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瑟王之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亞瑟王之死》,英國古典文學著作。有人稱之為第1部英文散文史詩。托·馬羅禮著。寫成於1469年,經印刷商柯克士頓命名、整理並加序言後,於1485年由倫敦威士敏斯特大寺出版。中譯本黃素封根據Macmillan Ard Co, Limited,Lordon,1900年版本譯出,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4月出版。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中譯本2冊,共分21卷,507回,約76萬字。本書的故事大意為:亞瑟是英格蘭王由士·潘左干之子,其父死後,他繼承了王位。面對各地貴族獨立割據的局面,他率領騎士們英勇作戰,東征西討,打了許多勝仗,很快就征服了蘇格蘭和威爾士,建立了統一全英國的豐功偉績。他還打敗了羅馬皇帝盧夏詩,羅馬教皇為他加冕晉位皇帝。他娶了卡美拉地方寥德寬王的女兒桂乃芬為王后,寥德寬王送給他1百名騎士和一張有150個座位的圓桌作禮物。他把這張圓桌安放在加美樂城(溫徹斯特)的宮廷里,只有那些最英勇善戰,有武功奇蹟的人才能入座,成為「圓桌騎士」。每年5旬節,亞瑟王都與圓桌騎士們圍桌聚會,觀看比武,聽他們講述各自的冒險經歷。圓桌中有一個「危險座」,是留給能找到耶穌在最後晚餐上所用「聖杯」的最傑出的騎士的。為了尋找「聖杯」,騎士們經歷了許多危險,最後,圓桌騎士郎世樂的兒子高朗翰找到了它。他是亞瑟王宮中最聖潔的騎士。郎世樂在圓桌騎士中的武功最高,他和王后桂乃芬秘密相愛,被亞瑟王得知後,雙方展開激戰,後經教皇調解,郎世樂將桂乃芬王后交還給亞瑟王,並率部下渡海撤退到班偉克城。正當亞瑟王率領騎士們渡海征討郎世樂時,受亞瑟王之託主持留守事務的他的外甥莫俊德騎士背叛了他,篡奪了王位,並要公開娶自己的舅母桂乃芬王后為妻。亞瑟王率軍討伐,戰鬥中,亞瑟王殺死了莫俊德,自己也受了致命的創傷,不久後便死去。郎世樂騎士聽到亞瑟王的噩耗,回到了英格蘭。他在奧姆斯白利庵找到桂乃芬王后,她已出家為尼,於是郎世樂也到教堂作了修士。後來桂乃芬王后和郎世樂騎士也相繼死去,君士坦丁騎士繼承了亞瑟的王位,統治這個國家。書中還記述了崔思痛騎士和綺秀·婉兒的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和圓桌騎士們忠君愛國、好義任俠的許多動人故事。

本書語言樸素自然,故事情節引人入勝,可以看作英文散文的典範。馬羅禮的作品是對中世紀英國文學的總結,對後來英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亞瑟王的故事也不斷成為後代文人的寫作題材,其中著名的有斯賓塞的《仙后》和丁尼生的《國王敘事詩》。

作者介紹

托·馬羅禮(Thomas Malory, 1395—1471),英國散文作家。他於1433年或1434年繼承了祖上的財產和爵位。1436年曾參加了出征法國的加萊。1445年為沃里克郡選議員。自1450年起,他被控犯有各種罪行,接連坐牢。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亞瑟王之死 相關視頻

典藏殿——亞瑟王之死,遠古五王大戰武則天,背後陰謀家浮出水面
典藏殿——亞瑟王之死,遠古五王大戰武則天,背後陰謀家浮出水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