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健康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健康碼」是以真實數據為基礎,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崗人員通過自行網上申報,後台審核後,可生成的屬於個人的二維碼。該二維碼作為個人在當地出入通行的一個電子憑證,實現一次申報,全市通用。。健康碼的推出,旨在讓復工復產更加精準、科學、有序。

出台標準

2020年3月5日,《防疫通行碼參考架構和技術指南》(簡稱「標準」)送審稿通過專家評審會審核,並正式報批。該標準的出台,為防疫通行碼的開發企業提供了技術規範,並對防疫通行碼使用單位的人員管理、授權管理、採集點管理等所需具備的功能等,進行了規範和要求。[1]

涵蓋範圍

標準涵蓋了親屬綁定等更貼近實際生活應用的功能,為老人和兒童解決了防疫信息上報及出行等問題。健康碼的應用涵蓋了社區管理、企業復工、交通出行、學校開學、買藥登記、超市商場等使用場景,可以協助社區、企業、學校等做好防疫管理及疫情控制等重點工作。在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中,健康碼可以實現高效率的人員流動管理,在辦公樓、商場、地鐵、火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地點提高過檢效率,避免過多的人員接觸和聚集。

特點

健康碼 三色可查疫情風險等級原圖鏈接來自搜狐

「健康碼」分為三種:綠碼可以直接進入杭州,紅碼集中隔離14天,黃碼隔離7天以內。浙江省的「健康碼」管理信息系統以真實數據為基礎,連通重點人員動態管控清單等相關數據庫,根據群眾申報信息與後台數據的校驗比對結果發放「健康碼」。健康碼系統已經形成一套標準,可根據不同地區需求,結合各地疫情防控需要快速推出。[2]

實施情況

2020年2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率先推出健康碼模式,實施市民和擬進入杭州人員的「綠碼、紅碼、黃碼」三色動態管理,並與釘釘企業復工申請平台打通。市民和擬入杭人員可通過支付寶APP等渠道自行在線申報,在填寫健康信息、14天內是否接觸過新冠確診病人或疑似病人等信息後,通過審核後將產生一個顏色碼,領取綠碼的人員憑碼通行,領取紅碼和黃碼的人員需按規定隔離並健康打卡,滿足條件後將轉為綠碼。大量返崗復工人員在支付寶內申領健康碼,上線首日訪問量即達到1000萬。[3]

2月24日下午,浙江省在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公布,截至當日12時,浙江已累計發放健康碼5047萬張。 

2020年2月25日,支付寶宣布,過去兩周,從杭州發源的健康碼落地全國超過200城,覆蓋公交地鐵、社區、寫字樓、醫保支付、商場超市、機場車站等十大場景。多地正在擴大健康碼應用範圍,杭州、溫州健康碼均已上線看病買藥功能。[4]

2020年2月28日,山西全省上線健康碼。至此,全國可在支付寶申領健康碼的城市已超過200城。其中,浙江四川海南重慶上海雲南山西湖北等省市實現全覆蓋。支付寶方面透露,隨着有序復產復工需求的增加,健康碼覆蓋城市進一步擴大的同時,應用範圍也在不斷拓展。由於防控形勢不同,各地政府的發碼規則和應用範圍存在差異。浙江省的應用場景最為廣泛,領碼人數也遙遙領先。[5]

長三角、京津冀等推進區域內健康碼互認,浙江與河南山東貴州等省份開展了健康碼的跨省互認。已經上線試運行的國家政務服務平台則推出了防疫健康信息碼,並逐步與廣東、上海等地的健康碼對接。2020年2月29日,國家政務服務平台推出「防疫健康信息碼」,公眾可以通過「國家政務服務平台」微信小程序中「防疫信息碼」入口,或者部分省市的公眾也可以通過微信城市服務中「防疫健康碼」入口進行健康碼的申領服務。在進行實名認證,並簡單上報個人健康狀況之後,即可申領自己的防疫信息碼,憑碼即可出入社區、辦公樓等地方。[6]

2020年3月4日晚,江蘇健康碼正式上線。這也意味着,長三角在全國率先實現健康碼全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全部上線省級健康碼。[7]

截至2020年3月5日,騰訊防疫健康碼上線25天,累計亮碼突破10億次,覆蓋超過8億人口,累計訪問量43億,是服務用戶最多的健康碼。

2020年3月10日,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稱,為落實分區分級分類分時差異化防控策略,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和人員安全有序流動,決定開展湖北健康碼發放工作。通告明確,中、低風險地區持綠碼人員,全省通行;高風險地區持綠碼人員,按照當地防控指揮部規定出行,縣域內通行規則由縣(市、區)防控指揮部確定,市域內通行規則由市(州)防控指揮部確定,武漢市以外高風險地區人員憑綠碼與流入地採取「點對點」運輸方式安全有序流動。持黃碼人員不予放行,持紅碼人員按疫情防控要求由當地收治、隔離。

社會評價

各類健康碼的推出,彰顯了地方政府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治理中的創新思維。但要進一步打通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中的人流、物流堵點,還有賴於更加精準和靈活的治理模式,讓技術應用更好地為疫情防控「加碼」護航。[8]

逾170萬成都人已帶「碼」,專家:天府健康碼疫情後將繼續服務市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