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以《孫子兵法》來衡量諸葛亮到底會用兵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子兵法

來自網絡的圖片

以《孫子兵法》來衡量諸葛亮到底會用兵嗎?本人初識兵學,眾人都知兵書首推孫子兵法,但十三條原則卻被諸葛]]破其七,若能他稱為軍神,那孫子兵法還是兵書嗎?諸葛用兵的天才實在覺得疑惑,如有不對,還請各位網友詳解。

第一篇 始計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個人理解為:用兵事關大事,一定要慎重行事。在用兵之事一定要設套下餌,避實就虛,如同抓山雞一樣,也要設個圈套,給點餌料什麼的才能成功。諸葛亮不錯,除第一次外,凡出戰均大張旗鼓往前線開拔,沒有迷魂藥與煙霧彈,竟以王者之師與敵相抗,當然每次都碰上了硬骨頭。真不知道宋襄公會有何解,為何人均語公蠢而語諸葛智?[1]

第二篇作戰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冑矢弓,戟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個人理解為:用兵是耗費國力的一種行為,用兵必須要勝,用搶奪敵人的資源來維持自已的開支,如果不能勝,自己將會比敵人損失更多。國力軍力如彈弓一樣,蓄勢待發,一擊便可打穿,如果持續拉橡皮筋,彈力還有嗎。諸葛亮五年間用兵六七次之多,一動五六萬,不是猶如拉松的橡皮筋嗎?攻擊的花費若不勝是防守花費的數倍,所以國弱千萬不可以卵擊石。

第三篇謀攻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個人理解為:上兵伐謀,不戰而勝,上上策,攻堅破城,損失巨大,下下策,能不用就不用。如同門被鎖了,翻牆而過通常是進屋的最有效方法,撞門是最笨的。貓、狗均能爬樹、跳牆入房,當然豬急了會拱門。諸葛亮表現很不錯,在陳倉,下卦,渭水對曹真、司馬懿這堵大牆即不繞過也不避過,死撞硬頂,結果眾所周知。

第五篇兵勢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①投卵者,虛實是也。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註:】①:「瑕」的「王」旁換「石」旁。個人理解為:正面詳攻,側面迂迴偷襲,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戰果,這就是正奇之變。如韓信的明修棧道吸引敵軍注意,主力暗渡陳倉。而井陘之戰又這此戰法的重演,背水列陣,以弱示敵,誘敵來攻,主力卻迂迴攻占敵營,一戰而勝。這種戰法不是魏延提出用來對付軍事外行的夏侯楙的嗎?蜀弱魏強不用奇計如何能勝?可惜諸葛的見解比夏侯楙強不了多少。

第六篇虛實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不知戰之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里乎!。。。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個人理解為:兵無常勢,因為擅於用兵的人用許多假的情報或舉動來迷惑敵人,使對手抓不住其真實的用意。如同許多人都知道魔術是假的,但又沒法抓破綻,是因為變戲法的人用假示真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來掩蓋真實的動作。而諸葛亮每次北伐都讓有經驗的對手抓住把柄,料到攻擊重點,總把戰事脫入持久對峙,直至糧盡兵退。如果碰上了陣地戰,一口氣吞不下的就必須是掰開再吃,猛虎撲食總是暗中潛伏,見機而動,狼總是造成局部優勢全殲獵物。但諸葛亮卻迷信陣法,對敵眾列陣死抗,沒有分兵瓦解敵眾之計,也沒攻敵必救之計,更沒形成局部優勢兵力全殲對手方法。反觀司馬懿、曹真畫地固守,堅壁清野,諸葛亮又能如何?霍去病岳飛視陣形多為無用之物,真不知是智解還是愚見。

第十篇地形孫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個人理解為:在人擠人的公交車上,小偷作案最容易,因為被偷之人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在自己的錢袋上。同樣,魏連年攻吳,在淮南形成拉據戰,諸葛北伐是乘虛而入,敵無備,兵出崇山險嶺,用偷襲之法是上上計。但諸葛用趙雲、鄧芝部揚聲出箕谷攻眉城,自己出攻隴上,自以為得計,其實無異於告訴敵人我要打你了。本來一戰可勝的機會變成了要經數戰還不一定成功的陣地戰。

第十三篇用間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故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個人理解為:最能抓住貓的莫過於它的主人。即在對方身邊最親信的人員中安插內奸是最好的情報來源。而消息來源萬萬不能從卜褂、假象和主觀意識中獲得。諸葛第二次出祁山的原因主要是得到陸遜在石亭破曹休的利好消息罷了。可惜東吳已知難而退,但他卻主觀判斷魏軍主力已東調,軍心已失。笑話,魏在淮南小敗如何傷到長安方面的筋骨?縱觀祁山戰役全程,諸葛成功用過哪回間諜?只有孟達一事上用了一回,結果反被司馬懿利用。[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