鐘兩千斤,增置鼓大十圍,民興寢之便焉。它是周邊縣市僅存的一座反映古文化的標誌性建築,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1973年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街村

河南省紅色旅遊景點南街村,早以其「共產主義小社區」的美名享譽海內外,通過2004-2014近十年的不斷發展、完善,南街村旅遊業已初具規模,成為國家級4A景區,2014年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八大觀光旅遊景區:「工業園區、高新農業園區、村民住宅遊覽區、文化園區、文化教育遊覽區、廣場文化展示區、熱帶珍奇植物遊覽區和革命傳統教育區」。 遊人走進南街村可以了解到其發展模式、教育理念、分配辦法、生活方式及創建共產主義小社區偉大實踐,全面感受其獨特的紅色人文景觀。

小商橋

小商橋景區位於漯河市臨潁縣城南12公里、107國道870公里處,距漯河市20公里。始建於隋開皇年(公元584),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景區成立於1992年,累計投資2000多萬元,形成了以古橋為依託體現革命傳統教育為主線的特色人文景觀,是遊樂、參拜為一體的古建築群落。景區占地面積為2.5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小商橋、楊再興陵園、岳楊宮、忠烈殿、小商橋古戰場。

小商橋位於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與郾城區交界的小商河(潁河故道)上。小商河為古時商王經此而得名,橋因河而取名,河因橋而出名。小商橋原位於歷代官道上,橋為一座坦拱敞肩式石拱橋。2001年06月25日,小商橋作為宋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陳星聚紀念館

位於台陳鎮的陳星聚紀念館建成於1889年。由於當時清政府追封他三品道台「御賜祭葬如例」的安葬待遇,墓園修建時間長達4年,墓前有華表、碑碣,墓道兩側矗立着姿態各異的石人、石獅、石馬、石羊、石猴等,整個墓園古柏森森,莊嚴肅穆。2004年11月臨潁縣人民政府把陳星聚墓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3月省委書記徐光春批示:把陳星聚墓園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促進祖國統一的平台、弘揚中原文化的載體、推動旅遊發展的景觀。2008年6月陳星聚墓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動工興建陳星聚紀念館。

2009年3月31日10時30分,陳星聚紀念館在臨潁縣台陳鎮台陳村開館,館名為省委書記徐光春題寫。台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及夫人陳萬水在海峽兩岸交流協會副會長王富卿、省政協主席王全書等領導陪同下出席了開館儀式。4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蒞漯視察,期間,參觀了陳星聚紀念館。

著名人物

陳星聚

陳星聚,字耀棠,道光二十九年中舉,歷任福建順昌、建安、閩縣、仙遊、古田等知縣,後升任台灣漉港、淡水同知,光緒初年任台北首任知府。

楊再興

楊再興,岳飛名將、愛國英雄,江西吉水人。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岳飛敗金兵於郾城,兀朮合兵逼之,將軍單騎破其軍,手殺數百人,兀朮復屯兵十二萬於臨潁,將軍以三百騎遇小商橋,殺二千餘人,遂遇害。

荀嵩

荀嵩(262-328)潁川臨潁(今河南臨潁西北)人。明帝時,平王敦有功,封爵,授光祿大夫、錄尚書事,加散騎常侍。成帝初,蘇峻叛亂,與王導等人共同侍衛成帝。咸和三年死,諡敬。

李兌

李兌(995?-1070?),宋許州臨潁人。第進士。由屯田員外郎為殿中侍御史,改同知諫院。狄青宣撫廣西,朝廷派宦官任守忠為副,兌上奏以為非計,遂罷守忠。

張彀

張彀(?-1217)字伯英。金許州監潁(今臨潁縣)人。初任寧陵縣主簿,改泰定軍節度判官,同州觀察判官。以武寧軍節度副使伐宋。遷河東南路轉運使、權行六部尚書、安撫使等職。

方心芳

方心芳(1907)工業微生物學家。臨潁人。1953年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微物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科院生物學部委員。

申鳳梅

申鳳梅(1927-1995),河南卓越的越調藝術表演藝術家,生於1927年,祖籍河南臨潁。

李亞敏

李亞敏(1954- )女射擊運動員。臨穎人。在第三屆全運會上,以591環的成績超女子小口徑手槍慢加速射世界紀錄。

賈詠

賈詠(1464-1547),字鳴和,號南塢。河南臨潁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嘉靖六年八月十八日致仕,嘉靖二十六年八月三十日卒,年八十四,贈太保,諡文靖。

王潤

王潤,字敷仁,臨潁縣城關鎮雙廟村人,任監察御史,兩江巡理鹽課。

李海欣

李海欣(1962-1984),戰鬥英雄,臨潁縣王孟鄉墳台村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