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沙塵天氣?沙塵來襲該如何防護?一文看懂→
![]() |
什麼是沙塵天氣?沙塵來襲該如何防護?一文看懂→在自然界的萬千氣象現象中,沙塵天氣因其獨特的破壞力和影響力,總能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當沙塵天氣來襲,天空瞬間被昏黃的沙塵所籠罩,空氣質量急劇下降,給人們的生活、健康以及生態環境都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了解沙塵天氣的形成機制、等級劃分,以及掌握有效的防護措施,對於我們應對這一氣象災害至關重要。
目錄
[隱藏]一、沙塵天氣的定義與形成機制
什麼是沙塵天氣?
沙塵天氣,顧名思義,是指強風從地面捲起大量塵沙,使空氣變得混濁,水平能見度明顯下降的一種天氣現象[1]。在我國,根據《沙塵天氣等級》(GB/T 20480—2017)規定,沙塵天氣涵蓋了浮塵、揚沙、沙塵暴、強沙塵暴和特強沙塵暴這五個等級[2]。
沙塵天氣是如何形成的?
沙塵天氣的形成宛如一場複雜的氣象 「交響樂」,需要多個要素共同 「演奏」。首要要素便是沙塵源,廣袤的沙漠、沙地、戈壁,以及乾涸的湖泊、大片裸露且乾燥疏鬆、缺乏植被覆蓋的荒漠化土地等,都是沙塵的 「搖籃」。這些區域猶如天然的沙塵儲備庫,為沙塵天氣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其次,強勁的風力是沙塵飛揚的 「幕後推手」。當大氣中存在強的熱力不穩定時,便會產生邊界層大風。大風如同一個 「蠻橫的巨人」,將沙塵從地面無情地吹起。與此同時,上升氣流宛如一雙無形的大手,將沙塵托舉到較高的空中。隨後,中低空的急流就像一條高速 「運輸通道」,將沙塵遠距離 「輸送」 到其他地區。在傳輸過程中,由於沙塵自身的重量,會逐漸沉降,從而為沿途地區 「製造」 出沙塵天氣。
此外,氣候因素也在沙塵天氣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常來說,氣溫高、降雨少、大風多的時節,更容易催生沙塵天氣。以我國為例,春季便是沙塵天氣的高發期,此時,蒙古國以及我國內蒙古大部、西北地區的氣溫迅速回升,土壤全面解凍,一旦遭遇大風天氣,便極易引發沙塵天氣[3]。
二、沙塵天氣的等級劃分
浮塵
當無風或風力≤3 級時,沙粒和塵土如同輕盈的舞者,在空氣中飄浮,使得空氣變得混濁,此時水平能見度小於 10 千米,這樣的天氣現象便是浮塵。在浮塵天氣里,人們可能會感覺空氣中瀰漫着細微的顆粒,天空的顏色也會變得有些朦朧。
揚沙
風的力量進一步增強,將地面的沙粒和塵土吹起,使空氣變得相當混濁,水平能見度在 1 千米 —10 千米以內,這便是揚沙天氣。在揚沙天氣中,人們走在戶外,能明顯感受到風沙的吹拂,天空呈現出昏黃的色調,呼吸時也能感覺到空氣中的沙塵味道。
沙塵暴
強風將地面的沙粒和塵土猛烈吹起,空氣變得十分混濁,水平能見度<1 千米,這就是令人聞之色變的沙塵暴。沙塵暴來襲時,天空瞬間被沙塵遮蔽,仿佛黑夜提前降臨,狂風裹挾着沙塵呼嘯而過,所到之處一片昏黃,能見度極低,給人們的出行和生活帶來極大的困擾。
強沙塵暴
當大風將地面沙粒和塵土吹起,使空氣變得非常混濁,水平能見度<500 米時,就形成了強沙塵暴。在強沙塵暴天氣下,戶外環境極其惡劣,沙塵瀰漫,幾乎讓人無法睜眼,建築物和基礎設施也面臨着被沙塵破壞的風險。
特強沙塵暴
特強沙塵暴堪稱沙塵天氣中的 「王者」,狂風將地面沙粒和塵土吹起,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50 米。在這種極端天氣下,整個世界仿佛被沙塵所吞噬,遮天蔽日,伸手不見五指,對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巨大威脅。
三、沙塵天氣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
對人體健康的威脅
沙塵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覷。沙塵中混雜着大量的顆粒物,這些顆粒物如同一個個 「隱形殺手」,可以輕易地沉積在人體的各個器官,尤其是呼吸系統首當其衝。在空氣中暴露時間越長的小顆粒物,越容易深入呼吸道深處,對人體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相對而言,大顆粒物雖然容易被鼻腔吸入支氣管和氣管,受到咽喉阻擋,沉積在上呼吸道,但它可通過纖毛運動,被推到咽部,隨着人的咳嗽、打噴嚏排出體外,危害相對較小[4]。
對於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兒童、孕婦、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他們的抵抗力較為薄弱。當細小沙塵顆粒物中吸附着有害氣體、重金屬元素、有機污染物等有害物質,進入上呼吸道時,這些有害物質會對上呼吸道產生刺激和腐蝕作用,使呼吸道的防禦系統遭到破壞。同時,細小顆粒攜帶的病原體還可能引發下呼吸道炎症,進而導致咳嗽、喘息等病症。此外,沙塵顆粒物沉積在皮膚上,可能使皮膚腺和汗腺阻塞,引起皮膚瘙癢、紅腫、皮疹;顆粒物進入眼部,會引起眼部異物感、流淚,甚至發展為結膜炎等眼部疾患。
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在生態環境方面,沙塵暴發生時,風力強勁,土壤風蝕嚴重。大量肥沃的表土被吹走,土地生產力大幅下降,農作物被毀,果樹被沙埋、沙打,導致農業嚴重減收、減產。沙塵暴還可能掩埋農田、破壞植被,使得生態系統的平衡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
對交通和基礎設施的影響
沙塵天氣對交通和基礎設施的影響也十分顯著。沙塵暴發生時,遮天蔽日,水平能見度極低,嚴重影響交通安全。道路上的車輛行駛困難,交通事故頻發,高速公路不得不關閉;飛機航班也受到影響,無法正常起飛或降落。此外,強風攜帶的沙石還可能損壞建築物、電線杆等基礎設施,造成停電、停水、停產等問題,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5]。
四、沙塵來襲時的防護措施
個人防護
佩戴合適的口罩:當沙塵天氣來襲,佩戴口罩是保護呼吸系統的關鍵措施。應儘量選擇防塵效果好的口罩,如 N95、KN95 或醫用外科口罩,普通棉布口罩的防護效果相對有限。佩戴口罩時,務必確保口罩緊密貼合面部,避免出現縫隙,這樣才能有效阻擋沙塵的入侵。
保護眼睛:眼睛在沙塵天氣中極易受到傷害。為了避免沙塵進入眼睛,可佩戴防風鏡或護目鏡。對於平時佩戴隱形眼鏡的人來說,在沙塵天氣里最好改用框架眼鏡,因為沙塵容易附着在隱形眼鏡上,引發感染。如果沙塵不慎進入眼睛,千萬不要揉搓,應立即用清水沖洗眼睛。若沖洗後仍感覺不適,應儘快前往醫院就診。
減少皮膚暴露:外出時,儘量穿長袖衣物、戴帽子或頭巾,減少沙塵與皮膚和頭髮的直接接觸。回到室內後,要及時清潔皮膚,並塗抹保濕霜,防止皮膚因沙塵天氣而變得乾燥。
減少外出:老人、兒童、孕婦及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群,在沙塵天氣時應儘量避免外出。如果必須外出,要儘量縮短停留時間,並避開沙塵濃度高的時段,如大風天氣。
居家防護
緊閉門窗:及時關好門窗,防止沙塵進入室內。為了增強密封效果,可使用膠條或濕布密封門窗縫隙。同時,開啟帶有 HEPA 濾芯的空氣淨化器,有助於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保持室內清潔:用濕拖把拖地、濕毛巾擦拭家具上的灰塵,避免揚塵。定期更換床單、窗簾等易積塵物品,保持室內環境的清潔。
增加室內濕度:使用加濕器或在室內放置水盆,將室內濕度保持在 40%~60%,這樣可以減少浮塵在空氣中的懸浮,使室內空氣更加清新。
飲食調理:在沙塵天氣期間,要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濕潤。多吃富含維生素、抗氧化物質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有助於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呼吸道不適。
出行安全注意事項
駕車注意事項:駕車出行時,要降低車速,開啟霧燈或近光燈,保持安全車距。避免使用遠光燈,因為沙塵會反射遠光燈的光線,影響視線。停車時,要遠離廣告牌、臨時建築等易倒塌物體,確保車輛和人員的安全。
公共交通選擇:儘量選擇乘坐地鐵、公交等封閉式交通工具,減少騎自行車或電動車出行,以降低沙塵對身體的影響。
戶外避險:在戶外行走時,要遠離工地、廣告牌、樹木等危險區域,防止高空墜物傷人。避免在高層建築間逗留,因為狹管效應可能會加大風力,增加危險係數。
沙塵天氣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和危害,但只要我們了解其形成機制、等級劃分,並掌握有效的防護措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其對我們的影響。同時,我們也應該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行動中,通過植樹造林、治理荒漠化等措施,從源頭上減少沙塵天氣的發生,共同守護我們的藍天白雲和美好家園。
參考文獻
- 移至 ↑ 什麼是沙塵天氣_,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國家公園管理局,2024-04-19
- 移至 ↑ 影響 18 省份,沙塵天氣我們該如何做好健康防護?,福州市人民政府,2025-05-09
- 移至 ↑ 氣象條件是近期沙塵天氣發生的主要原因 ,中國氣象局,2010-03-24
- 移至 ↑ 沙塵天氣來襲如何做好自我防護?,今日頭條,2025-04-12
- 移至 ↑ 沙塵暴的影響與危害,中國氣象局,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