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乳山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乳山市山東省縣級市,因境內「大乳山」而得名。1941年2月,劃牟平縣南部和海陽縣東部建牟海縣。1945年1月,牟海縣更名乳山縣。1993年7月,乳山撤縣設縣級市。

乳山市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地處北緯36°41′至37°08′,東經121°11′至121°51′。東西最大橫距60公里,南北最大縱距48公里,總面積1665平方公里。乳山市屬暖溫帶東亞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較明顯,與同緯度的內陸相比,具有氣候溫和、溫差較小、雨水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

乳山市着力打造生態型花園式濱海旅遊城市。先後榮獲「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全市14處鎮均為省級環境優美鎮,11處鎮榮獲全國環境優美鎮。乳山天藍海碧,山明水秀,空氣潔淨,氣候宜人,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範例城市。[1]

建置沿革

乳山歷史悠久。據古文化遺址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境內就有人類聚居。

夏時為東方嵎夷之地,商時屬青州,春秋戰國時期為齊國屬地,秦時屬齊郡腄縣。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境內置育犁縣。東漢建武五年(公元29年),育犁縣併入東牟縣。

此後,境域先後屬文登縣、觀陽縣、牟平縣。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境域分屬海陽縣、寧海州(1914年改稱牟平縣)。

民國30年(1941年)2月,劃牟平縣南部和海陽縣東部建牟海縣。民國34年(1945年)1月,牟海縣更名乳山縣(以乳山口南岸的大乳山得名),確定夏村為縣城。

1958年10月,撤銷乳山縣,境域分別劃歸海陽縣、文登縣及煙臺市。1961年10月,恢復乳山縣,隸屬煙臺專區。1983年11月,改屬煙臺市(地級)。1987年6月,威海市升為地級市,乳山縣改屬威海市(地級)。1993年7月,乳山撤縣設縣級市。

行政區劃

至2016年底,乳山市轄夏村鎮、乳山口鎮、海陽所鎮、白沙灘鎮、大孤山鎮、南黃鎮馮家鎮、下初鎮、午極鎮、育黎鎮、崖子鎮、諸往鎮、乳山寨鎮、徐家鎮14個鎮,城區街道1個街道,601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乳山市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地處北緯36°41′至37°08′,東經121°11′至121°51′。東鄰文登市,西毗海陽市,北接煙臺市牟平區,南瀕黃海。東西最大橫距60公里,南北最大縱距48公里,總面積1665平方公里。青威高速公路、煙海高速公路、G309國道、S202省道和濟威鐵路穿境而過。 乳山市海岸線西起乳山口,東至浪暖口,全長199.27公里。沿海有大小港灣12個,自西向東主要有乳山口灣、葫蘆島灣、大圈海灣、塔島灣、白沙灣、白沙口灣、洋村口灣、浪暖口灣等;島嶼22個,自西向東主要有東小青島、浦島、險島(杜家島)、塔島、竹島、南黃島、腰島、宮家島等,其中東小青島、險島(杜家島)、南黃島有居民居住。海岸類型以沙質岸為主,自西向東大體可分為3個岸帶:乳山口內灣和杜家島內灣至小泓為泥質帶,潮間帶300~2000米;浦島至白沙口以西為岩岸,潮間帶100~500米;白沙口以東大部分為沙質岸,潮間帶300~1000米。乳山近海潮汐屬正規半日潮類型,乳山口灣年平均潮差變化範圍為237~250厘米。有岬角9處。

地質地貌

乳山市地處膠遼古隆起膠東隆起之牟平、文登隆起帶西南部,境內地質構造格架主要為華夏系背向斜及華夏系、新華夏系一組斷裂構造系列。岩漿岩除崑嵛山體廣泛出露外,燕山中晚期岩漿岩極為發育,幾乎遍布各鎮(街道),有呈岩基狀大面積出露的花崗岩,也有呈脈狀分布的基性和半酸性脈岩。乳山市屬膠東低山丘陵區。北部和東、西兩側多低山,中、南部多丘陵,間有低山。地勢呈簸箕狀由北向南台階式下降。境內山脈自西向東可分為3列,西列自垛山、馬石山、垛魚頂、七崮頂向南延伸至玉皇山;中列由雙山、老黃山、寨山、多福山向南延伸于海陽所半島的帽山、大乳山;東列為崑嵛山脈,由東圍子頂、尼姑頂、虎山、松山等構成主峰,斜貫東北邊境。海拔400米以上山峰13座,最高山峰垛山613米。乳山河和黃壘河兩大河流向南分別流經兩側低山與中部丘陵之間入海,沿岸形成沖積小平原。南部沿海除丘陵外,有零星海積平原分布。境內山地平均海拔300米以上,面積占乳山市總面積22.4%;丘陵海拔100~300米,面積占乳山市總面積50.3%;平原面積占乳山市總面積27.3%。

氣候簡況

乳山市屬暖溫帶東亞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較明顯,與同緯度內陸相比,具有氣候溫和、溫差較小、雨水豐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同時,旱、澇、風、雹等氣象災害時有發生。

2015年,平均氣溫12.6度,與上年持平;年極端最低氣溫-12.5度,出現在2月9日;年極端最高氣溫34.8度,出現在7月13日;年總降水量509.5毫米,較上年偏少110.2毫米;年日照總時數2275.0小時,較上年偏少155.0小時;年平均氣壓1011.7百帕;全年無霜期205天;年最多風向南風,最大風速10.5米/秒;年平均相對濕度70%。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土地總面積1664.88平方千米,其中農用地136229.7公頃,占總面積81.8%;建設用地16415.3公頃,占總面積9.9%;未利用地13843.5公頃,占總面積8.3%;人均耕地0.1公頃。境內土壤類型多樣,有利於農、林、牧、漁全面發展。有4個土類、8個亞類、75個屬類、153個土種。棕壤分布最廣,可利用面積119487公頃,分布在近山階地、傾斜土地及山丘嶺地上;潮土可利用面積18520公頃,分布於乳山河、黃壘河沿岸泊地及沿海各鎮近海處;褐土可利用面積33公頃,分布於崖子鎮田家村南嶺地上;鹽土類總面積212公頃,分布於徐家、乳山口兩鎮近海處。

礦產資源

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共發現各類礦產25種(含亞礦種),已查明有資源儲量的14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產有11種,現正開發的有飾面用花崗岩、建築用花崗岩、金、鐵、地熱、長石、銀(伴生)、伴生硫8種,其中金礦主要位於膠萊盆地邊緣及牟乳成礦帶下初鎮一帶,鐵礦分布在諸往鎮馬陵、神童廟、乳山寨司馬莊一帶,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馮家鎮小湯村一帶,花崗岩主要分布在白沙灘潘家、宮家及馮家臥龍一帶。

水資源

境內水資源主要由大氣降水形成的地表徑流和地下潛水組成,資源數量與時空分配都受降水制約和影響。根據威海市水資源評價,截至2010年年底,乳山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8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4.30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1.47億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1.05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採量0.87億立方米。地表水水質大部分在Ⅲ類以上,為重碳酸鹽類、鈣組、鎂組第一型水,呈中性或弱鹼性(pH值7~8),硬度為4.2~8.4德國度之間,皆適於飲用及農業灌溉。地下水儲存形式大體為孔隙水、裂隙水、脈岩水,其化學性主要為重碳酸鹽類水,其次是硫酸鹽類水(主要分布於黃壘河流域中、下游),礦化度均小於1克/升,屬淡水。小湯溫泉位於馮家鎮湯上村,水溫一般在40℃~60℃,最高達75℃,礦化度2.644克/升,已開發用於醫療、洗浴。乳山市是水資源較貧乏地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為全國人均量的1/3,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水資源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境內河流屬半島邊沿水系,為季風區雨源型河流。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漲暴落,徑流量受季節影響差異較大,枯水季節多斷流。根據全國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有大、小河流393條,其中,2.5公里以上河流71條。乳山河為境內第一大河,發源於諸往鎮東尚山村,全長78公里,流域面積1039平方公里。黃壘河發源於煙臺市牟平區莒格莊鎮曲家口村,全長71公里,流域面積635平方公里。大型水庫龍角山水庫總庫容1.11億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0.67億立方米,為乳山市最大淡水水源和主要飲用水源地,被列入全國重要飲用水源地名錄。

生物資源

境內有15米等深線以內淺海66667公頃,可供開發養殖海產品灘涂6667公頃。淺海及海灘水產資源100多種,主要有:鮁魚、海蜇、帶魚、鮐魚、對蝦、鷹爪蝦、墨魚、馬面豚、牙鮃、鱸魚、梭魚、黃魚、黃姑、梭子蟹、鯧魚、貽貝、牡蠣、文蛤、泥蚶、蜆子、扇貝、縊蟶等。海岸帶有海洋生物412種,其中,紅藻、褐藻、綠藻類植物91種;軟體、節肢、環節、棘皮、腔腸、海綿等類動物321種。潮間帶生物量比較豐富,平均總生物量333.68克/立方米,主要是藻類和軟體動物。平均生物密度1538.26個/立方米,主要為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

野生動物有獸類18種,鳥類189種,兩棲類7種,爬行類14種,魚類29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26種,山東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0種,列於《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保護的野生動物146種,列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保護的動物21種,陸生野生哺乳動物主要有獾、刺蝟、黃鼬、野兔、蝙蝠、倉鼠等,鳥類主要有蒼鷺、白鷺、喜鵲、麻雀、燕子、雉、烏鴉、海鷗、啄木鳥等。

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有沙參、元胡、大青葉、黃芩、桔梗、防風、丹參、全草、金銀花、透骨草、藏珠等野生藥用植物180多種。其他野生草本植物70種,主要有黃背草、野古草、結縷草、羊鬍子草、細柄草、隱子草、馬唐、蟋蟀草、白羊草、煙臺百里香、風松、卷柏、霞草、荻、蘆葦、紫苑、野菊花等。根據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調查成果,截至2013年年底,境內木本植物有66科142屬366種,包括刺楸、北枳椇、三椏烏藥、華山礬、蒙古櫟、宜昌莢蒾、野柿子、流蘇、山茶等國家級和山東省級珍稀瀕危樹種。主要樹種有赤松、櫟類、刺槐、黑松、落葉松、楸、赤楊、枰柳、銀杏、茶等,主要果樹有板栗、核桃、柿子、軟棗、棗、山楂、蘋果、梨、桃、杏、李、葡萄等,引進的主要樹種有刺槐、黑松、落葉松、水杉、刺杉、華山松、赤楊、杜仲、毛竹、鵝掌楸、濕地松、厚朴、剛火松、斑克松、剛松、火炬松、樟子松、小干松、北美黃松、喬松、岷江柏木等。主要天然灌木樹種有衛茅、胡枝子、映山紅、野薔薇、酸棗等。

旅遊資源

乳山市依山傍海,自然和人文景點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擁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銀灘旅遊度假區、大乳山濱海旅遊度假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岠嵎山風景區、多福山國際養生旅遊度假區、聖水宮道教養生休閒度假區、小湯溫泉度假村、福如東海文化園、正華石佛山景區、金牛谷生態農業觀光園、台依湖國際酒莊生態文化區、益天生態旅遊觀光園,國家AA級旅遊景區馬石山風景區。擁有省級以上農業旅遊示範點12個,省級以上工業旅遊示範點5個,旅遊強鄉鎮5個,旅遊特色村13個,原生態景區1個。乳山市依據「一核三軸三帶六區」旅遊空間布局進行規劃,打造以銀灘旅遊度假區為龍頭,大乳山、岠嵎山、多福山、福如東海文化園等休閒度假景區,小青島、南泓南村等漁家樂項目,正華農林科技示範園、金牛谷生態農業觀光園、益天生態旅遊觀光園等鄉村旅遊項目,馬石山、膠東育兒所、馮德英文學館等紅色文化景區,形成山海相連、多點布局、特色鮮明的旅遊景觀群。

區域人口

人口

2016年年底,乳山市總人口555834人,比上年減少2463人,人口密度334人/平方公里,性別比101.96(女為100)。全年出生人口3816人,出生率6.85‰;死亡人口5032人,死亡率9.03‰,人口自然增長率-2.18‰,自1997年以來連續20年人口負增長。城區人口121744人。辦理戶口遷入1546人,戶口遷出2872人,流動人口登記92934人。

乳山市是「中國長壽之鄉」。2016年,人口老齡化程度繼續加深。至2016年年底,乳山市有60歲以上老年人161361人,占乳山市總人口29%,比上年增長1.31個百分點。其中,100歲以上老人84人。

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3347人,出生率為6.11‰,死亡人口4697人,死亡率8.58‰,人口自然增長率-2.47‰。年末全市總人口547486人,其中城鎮人口234105人,鄉村人口313381人,分別占總人口的42.76%、57.24%。

民族

2016年年底,乳山市常住少數民族34個:朝鮮族、佤族、滿族、白族、拉祜族、傣族、蒙古族、苗族、布朗族、傈僳族、納西族、哈尼族、土家族、彝族、壯族、回族、布依族、土族、侗族、錫伯族、達斡爾族、藏族、畲族、黎族、獨龍族、鄂倫春族、俄羅斯族、怒族、瑤族、哈薩克族、鄂溫克族、柯爾克孜族、維吾爾族、毛難族,人口2025人,占乳山市總人口0.36%。

區域經濟

綜合概述

2018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565.52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47.10億元,同比增長4.7%;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55.44億元,同比增長3.5%;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62.98億元,同比增長9.6%。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8.3:45.2:46.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101284元,增長7.7%。

2018年,我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30268萬元,增收12709萬元,增長4%,雖然受減稅效應持續釋放等因素影響,增幅較上年有所回落,但總體仍然保持了穩步增長態勢。

一是稅收收入增長明顯,稅收收入完成271758萬元,增長11.1個百分點,高於威海市平均水平4.8個百分點。二是稅收占比有所提高,我市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82.3%,比去年提高5.3個百分點,比威海市平均增幅高1.3個百分點。三是主體稅種增收較多,「四稅」收入達到124682萬元,增長96.4%,「四稅」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到37.8%,比上年提高17.8個百分點,「四稅」占稅收收入比重達到45.9%,比上年提高19.9個百分點。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共完成445043萬元,增長1.4%,其中,民生支出完成328147萬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3.7%。從主要支出項目看: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完成44370萬元,增長3.1%;公共安全支出完成15854萬元,增長3.8%;教育支出完成114422萬元,增長1.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完成61634萬元,增長2.3%;醫療衛生支出完成35877萬元,增長2.7%;住房保障支出完成18777萬元,增長34.9%。

第一產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85.93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農業總產值35.08億元,同比增長5.1%;林業總產值0.15億元,同比增長4.9%;畜牧業總產值15.14億元,同比增長0.5%;漁業總產值32.88億元,同比增長5.8%;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2.68億元,同比增長15%。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6.13萬畝,增長0.3%;糧食總產量21.78萬噸,同比增長8.77%。油料作物面積26.15萬畝,減少7.7%;產量7.8萬噸,同比減少5.3%。蔬菜面積10.73萬畝,增長1.1%;年總產量37.71萬噸,同比增長1.5%。年末實有茶園面積0.79萬畝,減少0.3%;茶葉總產量353噸,增長7.5%。果園面積19萬畝,減少2.9%;園林水果產量47.47萬噸,增長2.8%。年內,新增綠色食品認證10個,面積1.2萬畝。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117公頃,其中,用材林面積67公頃,經濟林面積467公頃,防護林面積283公頃。年末森林面積達4603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35%,提高0.2個百分點。

肉類總產量7.59萬噸,減少16%。其中,豬肉產量2.94萬噸,減少4%;禽肉產量4.42萬噸,減少2%。生豬出欄量達到35.84萬頭,增長2.4%,存欄21.3萬頭,減少11.9%。禽蛋產量4.42萬噸,減少2%。

全年漁業經濟總產值32.88億元,增長5.8%。水產品總產量43.86萬噸,增長1.93%。其中海水產品43.19萬噸,增長1.43%;淡水產品0.68萬噸,增長48%。在海水產品中,海洋捕撈3.75萬噸,增長10.46%;海水養殖39.44萬噸,增長1.95%,其中牡蠣30.79萬噸,增長1.72%。牡蠣養殖規模和效益均有增長,牡蠣產業轉型升級,帶動了漁業增效,漁民增收。

2018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01萬千瓦,全市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1.23%,實現農機經營總收入6.31億元,同比下降7.88%。2018年我市完成了乳山市地表水水功能區劃,根據威海市水利局監測發布結果我市水功能區水質雙指標達標率100%。乳山市主要飲用水源地龍角山水庫水源地為國家級重點水源地,乳山河地下水庫為我市備用水源地。兩處水源地水質良好都達到Ⅲ類以上水質標準。乳山市現有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465處;機電井2.1654萬眼,其中規模以上0.254萬眼。2018年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0.9km2,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達到577.7km2,其中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達到200.2km2。

(備註:因18年總種植面積比17年下降7.06%,因此農機經營總收入略下降。18年省統計系統改為計算全市綜合機械化水平,與17年僅計算種植業耕種收機械化水平不同。)

第二產業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4家,實現營業收入110.21億元;工業產品產銷率96.3%;實現利潤總額3.94億元。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平穩增長,在統計的43種工業產品中,31種產品產量比上年增長,增長超過20%的有20種。高新技術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0.65%。

全市完成建築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0.15%。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同比增長1.22%,房屋竣工面積同比增長3.29%。

第三產業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6%。從行業分類看,全年批發業實現消費總額同比增長13.3%;零售業實現消費總額同比增長8.2%;住宿業實現消費總額同比增長11.3%;餐飲業實現消費總額同比增長10.2%。

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65.18億元,增長10.09%,其中出口50.46億元,增長9.97%,進口14.72億元,增長10.48%。在農副產品方面,完成進出口24.58億元,同比增長2.5%。在紡織服裝方面,實現外貿進出口11.22億元,同比增長18.1%。在機電產品方面,完成進出口12.78億元,同比增長8.2%。在高新技術產品方面,實現外貿進出口0.64億元,同比增長92.5%。

社會事業

科技創新

全年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6家,爭取上級科技計劃項目經費1600餘萬元,達成產學研合作50餘項,備案院士工作站1家,新認定威海市新型研發機構1家,威海市重點實驗室1家。創新創業工作更加深入,新增國家級「星創天地」2家。專利工作穩步發展,實現貫標認證企業2家,國家、省知識產權優勢(示範)企業1家。

教育事業

投資1.6億元實施了校舍安全設施配套、實驗室設備升級、信息化設備提升、食暖行設施提升、學校綠化美化等系列工程。其中,投資2423萬元,實施完成二中食堂新建工程和一中、怡園中學、銀灘高中3所學校校舍改造工程,啟動徐家鎮中心學校食堂重建工程,投資1336萬元,實施完成12所農村學校消防水池建設工程,完成全市中小學校校舍抗震安全鑑定工作,初步擬定29幢校舍的分期分年加固計劃,確保全市中小學校舍安全;投資3億元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進展迅速;投資近4000萬元,完成了松山路幼兒園新建工程,現已正式開園;同時,啟動了光明街等3處城區幼兒園建設工程,城區幼兒入公辦園、優質園難的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共117所,其中,城區小學4所,城區初級中學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5所,高級中學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體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高等職業院校1所,幼兒園共有42所(民辦23所),民辦培訓機構46處;共有各級各類在校學生44822人,其中小學生12485人,初中生10604人,高中生4140人,特殊教育學校學生112人,中、高職業學生9946人,在園幼兒數7535人。

文化事業

2018年末全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6個,擁有文化館、公共圖書館、美術館3個,藝術表演場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5處,農村文化大院(社區文化活動中心)618家;城市書房3處,優化提升271個農家書屋(含45個省定貧困村農家書屋);博物館、紀念館2個,文物保護管理所1個,列入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共31個,不可移動文物遺存316處,其中國家、省、市、縣級文保單位名錄共58處。擁有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家,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家,省級重點文化產業園區1家。全年農村放映公益電影7212場,有線數字電視用戶93917戶。

醫療衛生

2018年末全市有各類衛生計生機構489個。其中:醫院3個(綜合醫院1個,中醫醫院1個,專科醫院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6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6個,鎮衛生院14個,門診部5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25個,村衛生室312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9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計劃生育服務機構15個),其他衛生機構5個;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2242張,其中:醫院床位1531張,基層醫療機構685張,婦幼保健機構26張;衛生技術人員共計283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03人,註冊護士1194人。

體育事業

競技體育成績優異。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共獲得獎牌91枚,其中金牌48枚,銀牌21枚,銅牌22枚。參加威海市中小學生聯賽共計折合取得金牌39枚;參加省級比賽共計獲得獎牌44枚,其中金牌8枚,銀牌16枚,銅牌20枚;參加全國及以上比賽獲得獎牌7枚,共向上級體育訓練單位輸送優秀體育後備人才66人。大力組織開展群眾性競賽活動。2018年成功舉辦了乳山市首屆女子半程馬拉松比賽,乳山市第二屆學生運動會,在銀灘潮汐湖舉辦了傳承紅色基因、建設美好乳山,慶祝建黨97周年環湖跑活動。承辦了山東省第八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健康·陽光》美麗山東遊起來,萬人游泳系列賽乳山站比賽、山東省沙灘排球錦標賽等賽事活動。體育設施建設有新亮點。啟動城市社區室內健身器材配備工作,完成了對各社區室內器材配備的徵求意見工作,為加強省定精準扶貧村體育設施建設,完成了對各村需要增添健身器材的收集工作。

城市建設

2018年末建成區面積35.75平方公里。道路面積683.66萬平方米,比去年增加15.15萬平方米;排水管道總長度806.73公里,比去年增加39.64公里,其中建成區排水管道密度21.61公里/平方公里;供水管道長度592.01公里,比去年增加0.9公里,其中建成區供水管道密度16.56公里/平方公里;公共供水總量1634萬立方米,比去年減少12萬立方米;集中供熱面積700萬平方米,比去年增加20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638.05公頃,比去年增加70.46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82%;用水普及率100%,燃氣普及率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污水處理率98%。

全社會用電量137671萬千瓦時,同比增長6.48%。其中:工業電量73064萬千瓦時,同比增長9.82%;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33433萬千瓦時,同比增長7.67%。

人民生活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274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01.42%;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48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71%。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為27559元,同比增長8.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8538元,同比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266元,同比增長7.8%。其中,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8404元,增長7.9%;農村居民家庭經營淨收入5912元,增長5.6%。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404元,同比增長8.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21273元,同比增長7.4%;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9902元,同比增長8.1%。

社會保障

供養五保老人2669人,其中集中供養898人,分散供養1771人;提高了供養標準,全年共發放五保供養資金2000萬元;為敬老院建設改造、設施配套及醫療、燃煤補助等投入資金96萬元。全市銷售福利彩票5552.61萬元。其中:電腦票銷售4322.22萬元,刮刮樂銷售314.20萬元,中福在線銷售916.19萬元。

全年共保障城市低保200人,全年發放保障金共計109萬元;保障農村低保7100人,全年發放保障金共計2083.6萬元。全年開展慈善各類救助活動,支出達1168.1萬元。

收繳各項社會保險費16.4億元。參加職工養老保險10.07萬人,收繳保險費8.60億元;養老保險10.08萬人,收繳保險費0.6億元;醫療保險48.7萬人,收繳保險費(含生育保險,2017年7月和職工醫療保險合併)6.68億元;失業保險收繳保險費2134.86萬元;工傷保險6.9萬人,收繳保險費0.31億元。發放各項社會保險金30億元。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保持100%;支付職工醫療保險待遇(含生育)3.6億元;為10.7萬名居民發放養老金1.76億元;支付居民醫療保險待遇2.36億元;為1821名失業職工支付失業保險金1417.96萬元;支付工傷保險待遇0.27億元。到年末共有1584家企業89200名企業職工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11524名機關事業單位在職職工參保,依據相關政策為2234人辦理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補繳;共有79882名離退休職工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全年共為離退休職工發放離退休費218766萬元。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22001人,參保率達到98.7%,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居民人數達365002人,參保率達到99.5%,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6.49萬人(含被征地農民參加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99.8%。

歷史文化

縣名由來

乳山市因境內聳立於乳山口灣南岸渾圓挺拔、頂峰凸起、狀如母乳的大乳山而得名。

乳山歷史

數千年來,先民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創造着古老的文明。商周時期,農、牧、漁業很興盛。漢時,農業已較發達,人民已將柞繭用於繅絲製帛。隋時,採金業興起。唐時,乳山口已成為與外埠進行物資交流的重要口岸。明時,繅絲、製鹽、釀造、食品等手工業已較發達。至清末,夏村、乳山口等地已成為商賈雲集、店鋪林立的商貿之地。

紅色文化

乳山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是中國著名作家馮德英長篇小說《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故事背景發生地,也是聞名全國的民族先鋒「馬石山十勇士」英雄事跡發生地。老一代革命家許世友、谷牧等曾在這裡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乳山是革命老區。20世紀初,境內先後爆發了宋煊文等人領導的漁民抗捐抗稅鬥爭,張乃晨、於壽堂、於洲等人領導的駕馬溝農民協會武裝暴動等震憾膠東的農民武裝鬥爭。1930年,境內有了中國共產黨的活動。1932年,中共牟海特別支部建立,1933年,中共牟平縣委、中共膠東特委在境內建立,翌年,中共海陽縣委也在境內建立,境內成為膠東地區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的主要地區之一。1935年,在中共膠東特委的領導下,舉行了聞名膠東的「一一·四」西路暴動。1941年2月,中共膠東區委為鞏固抗日根據地,成立了牟海縣,是年3月7日,牟海縣第一次參議員會議召開,宣告牟海行署正式誕生。

建縣後,全縣人民在中共牟海縣委和牟海行署的領導下,同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投降派進行了殊死的鬥爭。1942年9月,牟海縣全境獲得解放,成為膠東抗日根據地的後方基地。

1942年11月,侵華日軍對膠東進行「拉網式大掃蕩」,在境內製造了駭人聽聞的「馬石山慘案」,一次屠殺群眾500餘人。膠東區公安局、八路軍山東軍區、八路軍膠東軍區、膠東軍區東海軍分區部分官兵及地方工作人員、民兵、群眾,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為掩護被圍困的群眾突圍,多次衝進火網反覆拼殺,護送1000餘名群眾突出重圍,譜寫了「馬石山突圍戰」驚天地、泣鬼神的壯烈篇章,湧現了「馬石山十勇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民俗文化

乳山鏤繡

乳山鏤繡:乳山鏤繡是乳山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產品,又稱扎目,屬山東抽紗手繡產品中的一類。其顏色主要以白色、原白色為主,圖案簡潔大方,呈現色彩淡雅、高貴大方的整體效果。乳山鏤繡起源於19世紀末,英國長老會傳教士莉莉·馬茂蘭女士在煙臺開設教會學校,邊傳教邊傳授抽紗技藝,生產鏤繡繡花產品。20世紀20年代初起,在午極、馮家、崖子一帶,大多數農村婦女家務之餘從事鏤繡繡花,以加工繡花收入貼補家用。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乳山鏤繡在抽紗製品中自成體系,從業人數逐漸增多,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至60-70年代成為乳山出口貿易中的支柱產品。

乳山鈎織:乳山鈎織是乳山民間一種傳統手工技藝,又稱鈎花,屬於山東抽紗手繡產品中的一類。乳山鈎織的花樣比較自由,從頭到尾僅有一支鈎針與一根線,可鈎出許多自由型、花型、圓型、立體織物等。乳山鈎織產品圖案豐富美觀,色調高雅大方,極具中國傳統民族風格,深受國內外客戶的喜愛和認可。鈎織品原料主要採用棉線,腈綸線、毛線、雪尼爾紗線、還有各種不同成分的其他原料,這些原料經過紡織,成為中、粗、細紗線,再經過柔軟處理、烘乾、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

乳山平繡

乳山平繡:乳山平繡是民間傳統手工刺繡工藝,又稱平花繡,屬山東手繡產品中的一類。乳山平繡的歷史,同境內古老的繅絲、絲綢產業一樣,歷史悠久。始自19世紀末。乳山平繡不僅繼承了本地古老的手繡傳統技藝,而且融匯了全國各地的繡法,同時不斷進行創新,使乳山平繡在歷史中熠熠生輝。尤其是乳山平繡中的書法繡作品,針法獨特,一改往日的左針繡法為右針繡法,令所繡作品大大出彩。

寧海綢:寧海綢是明、清時期境內民間用柞蠶絲織成的一種絲綢,因產地當時隸屬寧海州而得名。寧海綢素以質地柔軟、穿着舒適、色澤自然大方而著稱。明代孫廷銓所著《山蠶說》概其優點,「色不加染,黯而有章,浣濯雖敝不易色,日御之,上者十年而不敗」。至20世紀中期,寧海綢生產進入鼎盛期。90年代後,隨着柞蠶放養量減少(收購價格底),生產所需柞繭供應短缺,寧海綢逐步停產。

姜家柳編

姜家柳編:夏村鎮簸箕姜家村盛產杞柳。建村500多年來,村人利用豐富的柳條資源,編織家用器具,尤以簸箕製作精良而遠近聞名,由此命名為簸箕姜家。

葫蘆烙畫:葫蘆烙畫是乳山民間的傳統工藝,烙畫題材一般採用吉祥圖案,隱含「福」文化,作品主要有福祿相伴,財神與鹿,福祿壽喜財,富貴牡丹、送福觀音、龍鳳呈祥,吉祥鳥,山水、母愛乳山,吉祥有餘等。

乳山粉條:境內粉條製作歷史悠久,尤以乳山寨鎮赤家口村生產的粉條以質量優秀、傳承歷史久遠而聞名。赤家口村地處山丘,地瓜種植產量大、口感好。宋家祖先自明嘉靖年間建村起就建起漏粉條作坊,後代代相傳,一直傳承至今。

乳山大喜餅:境內有婚禮製作大喜餅的習俗。「抬新娘,送新娘,俯首弄眉理紅妝。揭開喜盒相大禮,首飾果餅(喜餅)一籮筐。」這首民謠,反映的是傳統婚慶的場景。隨着時代的變遷,舊時婚俗多已消失,但結婚時製作並分發喜餅的習俗卻沿襲至今。

傳統武術-牛朗棍:清康熙元年春(1662年),山東農民起義領袖於七在鋸齒牙山起義失敗後,在師父胡登起的幫助下,趁夜逃至原寧海州西南鄉留格莊村(現山東煙臺市牟平區觀水鎮留格莊村),因傷勢過重加上饑寒,已是奄奄一息。在村頭練武的年輕後生蕭思德發現後背回家中。其父蕭文和,救治於七,使他得以康復。於七為逃避官府的追捕,化名「燕飛」,隱身於蕭家長達一年之久。

乳山剪

傳統美術-乳山剪紙:據專家考證,乳山剪紙早在明朝以前就已臻成熟。從清代至今,剪紙已經成為千家萬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藝術。家中櫃門、大門、窗戶上,家用的紙笸籮、麵缸子、針線盒子等,都會貼上吉祥的剪紙圖案。結婚要剪一對鴛鴦戲水、雙喜字、並蒂蓮一類的喜慶圖案。生孩子就剪貼連生貴子、榴開百子、五子登科等和子有關的,老人過壽就會剪貼八仙慶壽、鹿鶴同春、壽星等吉祥慶壽圖案,二月二剪小龍,清明剪春燕,端午節剪猴子,中秋節剪桂樹,春節剪掛簽窗花等等,剪紙成為了生活中抒發情懷,寄託美好願望的表達方式。

傳統舞蹈-乳山大秧歌:乳山大秧歌創建於明朝,興盛於清朝。乳山大秧歌中的耍龍表演也出現在同一時期。當時天遇旱災,深受其苦的百姓寄希望於龍圖騰,想象着龍能布雨。於是,人們就扎條紙龍抬上街遊行,龍所到之處,人們都在家門口用瓢揚水,迎接龍的到來。這種乞雨儀式,成為乳山大秧歌中耍火龍的起源。

傳統醫藥-譚氏燙傷膏:譚氏燙傷膏在膠東的知名度很高,僅有資料記載的近30年來,就醫治好省內外燙燒傷患者3萬餘人;燙燒傷面積達3度以上患者30多人;醫治好瘀瘡患者及各類肢體潰爛患者和皮膚病患者萬餘人。每天來就診的人絡繹不絕,譚氏燙燒傷特效藥膏譽為民間秘方的一絕,在乳山民間,盛讚這種藥膏是:「貼上名師貼,立即就止痛,兩天長新肉,五天換新容。」

乳山婚俗:新中國建立前,男女婚事,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當事人沒有決定權。建國後隨着政府的提倡,婚齡青年才逐步有了戀愛自由。但靠媒人撮合的婚姻占比仍然很大。不論是自由戀愛的、還是媒人說合的,婚前都要履行議婚、相親、訂婚、盼家、擇好日、下彩禮、搬箱等程序。婚禮包括「嫁娶」「開箱」「瞻久」三部曲。

蒸面兔

蒸面兔習俗:金、元時期,境內村莊因戰亂多數遭毀或因居民避亂遠徙他鄉而湮沒。這給野生動物提供繁衍生息的樂園。明初移民從內地至此後,田園裡的莊稼苗,幾乎被漫山遍野的野兔啃食淨光。在與野兔作鬥爭的過程中,人們覺得野兔多的之所以驅之不盡,是有兔神在保護。為了討好兔神,當時許多山坡上建有兔神廟。並將每年農曆六月初六(小麥收穫時節)這天定為兔子生日,家家戶戶蒸面兔,給兔子慶賀生日。「六月六,蒸兔頭」習俗傳承至今。

民間音樂-傳統打擊音樂鳳凰不斷頭:鳳凰不斷頭,是乳山市大孤山鎮南口村長久流傳的一種傳統打擊器樂合奏樂譜,用於配合乳山大秧歌表演。歷經世代傳承,至今已達150多年之久。

民間曲藝-乳山琴書:乳山琴書,又稱乳山大鼓。已有近400餘年歷史,創始人為清嘉慶年間鄒縣石元郎。乳山琴書由西河大鼓演化而來,初名「盲人調」或「瞎子說書」,多由盲藝人演唱,後漸成為盲人謀生的手段,它是一種群眾喜聞樂見,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

市樹市花

市樹銀杏

銀杏被譽為國樹。銀杏生命力旺盛,壽命長,外形質樸美觀,用途廣泛。選銀杏樹為市樹,一則與國樹相吻合,充分說明其珍稀和寶貴;二則因境內有一棵千年銀杏作代表,充分反映了乳山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豐富;三是能體現乳山鮮明的特色:古老與現代相融一體,悠久的歷史和現代文明相融一體,從古老走向現代,從歷史文明走向現代繁榮。象徵乳山市市運永遠昌盛,事業永遠興旺,未來充滿希望。

市花——月季

月季又稱長春花、月月紅,屬薔薇科,原產地中國,已有千年栽培歷史。月季花具有高貴、豐滿、熱烈的特點和清新、雅致、悠閒的韻味。選月季花為市花,一則既有民族特徵和地方特點,又具有普遍意義,不僅在乳山市廣泛種植,而且在國內外也倍受推崇和喜愛;二則具有深遠的象徵意義,既象徵乳山人民團結一心、和平共處、生活溫馨、家庭幸福,又象徵乳山市「小而特、富而美」,具有「美神」的氣質和形象,更象徵乳山市社會各項事業四季長春,月月紅火,年年興旺。

名優特產

乳山大花生:乳山花生種植歷史達200年之久。據史料記載,清嘉慶十年(1805年)夏,福建商人莊慕陶攜長生果(花生)一袋,以祝壽之禮,獻給歸故里省親的知府李宜升(海陽鳳城人),李宜升嘗之味佳,遂吩咐家人種之。是年秋,李宜升將所收穫的花生果分與鄉親們栽種。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花生傳至海陽東鄉各村(今乳山境內西南部);至道光年間,傳及膠東各縣。1862年,美國傳教士把大花生種帶到膠東,由教徒試種成功,不久即傳播到乳山一帶。據1941年建縣時調查,全縣花生種植面積達18萬畝,已經成為當地主要的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

乳山陽梨:乳山陽梨,本名洋梨,又名把(巴)梨、茄梨、葫蘆梨,是原產歐洲的西洋梨在乳山的栽培變種。文革期間,為避「崇洋媚外」之嫌,將「洋梨」更名為「陽梨」。乳山陽梨在當地又常以其最初引進地上冊村之名冠之,稱為「冊梨」,久負盛名,是馳名中外的地方土特名產。

乳山茶葉:乳山種茶始於1966年,由焉家、耳溝等村從浙江省引進茶苗試種成功,是膠東半島最早南茶北移的縣。乳山茶種植於北緯36°~37°之間的丘陵地區,晝夜溫差大,茶葉生長期長,因此茶多酚、氨基酸等健康物質的含量大大高於南方茶,並含豐富的維生素和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滋味醇厚、清香久長、耐沖耐泡等特點,深受人們青睞,成為上乘的旅遊紀念品和饋贈禮品。白沙灘鎮稗子劉家村的「威茗」綠茶為威海市國際人居節指定用茶。

乳山蘋果:乳山是全國聞名的「煙臺蘋果」的重要產區,在2007中國蘋果年會暨陝西果品推介會上,乳山市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國蘋果20強縣(市)」稱號,列全國第16位。乳山蘋果,果實着色面大,顏色鮮艷,果肉細膩鬆脆,含糖量高,口味香甜可口,尤以崖子、午極、馮家等北部山區所產為最佳,其中,崖子鎮註冊的「垛山」牌蘋果,被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深受各地青睞。乳山蘋果品種繁多,早熟、中熟、晚熟品種齊全,早熟品種有藤牧一號、嘎啦等,中熟品種有紅津輕、喬納金、新紅星等,晚熟品種有紅富士、王林、世界一等,鮮果上市時間達8個月之久。乳山蘋果及果製品暢銷國內各大城市,遠銷歐、美、亞、非等各大洲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乳山大姜:姜體肥胖,皮薄塊大,色澤黃亮,筋少肉脆,姜味濃郁,沒有污染,粗纖維含量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2001年乳山市成立了大姜技術協會,同年白沙灘鎮政府為本鎮大姜註冊了「金海岸」牌商標,並通過了省農業廳農產品無公害生產標準認證,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享有盛譽。目前,乳山市擁有大姜批發市場3處,年交易量5萬多噸,隨着大量大姜被批發外銷,乳山大姜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同時,大姜產業鏈條也不斷延伸,乳山銀金食品有限公司為乳山大姜深加工企業,年加工出口大姜2萬噸,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國家和地區。

乳山葡萄:葡萄,又名草龍珠、水晶明珠、蒲桃、蒲陶、山葫蘆等,屬葡萄科藤木。原產於西亞,據說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由中亞經絲綢之路帶入我國的,故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種歷史了。乳山的葡萄栽植歷史長,品種多,但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多以庭院栽植為多,80年代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後,開始在農田大片栽植。乳山葡萄主要有鮮食葡萄和加工葡萄兩大系列。鮮食葡萄品種主要有紅提葡萄和巨峰葡萄,加工葡萄主要是釀酒調色用的「三珠」品種。

蘿蔔:又名「萊菔」,十字花科蘿蔔屬植物,中國主要蔬菜之一。我國栽培食用蘿蔔的歷史非常悠久,《詩經》中就有關於蘿蔔的記載。蘿蔔作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深受日本人青睞。乳山種植的日本蘿蔔經過鹽漬等加工處理後,90%以上出口日本,據統計,日本超市出售的蘿蔔中,每8根就有1根是乳山生產的。但由於受人民幣升值、日本農產品准入門檻不斷提高等因素影響,日本蘿蔔的出口受到一定製約。為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農字號龍頭企業大根醬菜等公司順勢而為,堅持兩條腿走路,注重國內市場開拓和新產品研發,對鹽漬蘿蔔產品進行深加工,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新開發投放市場的「口口脆」禮品盒裝醬系列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隨着日本蘿蔔的銷售途徑由單一的出口日本,到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並重,必然會給乳山日本蘿蔔產業的大發展帶來強有力的需求支撐,也會給廣大農民開闢出一條越走越寬的致富之路。

櫻桃:薔薇科,櫻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櫻桃的果實又名鶯桃、含桃,成熟時顏色鮮紅,玲瓏剔透,味美形嬌,營養價值很高。櫻桃由於成熟期早,素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譽。櫻桃不但形美味佳,酸甜可口,而且營養十分豐富,被人們譽為「果中珍珠」。在水果家族中,一般鐵的含量較低,櫻桃卻卓爾不群,一枝獨秀:每百克櫻桃中含鐵量多達59毫克,居於水果首位,比蘋果、橘子、梨高出20多倍。同時,櫻桃維生素A含量比葡萄、蘋果、橘子多4~5倍。此外,櫻桃中還含有維生素B、C和鈣、磷等礦物元素及豐富的糖、胡蘿蔔素等。祖國醫學中對櫻桃的醫療保健價值廣有記載。《名醫別錄》載有:「主調中,益脾氣。」《備急千金要方》載有:「櫻桃味甘平,澀,調中益氣」「令人好顏色,美志性」。《滇南本草》載有:「治一切虛證,能大補元氣,滋潤皮膚。」櫻桃雖好,但不宜多食,否則「爽口物多終作疾」,對人的生命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本草衍義補遺》載文說:「櫻桃屬火,性大熱而發濕。舊有熱病及喘嗽者,得之立病,且有死者也」。由此可見,食用水果一定要講科學,食用得法。尤其是櫻桃經雨淋,內生小蟲,用肉眼難看見,用水浸泡,過一段時間就會有纖細的小蟲蟄蟄而出,這時食用才安全,有益身體健康。

板栗:殼斗科,栗屬,落葉喬木,樹高可達20米。其果實稱板栗,又名栗子,是一種營養價值、經濟價值都很高的乾果,素有「乾果之王」的美譽。乳山板栗既有從外地引進的優良品種石豐、金豐、海豐、上豐、清豐、玉豐,又有本市自選良種青山魚刺碼、棗林13號、澤科2號、威豐等。其中乳山自己培育的優良品種「威豐」一號,因果粒大、產量高、品質好而享譽全國。乳山板栗多分布於西、北部崖子、諸往、馮家、乳山寨等鎮的山丘地帶。尤其以崖子鎮、馮家鎮所產板栗品質最優,且栽植面積達6萬多畝,是山東省有名的「板栗之鄉」。乳山板栗,果形均勻,果肉金黃,味道香甜,營養豐富。經化驗鑑定,乳山板栗含澱粉56%~72%,蛋白質5.1%~10.7%,脂肪2%~7%,還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維生素C、B和胡蘿蔔素的含量比一般乾果都高。

風景名勝

銀灘旅遊度假區

銀灘旅遊度假區,位於乳山市東南部,距市區15公里,位於中國著名旅遊開放城市青島、煙臺、威海三市的中心地帶,南瀕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銀灘旅遊度假區始建於1992年,1994年7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旅遊度假區,2002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度假區規劃控制面積6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1.7公里,擁有1.3萬畝的海邊防護林帶,3個大型海水浴場,可供10萬遊人沐浴,可開展多種水上遊樂項目。度假區天然質樸,沙質潔白,水質清澈,有東方夏威夷的美譽,新華社前社長穆青先生曾為這裡題書:天下第一灘。是養生、休閒、旅遊、度假的理想之地。度假區先後榮獲「中國自駕車旅遊品牌十大景區提名」、「山東最具競爭力旅遊度假區」、「山東省十佳旅遊景區」、「中國最美六大海岸線之一」等榮譽稱號。

大乳山濱海旅遊度假區

大乳山濱海旅遊度假區,位於乳山市南部海濱,2004年8月被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立項。由山東乳山維多利亞海灣旅遊開發有限公司(2012年更名為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計劃投資30億元。度假區總面積6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3平方公里,海洋面積37平方公里。2005年,開工建設。2006年8月,建成開放。2009年,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度假區。大乳山濱海旅遊度假區是中國四大旅遊板塊北部環渤海「金項鍊」無障礙旅遊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膠東半島「黃金經濟圈」中心地帶。景區東臨朝鮮半島,南瀕黃海,與日本列島隔海相望,是韓、日、俄遊客首選的休閒旅遊目的地。距青島、煙臺、威海三大港口、三大飛機場均100公里。濟威鐵路、青威高速公路、309國道橫貫全市連接景區。度假區以乳山市地理標誌大乳山為中心,以「母愛溫情、福地養生」為文化主線。度假區總體規劃為乳山灣旅遊風情鎮、母愛文化片區、福地養生片區、幸福休閒片區、海洋公園片區五大片區,是一處集觀光旅遊、休閒度假、文化娛樂、養生康體於一地的綜合性大型濱海旅遊度假景區。景區先後榮獲「山東旅遊最具成長力品牌」、「中國十佳休閒勝地」、「中國旅遊品牌十大景區」、「中國休閒旅遊最佳目的地」、「國際知名旅遊景區」、「山東省十大齊魯文化新地標」、「國家級海洋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山東最具人氣休閒旅遊景區」、「第四屆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地方」和「最受網民好評的旅遊景區」。等榮譽稱號。並被選定為中華母親節永久性會址、國際休閒產業協會永久性會址、美中貿易發展協會旅遊度假基地、「山東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山東省環境教育基地」、中國婦女報社採風基地、中國社會科學院療養度假基地和山東省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正華石佛山景區

正華石佛山景區,由乳山市正華農林科技示範園有限公司投資創建的,2013年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石佛山·休閒觀光區位於山東省乳山市乳山寨鎮赤家口村,地處國家級森林公園岠嵎山山麓北段,湖光山色,風光秀美。石佛山景區是匯集特色植物園觀光、採摘(有機茶葉、綠色草莓等)滑草、漂流、摸魚、天然波羅迷宮、垂釣、爬山、動物園觀光為一體的綜合娛樂景區。石佛山景區方圓面積3000餘畝,因區內主峰遠觀如一彌勒佛仰臥觀紫微星而得名。石佛山園區內的自然景觀以「古樹」、「奇石」、「秀水」、「峻峰」而聞名,據統計目前區內共有百年以上古樹200餘棵,並有膠東地區唯一的映山紅林帶及百畝櫻花林位於園區腹地。石佛山峰奇谷幽,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達到90%以上,空氣中含有豐富的負氧離子,在這裡形成一個天然氧吧。山下還有優質的礦泉水層,水內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各種微量元素及礦物質,整個園區飲用水均來自高位山泉水,長期飲用十分有益身心健康。依託這一優勢景區在園區內開闢了200畝向陽坡地種植茶葉,一方面帶動了周邊地區茶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利用茶園開展「茶園採風及採摘體驗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司生產加工的「正華大乳山」牌綠茶由於地理位置獨特,生長環境優越,營養物質積累非常豐富,其外形嫩葉包芽,色澤翠綠微帶嫩黃,具有獨特的板栗香。特色奇珍植物園位於園區的大棚區,其內栽種上百種南北方珍稀植物,如香蕉、芒果、檸檬、辣椒樹、茄子樹等,採用先進的無土栽培與有機栽培技術,打造了園區內一道獨特的植物景觀。景區內所有農作物及蔬菜、水果均按照國家有機標準種植,全程無高殘留農藥、化肥施用,所用肥料均由正華特色養殖場提供,是真正的有機食品。正華特色養殖場位於園區後方,園內飼養多種觀賞及食用動物,如:梅花鹿、馬鹿、孔雀、珍珠雞、火雞、野豬、家豬等,全部採用傳統飼養方法餵養,除供遊客觀賞外,還特供正華山莊用作食材。

小湯溫泉度假村

小湯溫泉以休閒養生文化為主題的集溫泉洗浴、餐飲、住宿、會議、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化溫泉度假村。坐落在乳山市區東北20公里的馮家鎮湯上村,延續唐時距今約1400多年的老湯原址而建的純天然溫泉。泉水溫常年保持在70℃左右。經專業機構鑑定,泉水含有的鍶離子和偏硅酸、硒等礦物質遠超於常規理療溫泉的3倍以上。對風濕病、靜脈曲張、關節炎及皮膚病有很好的療效。

聖水宮道教養生休閒度假區

聖水宮道教養生休閒度假區,位於乳山市東北隅的崑嵛山余脈,2012年8月被平為國家AAA旅遊景區,占地面積1960畝,項目規劃投資1.2億元。聖水宮曾為道教聖地,這裡群山綿亘、林巒深邃、奇峰山峭、四時幽絕、獨顯一方之勝,空氣中含有豐富的負氧離子,被譽為「天然的氧吧」。現存景觀有玉虛觀遺址、玉虛觀碑、玉陽洞天和聖水岩。近年來,公司依託獨有的自然養生資源,以「道教養生」為主題,將度假區規劃為弘道區、道教養生休閒區、生態農業觀光區,是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景區,通過對玉虛觀進行保護性開發,把威海境內各道教景觀串聯成一體,促成威海境內「全真教文化游」,形成膠東的崑嵛山、蓬萊、嶗山三位一體的道教文化旅遊線。度假區項目主要規劃為弘道區,道教養生休閒區,生態農業觀光區,其中弘道區投資6079萬元,竣工的玉虛觀、財神宮、百草園等於2012年10月3日舉行落成開光慶典,且向外開放。2015年投資建成文昌塔、大仙堂於重陽節舉行了落成開光慶典。

多福山國際養生旅遊度假區

多福山國際養生旅遊度假區位於山東省著名的「長壽之鄉」——乳山市,由日百集團控股、威海多福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建設,在保持原生態前提下規劃為「一心」—綜合服務中心、「一鎮」—盧塞恩養生小鎮、「四區」—道教祈福區、禪修體驗區、森林休閒區、溫泉度假區,面積10餘平方公里,預計總投資約11.9億元,目標是成為集觀光旅遊、養生度假、溫泉療養、休閒娛樂、宗教朝聖、會議會展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養生度假勝地。景區於2013年5月1日正式開園,先後獲得「國家AAA旅遊景區」、山東省首個「長壽文化研究基地」和「2013好客山東最佳休閒旅遊度假區」等殊榮。

景區內的多福山(原名嶞崮山)海拔395.95米,是乳山市濱海新區的第一高峰,距離「天下第一灘」銀灘僅2000米,自古以「古剎」、「廟會」、「聖水」、「奇石」、「怪松」而聞名,素有「小泰山」的美譽。其「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風水格局和山巔天然形成的「負陰抱陽」景觀極為罕見,有「仙山神宇」之稱。景區內谷深澗幽,植被茂密,負氧離子含量高,因而被譽為「天然的氧吧」和「度假養生的天堂」。山上建有碧霞元君祠和霄龍禪寺,每年農曆四月十五舉行盛大的廟會,期間來祈福許願的善男信女達數萬眾。景區還打造了一處歐式風格的盧塞恩養生小鎮休閒商業廣場,堪稱「中西合璧」的經典之作。建有大型拓展訓練基地,涵蓋了高空瀘定橋、高空抓槓、高空斷橋、有軌電車、畢業生死牆等幾十個項目,另外根據有利地形和環境,設計了不可複製的35米自然崖壁速降和野生松林10公里山地穿越等特色項目。此外,遊客在登山途中能欣賞到以「福文化」為主題的文字石刻景觀,另有「玉液天池」、「聖水泉」、「長壽泉」、「福泉」等名泉聖水和「壽星石」、「玄武獻壽」、「金蟾戲鳳」、「鍾馗醉酒」、「伯牙憶琴」等眾多奇石景觀。

金牛谷生態農業觀光園

金牛谷生態農業觀光園,位於乳山市午極鎮午極村北郊。總投資約2.8億元人民幣,占地約3000餘畝,以打造「膠東藍莓第一園」定位,以發展休閒旅遊、現代農業為重點,着力建設集農業生產、科技示範、休閒娛樂、旅遊度假、環境保護於一體的綜合開發項目。目前,園區已投資1.2億元,栽植各類樹木1.8萬棵、藍莓850畝、樹莓50畝、茶葉100畝,其它果樹400畝,完成了園區道路、綠化工程、餐飲住宿、沼氣、水電配套等基礎設施,搭建了滑草、滑索等遊樂項目,開工建設了農業採摘園、生態餐廳、婚慶長廊、四合院、木製別墅等項目。2014年期間,景區圍繞融資創新、農業旅遊等工作進行了積極探索,與省農信社合作,成功舉辦了首屆藍莓產業文化節,將農業旅遊與鄉村休閒有機結合,實現了旅遊與農業融合發展,成功創建了3A級景區。景區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尤其重視藍莓和禽類、畜類的銷售。每年6-7月是藍莓的採摘期,我們一方面推出遊客採摘活動另一方面按照市場價售賣,不僅提升了景區的知名度也為公司創造了利潤。我們的禽類和畜類採用的是傳統養殖方式,營養價值高,口感獨特,一經推向市場,即受到顧客的好評。景區後期會加大對農副產品產品的包裝、推廣,使「金牛谷牌」產品能多多的走向市場。

福如東海文化園

福如東海文化園,位於國家AAAA級旅遊度假區—乳山銀灘旅遊度假區,景區總占地面積1600畝,海域使用面積1500畝。福如東海文化園是以「福文化」、「東渡文化」及「東夷文化」為主題而打造的大型文化旅遊綜合開發項目,主要包括:一軸——「福如東海」文化旅遊主軸;二帶——濱海景觀帶和沿着長江路的綠化景觀帶;三區(三個主題遊覽區)——「福如東海」書畫院區、「福如東海」度假酒店區和「福如東海」遊艇俱樂部區。2012年12月,福如東海文化園被山東省旅遊局、山東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3A級旅遊景區。2013年8月,文化部中國美術創作研究基地—山東省基地在福如東海文化園掛牌營業,中國渤黃畫院、李可染畫院、文化部中國書畫研究院也將於2014年在園區掛牌營業。2015年,福如東海文化園完成投資13050萬元,完成福如東海皮草城二期、韓國商品街的裝修和招商,完成福如東海珠寶城的裝修和招商並開業運營,繼續進行奧特萊斯時尚購物公園的裝修和招商,海洋論壇會議中心正在進行內外裝修。

岠嵎山風景區

岠嵎山風景區,位於山東省乳山市區西南十八公里處,屬於長白山系膠東延續段。景區總面積達1204公頃,主峰海拔599.5米,有各類植物180多種、國家保護樹種70多種、動物170餘種、林地總面積為746公頃,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岠嵎山奇石因地貌奇特險峻,怪異嶙峋,如禽如獸,似人似物,而為齊魯一絕。雄秀幽奇的「天然石雕園、植物園、天然氧吧」、悠遠深厚的歷史遺蹟和文化底蘊、三教合一的和諧共融,以及地處青島、煙臺、威海三座旅遊城市交匯處的地理位置,成為岠嵎山旅遊景區的獨特優勢。岠嵎山風景區,2002年12月,被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9年3月,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台依湖國際酒莊生態文化區

台依湖國際酒莊生態文化區,位於母愛之鄉、大愛之城——威海乳山。乳山地處世界第七大葡萄酒海岸膠東半島南部,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與風土特色,孕育了台依湖優質葡萄酒。北面垛山、東面鋸齒山、西面岠嵎山環繞台依湖,南面朝海,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沛,無霜期長,形成乳山台依湖產區獨特而神秘的小氣候,使台依湖葡萄擁有漫長成熟季,葡萄酒細膩感與生俱來。土壤沙性強、礫石含量高、透氣性強,且無工業污染,優越的生長土壤與生態環境相得益彰。台依湖葡萄酒產區,更自然、更生態、更純淨。整個項目由台依湖集團投資開發建設,依託於乳山當地優良的葡萄種植環境,以台依湖水域為中心,打造集葡萄種植與釀造、現代農業、科普文化、採摘體驗、休閒旅遊與度假為一體的綜合項目。投資總金額約30億元人民幣,規劃用地30000畝,擬建設300座大小風格各異的酒莊。台依湖投資3000萬從法國引進葡萄破碎機、除梗機、全氮氣保護氣囊壓榨機,意大利全自動灌裝線,法國原產橡木桶,聘請原拉菲集團首席釀酒師,與國內外葡萄酒技術機構合作,從葡萄種植到釀造全程嚴控,釀造高標準酒莊酒。台依湖遵循世界名莊標準,整合行業資源形成酒莊集群,打造最高標準酒莊產業園。台依湖以葡萄酒文化為主題,打造葡萄酒學院、葡萄酒博物館、葡萄酒主題小鎮等核心體驗項目,配備超五星級酒店、水上娛樂、商業休閒場所、葡萄科普體驗園等,主題鮮明、格局清晰,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準規劃建設,力爭打造萬畝葡園、千畝水景、千畝公園、百畝濕地四大生態景觀,締造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酒莊生態文化區和葡萄酒產業集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