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字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字拖拖鞋的一種,特點是穿着的部分設計成一個「人」字形,用拇趾夾住,故又別稱夾腳拖。由於實用方便,不少人喜歡在離家短時間穿着。

人字拖出現的確實年代已不可考,一種說法認為起源於1950年代日本的工廠。基本樣式的人字拖是平底的,用塑膠製成,上面有人字型的膠帶,穿着時以拇趾和食趾夾着,通常作為家居服或於沙灘穿着。現在也有一些不同款式和材質的人字拖,例如高跟和用皮料、布料製造,或加上其他裝飾如絲帶、珠子、麖皮、流蘇等的人字拖。這類人字拖可配襯不同的服裝。人字拖在溫暖氣候的地區較為流行,如澳洲新西蘭、美國加州、太平洋群島、東南亞等。在港澳地區也常作為「街坊裝」穿着[1]

穿着

近年一些新款的人字拖也變成時尚服飾。在發展中國家,橡膠制的人字拖是一種便宜的鞋,有些是以廢車胎循環再造而成。人字拖也受赤腳者的歡迎,在需要穿鞋時穿着,因為穿上和脫下都很方便。

缺點

鞋底平坦 雙腳沒有拱形支撐

人字拖的鞋底平坦,不能給予我們的雙腳拱形支撐,而我們日常穿着的鞋子會考慮足底的形態,在足弓處有拱形支撐,讓足弓處也能受力。

鞋底偏薄 減震能力差

人字拖的鞋底薄,對地面的減震能力較差。穿人字拖的腳在落地時,能很明顯的感覺到腳部落地後從地面上傳回來的反震力。我們日常穿着的鞋子鞋底普遍要比人字拖的鞋底要厚,減震能力比人字拖強,可以分散着地時地面對腳底的衝擊力,減輕了腳部的負擔。

引發肌腱勞損

穿人字拖走路的主要原理是靠腳趾的力量夾起鞋子中間的兩根帶子,帶動整個鞋子向前行進。為了能更牢固地夾起鞋子,腳趾會長時間無意識地繃緊,並呈蜷曲狀來抓起鞋底,這種扭曲的狀態持續久了,會引致腳趾下的肌腱勞損,甚至神經發炎[2]

引起腳後跟疼痛

正常人的腳掌都有一定的弧度,能幫助我們緩衝走路時的震動,而人字拖鞋穿着走路就好像沒穿鞋直接與地面接觸一樣,既不能切合腳底弧度,又無法給腳足夠的承托。這可能會導致後腳跟、足弓和腳趾的疼痛。

視頻

人字拖 相關視頻

人字拖突然壞了怎麼辦?這2個小竅門太實用了,大家學起來
人字拖鞋夾腳?別擔心,用這個舒舒服服穿人字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