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農家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農家嘆》
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

《農家嘆》是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的詩作之一。此詩將農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慘狀揭示得觸目驚心,充滿對農民的無比同情,對統治者的憤怒,作品語言樸實平易,對農民生活處境及其內心的描寫真切生動,極富感染力。[1]

該詩作於公元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暮春時節,當時陸游已71歲,在山陰三山別業。作者在農村生活多年,又親自參加農業勞動,對農民疾苦懷有深刻同情。於是作者便借農民口吻,創作了該詩。

原文

農家嘆[2] 宋代:陸游

有山皆種麥,有水皆種秔。牛領瘡見骨,叱叱猶夜耕。

竭力事本業,所願樂太平。門前誰剝啄?縣吏征租聲。

一身入縣庭,日夜窮笞搒。人孰不憚死?自計無由生。

還家欲具說,恐傷父母情。老人儻得食,妻子鴻毛輕。

譯文

所有的山坡都種上了麥子,所有的水田都種上了水稻。

牛的頸部被磨破成瘡,露出骨頭,仍大聲呵斥它連夜耕地。

從事農業就要竭盡全力,只想要過上安穩快樂的日子。

門前是誰在急促的敲門呀?是縣吏一聲聲催促着把租稅交。

我被抓進那縣府衙門,倍受刑杖拷打之苦。

普天之下有誰不懼怕死亡呢?心中估量我怕是性命難保。

放還家中想向家人詳細說出,又怕傷害父母之情。

唉!如果老人們能吃飽,妻子兒女的生命也只好視作鴻毛。

注釋

秔(jīng):同「粳(jīng)」,稻穀的一種,種於水田。

牛領:牛的頸部。瘡(chuāng):傷口。

叱(chì)叱:大聲呵斥耕牛聲。

事:從事。本業:指農業。

剝(bō)啄(zhuó):敲門聲。

縣庭:縣衙門大院。

窮:盡。這裡指倍受……之苦。笞(chī)搒(péng):用刑杖拷打。

憚(dàn):懼怕。

自計:自忖,自己估量。

具說:全部詳細說出。

倘(tǎng):如果。

賞析

本詩以白描手法,站在一位農民的角度,反映他如何日夜勞動,嚮往過太平日子,但又受到官府濫征暴斂,以致無以維生的血淚遭遇。本詩一共可以分為三個部分。[3]

前六句為第一部分,寫出農民辛勤勞作、心盼安慰的生活要求。農民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地耕種莊稼。犁牛頸背被日夜軛住,以致磨爛成瘡,露出骨頭。馬、牛等家畜是農民的重要生產資料,農家視為至寶而百般愛護,何以傷害至此,聯繫「妻子鴻毛輕」句可知,父子、夫婦尚且不能相保,更何況是牲畜於此可見生存之艱難。前四句從空間(「有山皆種麥,有水皆種秔」)、時間(「叱叱猶夜耕」)兩個角度說明靠耕地為生的農民的生存之艱難。「竭力事本業,所願樂太平」,這兩句說出農民的心愿。這裡的「太平」,顯然不是古代「三世」中的「太平盛世」,當取其平安、安穩之意。古代社會裡,口腹之需有時尚難以滿足,更何敢奢望太平盛世。

中間六句為第二部分,寫出農民在縣衙遭受嚴刑拷打,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愛民如子」的道德倫理蕩然無存。作者陸游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他對農民的艱辛不可能有深入的體會與認識,但是如果能睜開眼睛看現實,看着農民被捆綁着投進官衙、聽着他們夜半三更傳來的哀求哭嚎聲,也就能衝破階級局限,發出內心的聲音。

最後四句為第三部分,寫出農民心中的巨大悲憤與對現實的無奈。

作該詩時,作者陸游已經是退休在家、頤養天年的七十一歲老人,儒家「為生民立命」的民間情懷和詩人「不平則鳴」的使命感,使其突破階級局限,記錄了「農家之口義」,也是對現實政治無奈的「一聲嘆息」。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4]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 ,存世有九千三百餘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46歲入蜀以前,偏於文字形式;入蜀到64歲罷官東歸,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也是詩風大變的時期,由早年專以「藻繪」為工變為追求宏肆奔放的風格,充滿戰鬥氣息及愛國激情;晚年蟄居故鄉山陰後,詩風趨向質樸而沉實,表現出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並不時流露着蒼涼的人生感慨。

視頻

陸游的仕途

陸游的詩詞及風格

參考資料

  1. 農家嘆·有山皆種麥 經典古詩網
  2. 宋代陸游《農家嘆》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古詩文網,發布時間;2019-12-12 19:29
  3. 農家嘆 古詩文網
  4. 陸游簡介 瑞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