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伯多祿五世劇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伯多祿五世劇院(葡萄牙語:Teatro Dom Pedro V)(通稱為崗頂劇院;另稱馬蛟戲院、崗頂波樓 伯多祿五世劇院於1848年由當時澳門葡國官員購買土地,因需要龐大資金建造劇院,所以招募一群有能力的華人富商集資興建,以紀念葡萄牙國王伯多祿五世及中葡友好。1860年初只建成主體部分,其後1873年再於入口正面加建柱廊、拱廊及新古典主義的三角楣,並於1896年成立第一屆崗頂劇院業主會,業主會成員由十名中國人及十名葡萄牙人組成。內容來自崗頂劇院業主會及存檔副本。(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20),2009年4月15日查閱,(葡萄牙文)),是位於澳門崗頂前地的古老劇院,為中國首所西式劇院[1]。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

伯多祿五世劇院於1848年由當時澳門葡國官員購買土地,因需要龐大資金建造劇院,所以招募一群有能力的華人富商集資興建,以紀念葡萄牙國王伯多祿五世及中葡友好。建成初期只建成主體部分,其後1873年再於入口正面加建柱廊、拱廊及新古典主義的三角楣。

昔日為澳門官紳名流的大會堂和聚會之地。除劇場外,建築內還設有舞廳、閱書樓和桌球室等,所以出現有崗頂波樓之稱。崗頂劇院已曾經多次維修,亦曾因白蟻蛀蝕問題而關閉近20年。1993年和2001年進行維修,現主體建築基本仍保存完整[2]

建築特色

伯多祿五世劇院是澳門唯一的歐式劇院建築物,屬新古典主義風格、以綠色為主色並以墨綠色門窗襯托。

伯多祿五世劇院高41.5米,寬22米,中式坡屋頂之屋脊高為12米,屋檐高為7.5 米崗頂劇院的。劇院正立面為一面寬15.7 米的羅馬圓拱式門廊,門廊頂端以三角形山花收結,其下則是由四組愛奧尼柱式倚柱組成的三個券洞。八條倚柱均長約6米,山花及柱子上裝飾簡單。至於其側立面的牆上,連續開滿九個寬2.45 米的羅馬圓拱式落地大窗,加強屋面水平感和表現渾厚的氣度。

設施

伯多祿五世劇院內設有劇場、舞廳、桌球室;而劇院也有一個收藏、葡萄牙文的古籍閱書樓。

視頻

伯多祿五世劇院 相關視頻

漫話葡萄牙歷史 - 葡萄牙的誕生邊度PIN-TO 澳門崗頂劇院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