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旗旗主的權利介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八旗

來自網絡的圖片

八旗旗主的權利介紹在清朝興起的過程中,八旗制度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八旗兵都是軍事作戰的主力,他們馳騁疆場多年廝殺才打下了大清江山。

在如今的影視劇當中,我們也經常能看到八旗兵的身影。

但影視劇中常常會寫,管理一旗的旗主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們大多囂張跋扈,權力很高,似乎能與皇上平起平坐。

那麼真實的歷史上,清朝旗主權力有多大呢?清政府引以為豪的八旗勁旅又有着怎樣的發展歷史呢?[1]

一、八旗勁旅,旗主為王

八旗制度的起源是明代女真族狩獵時的一種臨時組織,名叫牛錄女真族每次狩獵之前,會臨時組織牛錄隊伍,狩獵完畢後即解散。

所謂牛錄,就是一種女真族人狩獵時候專用的隊形。牛錄共10人,中間2人,左右各4,將獵物包圍起來。牛錄中選1人為總領,指導9人各按方向前進。

明朝萬曆11年,努爾哈赤在費阿拉城起兵,他認為這種牛錄組織很有紀律,就將其借用為軍隊編制,在此基礎上不斷發明創造,慢慢形成了後來的八旗制度。

萬曆29年,努爾哈赤經過多年征戰,降服歸順的各部落首領有190多名,直屬兵1萬多,戰馬700多匹,為了方便管理開始組建四旗兵制。

他在牛錄基礎上發展出牛錄、甲喇、固山三級管理層,擴充了牛錄的人數,從最初的10人增加到300人左右,而甲喇管理牛錄,固山管理甲喇。

通過這樣的形式,努爾哈赤將手底下15000多兵丁分作4個固山,20個甲喇和100個牛錄,此後就在此基礎上發展。

在四個固山中,努爾哈赤依舊沿用狩獵的包圍隊形,選出一個固山處於中位,其他三個各處東南西三個方位包圍。

中位固山用黃色旗幟,西方固山用紅旗,東方固山用白旗,南方固山用藍旗。在軍事行動中,四色旗對應不同的方向,形成了嚴密的軍事法令。

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發現軍隊中人數增多,使得原有的編制人員差額較大,非常不整齊,於是他將四個固山擴展為八個。

原有的四個固山,用旗幟顏色做代稱,形成「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

而重新組建的四旗,並沒有重新選用其他顏色的旗幟,而是在原有旗幟上鑲不同顏色的邊。因此就有了「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鑲紅旗」。

至此,影響深遠的八旗制度正式組建,八旗軍也成為了努爾哈赤的一支勁旅。

在八旗制度中,努爾哈赤是至高無上的統帥,八個旗主都必須聽命於他。而能夠擔任旗主的,一般都是他的子侄們。

此時,八旗制度並不是一種簡單的軍事制度,而是管理軍民的社會制度。各旗主天然具有田地、財產和奴隸,又因此進一步擴展了權力。

雖然八旗旗主聽命於努爾哈赤,但他制定的八旗內民主共治制度,使得他只能管旗主,卻管不了各旗人。也就是說,在八旗內部旗主為王。

旗下隸屬於旗主,與努爾哈赤是間接關係,即使是努爾哈赤要調兵,也必須經過旗主。

而且,八旗制度建成後,滿洲所有治下軍民均隸屬於八旗之內。八旗內的軍民,就是八旗旗主的私產。

旗主們也不是事事聽從於努爾哈赤,遇到重大軍事政治事務的時候,努爾哈赤要召集八旗旗主共同商議。

努爾哈赤的繼承人,不能由他個人指定,必須在八旗之中協商選舉產生。後來,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

他發現,多年征戰使得隊伍中已經有了不少的漢人,於是將各旗的漢人調出,另外編為一旗,以黑色為旗幟。

後來,隊伍中歸順的蒙古人越來越多,為了方便管理,他又專門建立了蒙古八旗,原八旗改為滿洲八旗。

因此清朝建立之後,軍隊中早已不是當年的八旗軍,實際上擁有的共有24旗,分別是滿洲、蒙古和漢軍各八旗。

雖然八旗軍制不斷發展,但不變的是旗主「土皇帝」地位,這也讓清朝皇帝們深惡痛絕。

二、整頓旗務,收回特權

從皇太極開始,各皇帝就在探索如何削弱旗主的權力。皇太極的做法是取消了努爾哈赤時期八旗內部的聯合共治。

皇太極繼位後,依照滿洲的舊制,要與代善、莽古爾泰和阿敏三個貝勒共同管理國政,並排坐在皇位上受群臣朝賀。

這三位貝勒,既能跟皇帝並坐,也是一旗之主。皇太極當皇帝後,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了這個舊制。

如此一來一舉兩得,既消除貝勒兄弟對自己皇位的威脅,又將旗主的權力極大地削弱。同時,他自己直接統領三旗,使得其他旗主地位下降。

從此,滿洲八旗中旗主地位不再平等,有了上下之分。由皇帝直接管理的被尊為上三旗,而其他稱作下五旗。皇太極就此改變了八旗旗主之間平起平坐的慣例。

但是滿清入關後,滿洲八旗旗主們依然保持着不少在關外的傳統,在自己旗內圈地為王,皇命依然繞不過旗主。

雖然皇太極分出旗主的地位高下,但下五旗旗主依舊是滿洲貴族統領,旗主為軍的傳統沒有很大的改變。這成了清朝各皇帝都頭痛的一個問題。

這些旗主不僅擁有廣泛的田地,大量滿洲奴役,在政治上還有參與議政王大臣會議的特權。所以,旗主的實際權利依然很大,能夠影響軍國大事的發展。

康熙在位時,鰲拜明珠就是利用旗主在議政王大臣會議中的特權,相互勾結,囂張跋扈,對清代皇權構成了嚴重威脅。

他在晚年意識到要收回旗主特權,整頓旗務,就讓自己的兒子們辦理此事,目的是加強對各級的管理。但沒想到弄巧成拙,成了各皇子爭奪皇位的工具。

康熙一共有35個兒子,除次子皇太子外,其他親王都與各旗權力勾結,樹立朋黨,相互之間勾心鬥角,朝堂中一片明爭暗鬥,腥風血雨。

雍正從九死一生的鬥爭中脫穎而出,登上皇位。他深知各旗主對自身皇位的威脅,以近乎殘酷的手段來削弱旗主的權力。

他大殺滿洲權貴,以嚴令規定禁止八旗貴族與朝臣勾結,甚至直接派自己的心腹之人管理各旗旗務。

在雍正之前,旗主在滿語中被稱為「固山額真」,其中「額真」是滿語中「主」的意思。他下令將「額真」改為「昂邦」,是滿語中「臣」的意思。

他還下令,用法律迫使八旗旗丁脫離旗主,直接隸屬皇帝管理。並且強制執行,不服政令者嚴肅處理。

在他大刀闊斧地改革中,旗主的權力被大大削弱,八旗已經直接為皇帝控制。各旗主名存實亡,旗人只知有君上,不知有旗主。

從雍正開始,八旗軍真正歸屬於清朝皇帝。他們終於清除了威脅皇位的眼中釘和肉中刺。

但收回旗主特權,並不能挽救八旗軍衰落的現實。這支曾經為大清江山立下赫赫功勞的強軍勁旅,在特權的滋養下早已成為清王朝的寄生蟲。

三、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八旗軍曾立下汗馬功勞,這是公認的事實,清朝皇帝也十分優待八旗軍。入關後,順治帝對旗人實行「恩養」政策。

他宣布,八旗軍永遠不需要交賦稅和徭役,只承擔兵役。在多方面也極力給予八旗軍種種特權,讓他們享受衣食無憂的生活。

這些特權滋養了八旗旗主對權力的追逐,更讓八旗軍成了皇帝管轄不到的地方,驕縱、腐敗惡習日益滋生。

清政府把八旗軍視為國之根本,但入關之後,八旗人口繁殖迅速,旗人長期脫離生產勞動,生活習性逐步腐敗惡化。

八旗軍的全部生活依靠政府供養,因此脫離生產。但旗內當兵有定額,糧餉也有定額,這就產生了許多社會閒散人員。

他們又不能離開本旗自謀生計,就整日閒逛遊手好閒,生活奢靡。政府撥給的錢不夠花銷,他們就靠借債典當度日。

清政府多次從國庫撥銀還債,但終究填不滿欲望的無底洞。

雍正在削弱八旗旗主實力後,也採取了種種措施,想重振八旗軍的馳騁戰場的英姿雄風。

他的第一個措施是告誡八旗軍要「量人為出,謀百年之生計」,同時還對旗人採取了必要的體恤政策。

他還下令嚴禁旗人酗酒、鬥雞,戒掉奢靡的風氣,養成節約的習慣,然後對一些社會下層的旗人發放補貼。

但他的措施顯然無法挽救八旗軍,多年未見成效。到雍正十二年,他只能無奈感嘆說「近聞八旗人等仍有未改陋習,以多斗奢靡相尚者」。

但雍正皇帝也並沒有因此放棄,他依然在探索新政。子閒魏什麼2023/5/18首發,顯然,種種措施均以失敗告終。

究其原因是八旗軍早在清朝建立後,就已經長期脫離戰爭一線,主要工作是防範和彈壓百姓,戰鬥力下降,逐漸淪為四體不勤的寄生蟲。

雍正時期,在八旗軍隊內部分為兩種,一種是滿洲人,一種是開戶人。開戶人原先是滿人奴役,在多年競爭過程中占據了為數不多的職位。

雍正認為解決八旗軍的生計問題,對滿洲人是一件大好事,不能讓開戶人占便宜。於是他下令,將開戶人從八旗戶口中清查出去,由滿人來充當空缺。

雍正自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在他死後,他的兒子乾隆也繼承了他的做法,甚至更為極端。

乾隆用「出旗為民」的措施,將八旗軍的所有非滿洲成分全部排除,其中包括開戶人和漢軍八旗。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當時八旗軍中最有生氣的隊伍,就是開戶人及八旗漢軍。兩位皇帝的錯誤做法,直接導致了八旗軍軍紀的衰退,讓昔日勁旅再也沒有回天之術。

就這樣,初期不可一世,戰鬥力驚人的八旗軍,在安逸舒適的環境下生活了近百年,逐漸變成一群寄生蟲,醉生夢死,成為清王朝一個龐大的負擔和累贅。

清王朝的興起依靠八旗軍,衰退也源起自八旗軍。

結語:

八旗軍是努爾哈赤在起兵時創建的隊伍,跟隨努爾哈赤征戰天下,降服許多部落,推動了後金和滿清王朝的建立。

曾經他們是戰場上的強軍勁旅,威名赫赫,但生活安定後他們遊手好閒,驕淫奢靡。各旗主玩弄權勢,各旗人萎靡度日。

最終,八旗軍在安定的生活中淪為一群寄生蟲。

這讓人不得不想起多年前亞聖孟子的一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