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傷溫德彝 / 傷邊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傷溫德彝 / 傷邊將》

作品名稱: 《傷溫德彝 / 傷邊將》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溫庭筠

《傷溫德彝 / 傷邊將》唐代詩人、詞人溫庭筠詩。

此詩是為感嘆溫德彝的有功無賞而作的。溫德彝於大和四年(830年)任河中都將,從諸道兵出征蠻戎,返途又從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溫造平息興元軍叛亂。此詩疑作於此時。[1]

詩詞正文

賞析

這首詩題為《傷溫德彝》,中心在一個「傷」字。在這首詩中,詩人以將官溫德彝有功而未得封侯一事,借漢代大將軍李廣的命運作比,對唐代統治階級的賞罰不明,埋沒有人才,進行了大膽的諷刺。

詩人先濡毫大書邊將溫德彝的卓著功勳:「昔年戎虜犯榆關,一敗龍城匹馬還。」古代泛稱中國西部的少數民族為戎,戎虜乃對其蔑稱。史載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衛青麾軍直驅龍城,獲首虜七百級。多用典故,借古諷今是此詩的特色,詩中名物事跡皆不可拘泥字面,「一敗龍城」喻稱邊將大獲全勝。此兩句從「戎虜」的「犯」,寫到「戎虜」的「還」,雖然將軍的戰績隻字未提,但將軍的卓著戰功已經寫出。兩句以誇張的筆墨、雄豪的氣勢,讚頌邊將溫德彝面對戎虜的進犯,奮起反擊,斬獲至多,敵軍只落個匹馬逃歸的慘敗。昔年建功如此,昂首青雲,揚眉吐氣。

接着褒揚之筆一頓,厲揚奮發之氣全斂,出之以沉痛不平之語:「侯印不聞封李廣,他人丘壟似天山。」李廣功勞很大,但不得封侯。他曾反思平生、扼腕悵嘆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建者,何也?」丘壟似天山,謂建功天山,死後建冢亦似天山,系化自霍去病祁連山冢典故。霍去病乃漢武帝後族,夤緣少年得志,十八歲即領兵作戰,六次征討匈奴,將西匈奴驅至祁連山以西,二十四歲病逝,漢武帝特許建冢像祁連山,以示殊恩,世以為榮。其墓在今陝西興平縣茂陵(漢武帝陵)東五百米處,土冢猶存。第三句寫李廣有功「不聞封」,第四句用一「似」字作了入骨的譏諷。題中之「傷」字,其意也就自在其中了。詩人借漢庭暗指唐朝,以李廣喻比溫德彝,醒警而形象地指責李唐王朝厚此薄彼,對一些在第一線衝鋒陷陣的將領刻薄寡恩,激憤不平之情溢於言表,發人深省,令人憤恨。

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者豈止邊將,詩人亦屬其列,故有此同情。縱覽《溫庭筠詩集》,與此詩旨意相仿者時有可見,《贈蜀府將》云:「志氣已曾明漢節,功名猶自滯吳鈎。今日逢君倍惆悵,灌嬰韓信盡封侯。」《蘇武廟》云:「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聯類並讀,當有助於理解此詩中的悲情恨意。▲

譯文

過去,外族侵略者武裝侵犯北方,攻到榆關邊塞時,被龍城飛將軍李廣打得一敗塗地,只剩幾個人、幾匹馬逃回去了。

李廣有這麼大的功勞,但沒有得到應得的封爵;而那些無德無才的人,不但被封侯,而且死後還給建立了高大的墳墓。

作者簡介

溫庭筠[2](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

然恃才不羈,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又好譏刺權貴,取憎於時,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終生潦倒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客於江陵。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3]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視頻

文人詞鼻祖溫庭筠

與詩書在一起 溫庭筠(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