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減字木蘭花·歌檀斂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減字木蘭花·歌檀斂袂》
北宋詞人歐陽修的作品

《減字木蘭花·歌檀斂袂》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詞。此詞內容上主要表現了歌女高超的歌藝和動聽的歌聲。上片寫歌女嗓音好,演唱技法純熟;下片則寫她的演唱由技而迸於道時所達到的演唱效果。全詞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富有藝術效果,體現了詞人不凡的藝術表現技巧。

此詞是歐陽修的早期作品,應當作於天聖末年西京留守推官任上。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減字木蘭花·歌檀斂袂[1]

創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處;《歐陽文忠公集

文學體裁;詞

作者;歐陽修

作品原文

《減字木蘭花·歌檀斂袂》

歌檀斂袂。繚繞雕梁塵暗起。柔潤清圓。百琲明珠一線穿。

櫻唇玉齒。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雲。滿坐迷魂酒半醺。

詞語注釋

⑴減木=蘭花: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又名減蘭。

⑵歌檀斂袂:此句寫女子歌唱時的動作。歌檀(tán):邊拍檀板邊唱歌。斂袂(mèi):捲起衣服袖子。

繚繞"句:渲染女子歌聲清越和悠長,餘音繞樑不絕的特點。語出以下二典。《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儷,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又:"善歌者魯人虞公,發聲清哀,蓋動梁塵。"

⑷百琲(bèi)明珠:十貫或五百枚珠子為一琲。王嘉《拾遺記》:"石崇屑沉水之香如塵末,布在席上,使所愛者踐之。無跡者賜真珠百琲。"

⑸櫻唇玉齒:唇如櫻桃,齒如白玉,此形容美人唇齒之美。

⑹留往行雲:語出《列子·湯問》:"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秦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生不敢言歸。"此喻女子歌技之高,歌聲之美。

⑺迷魂:被歌聲陶醉。醺(xūn):醉。

白話譯文

歌女歌唱時動作舉止從容,落落大方。她的歌聲有時高亢嘹亮,經久不息;有時又輕柔圓潤,如百琲明珠纏綿不絕。

歌女唇如櫻桃,齒如白玉,她美妙的嗓子發出的仙音,天上的行雲都停留下來了,宴會中滿座的與宴者都已如痴如醉。

作品鑑賞

此詞主要表現歌女高超的歌藝和動聽的歌聲。

上片"歌檀斂袂",寫的是歌女開始演唱前的動作,她稍稍斂折好衣袖,輕輕拍打下檀板。"繚繞雕梁塵暗起",這裡分別用了傳說中兩位著名的歌者的典故:一是韓娥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一是虞公高亢清越之音震動樑上灰塵。詞人藉此突出寫這位歌女歌唱時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接下來,詞人又用一比喻寫歌聲的婉轉圓潤。"百琲明珠一線穿",她的歌聲就像數百串明珠串在一起,既悠長又圓潤。

下片進一步寫歌女的演唱藝術之高。她不僅天生一副好嗓音,而且,"天上仙音心下事",意為如天上仙樂般的歌聲中傳達出無限心事,這說明她能巧妙地將美妙的歌聲與內心情感結合起來,她是在用心靈歌唱。因此,"滿座迷魂酒半醺",喝得略帶幾分醉意的客人們也被她動聽的歌聲感染陶醉了。

詞人運用誇張的手法,從聽覺和視覺的不同角度形象再現了歌聲清越而悠長、繞樑不絕、響遏行雲的藝術效果,體現了詞人不凡的藝術表現技巧。

古詩文鑑賞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漢族,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2]

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3]

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

歐陽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貶謫,仕途不像晏殊那麼順利,對人生命運的變幻和官場的艱險有較深的體驗。表現這類情感的詞作雖然不太多,但畢竟顯示出一種新的創作方向,即詞既可以寫傳統的類型化的相思恨別,也能夠用以抒發作者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欄檻倚晴空)更展現出他瀟灑曠達的風神個性。這種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用詞來表現自我情懷的創作方式對後來的蘇軾有着直接的影響。

視頻

歐陽修(紀錄片)

初中語文 - 歐陽修

參考資料

  1. [1] 詩詞文句網
  2. 歐陽修簡介 古詩文網
  3. 《毛鋪大美湖北》為您揭秘《醉翁亭記》歐陽修為啥不愛隨州 重慶晨報,發布時間,05-08 16: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