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列那狐故事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列那狐故事詩》,中世紀法國民間故事詩。產生於12至14世紀的漫長年代。流傳至今的主要有4部:《列那狐傳奇》、《列那狐加冕》、《新列那狐》、《冒充的列那狐》。它們都以列那狐為主人公。是中世紀市民文學最突出的成就。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列那狐傳奇》產生於12世紀70年代到13世紀中葉,共有27組詩,全詩長達3萬餘行。它的作者中,能夠確知的只有3人:彼爾·德·聖克魯,里查·德·利松和一位神父。可見這是一部產生於民間的集體之作。它假託寫的是動物世界的故事,實際上扮演的卻是人類社會的活劇。故事中的動物,不僅會操人的語言,而且被賦予封建社會中人的社會屬性。在這個禽獸王國中,獅王諾勃勒是最高統治者,狼伊桑格蘭等是豪門權貴,而雞貓等小動物是平民百姓。列那狐是個小貴族,它一方面欺凌平民百姓,另一方面又為保存和發展自己的勢力與大動物勾心鬥角。這些詩都可以獨立成篇,但貫串着同一條主線——列那狐與狼伊桑格蘭的鬥爭。作者充分展現了中世紀法國各種力量之間的矛盾和鬥爭。

《列那狐加冕》產生於13世紀中葉,作者不詳。全詩長3千4百行。這部作品裡,列那狐的形象有了明顯的演化。它不再僅僅滿足於獲得食物和報仇,而是具有政治目的,它使用各種手段謀取王位,最後如願以償,併到處遊歷,羅馬教皇也請它去傳授成功秘訣。從此,在它統治下,富人得意,窮人遭殃。

《新列那狐》8千餘行,作於13世紀末,作者雅克馬爾·謝列。敘述列那狐因殺了狼伊桑格蘭的兒子,狼起訴,獅王興兵圍攻它,但它的城堡兩攻不克,最後,獅王無錢開支軍餉,列那狐以實力為後盾與獅王修好、後又因它拐騙獅王和豹、狼的妻子出逃,與獅王重新開戰。它由邪惡、背叛、卑劣、恥辱和舞弊構成的戰艦,由僧侶教士當水手,教皇掌舵。國王的戰艦由各種美德構成。國王雖然獲勝,但他的戰艦失蹤了,所有的人都登上了列那狐的邪惡之艦。最後,羅馬教皇樹列那狐為「世界之王」。

《冒充的列那狐》產生於14世紀上半葉。長達5萬餘行。有兩個互有異同的版本。這部作品揭露階級矛盾,抨擊現存制度,表達了新興市民階級的政治觀點。列那狐是現存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它攻擊貴族和教會,毫不後悔地偷盜貴族和僧侶,對教會財產的神聖性和封建所有權的合理性提出根本懷疑。作品裡,作者以中世紀民眾普遍信服的方式,批判了以「天命論」為依據的封建等級制度,也表現了傾向勞苦人民的立場。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

《列那狐故事詩》生動地展示了中世紀法國封建社會複雜的矛盾和鬥爭,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同時,對封建統治和僧侶教士的暴虐、愚蠢和腐敗也作了深刻的揭露,具有鮮明的反封建傾向。在藝術上,故事詩出色地運用了諷刺手法,充分體現出法國中世紀市民文學的獨特風格,歷來被看作法國古代文學遺產中的珍品。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列那狐故事詩 相關視頻

《列那狐傳奇》宣傳視頻
《列那狐的故事》教育部語文新課程標準推薦篇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