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加州鱸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加州鱸魚

大口黑鱸(學名:Micropterus salmoides)是太陽魚科、黑鱸屬魚類。一般成熟體長在25~35厘米之間,

最大可達50厘米。大口黑鱸身體呈紡錘形,側扁,背肉稍厚,橫切面為橢圓形。口裂大,斜裂,

頜能伸縮齒為絨毛細齒,比較銳利。身體背部為青灰色,腹部灰白色。從吻端至尾鰭基部有排列成帶狀的黑斑。

鰓蓋上有3條呈放射狀的黑斑。體被細小櫛鱗。背鰭硬棘部和軟條部間有缺刻,不完全連續;側線不達尾鰭基部。

第一鰓弓外鰓粑發達,骨質化,形狀似禾鐮,除耙背面外,其餘三面均布滿倒鋸齒狀骨質化突起,

第五鰓弓骨退化成短棒狀,無鰓絲和鰓把。體被細小櫛鱗。背部為青綠欖色,腹部黃白色。尾鰭淺凹形。

主要棲息在水溫較暖的湖泊與池塘淺水處,或水流緩慢的溪流。雄性會挖掘巢穴,並有護衛卵及幼魚之行為。

強烈的領域行為,會攻擊侵入的魚類;生性兇猛,以魚、蝦、蟹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

原產於加拿大和美國。英國、法國、南非、巴西、菲律賓、中國等國家有引種繁殖。

拉丁學名Micropterus salmoides

別 名加州鱸魚、黑鱸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綱硬骨魚綱

亞 綱輻鰭魚亞綱目鱸形目

亞 目鱸亞目科太陽魚科屬黑鱸屬種大口黑鱸

亞 種2 命名者及年代Lacépède,1802保護級別(IUCN)2018年 ver 3.1——無危(LC)

動物學史

大口黑鱸最初是由拉塞佩德(Lacépède)於1802年首次命名為Labrus salmoides。1876年,

納爾遜(Nelson)將大口黑鱸的學名命名為Micropterus nigricans;而在1878年,

喬丹(Jordan)將其學名命名為Micropterus pallidus。最終在1884年,

福布斯(Forbes)將大口黑鱸的有效學名更改為Micropterus salmoides。

形態特徵 播報 大口黑鱸 大口黑鱸(5張) 外部形態:大口黑鱸一般成熟體長在25~35厘米之間,最大可達50厘米。身體呈紡錘形,側扁,

背肉稍厚,橫切面為橢圓形。口裂大,斜裂,頜能伸縮齒為絨毛細齒,比較銳利。身體背部為青灰色,

腹部灰白色。從吻端至尾鰭基部有排列成帶狀的黑斑。鰓蓋上有3條呈放射狀的黑斑。體被細小櫛鱗。

背鰭硬棘部和軟條部間有缺刻,不完全連續;側線不達尾鰭基部。第一鰓弓外鰓粑發達,骨質化,

形狀似禾鐮,除耙背面外,其餘三面均布滿倒鋸齒狀骨質化突起,第五鰓弓骨退化成短棒狀,

無鰓絲和鰓粑。體被細小櫛鱗。背部為青綠欖色,腹部黃白色。尾鰭淺凹形。

可數性狀:背鰭鰭式:D.Ⅳ,Ⅰ-13~15,臀鰭鰭式:A.Ⅲ-9,胸鰭Ⅰ-12-13,腹鰭Ⅰ-15;

側線鱗62~63,側線上鱗7~8,側線下鱗15;鰓粑數6~7;脊椎骨數26~32。

內部特徵:鰾1室,長圓柱形;腹膜白色;腸粗短,2盤曲,為體長的0.54~0.73倍。

棲息環境

大口黑鱸主要棲息在水溫較暖的湖泊與池塘淺水處,喜棲息於沙質或沙泥質且混濁度低的靜水環境,

尤其喜歡群棲於清激的緩流水中。經人工養殖馴化,已能適應稍微肥沃的水質。在池塘中一般活動於中下水層,

常藏身於植物從中。在水溫1~36℃範圍內均能生存,10℃以上開始攝食。正常生活時,

水中溶解氧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溶解氧低於2毫克/升時,幼魚出現浮頭。大口黑鱸對鹽度適應性較廣,

不但可以在淡水中生活,而且能在含鹽量10%以內的成淡水中生活。

生活習性

大口黑鱸是以肉食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剛孵出魚苗的開口餌料為輪蟲和無節幼體,稚魚以食枝角類為主,

幼魚以食橈足類為主。長3.5厘米的幼魚開始攝食小魚,在食物缺乏時,常出現自相殘食現象。

其掠食性強、攝食量大,水溫在25℃以上時,幼魚攝食量可達本身體重的50%,成魚達20%。人工飼養時,

可投餵切碎的小雜魚作銅料;經馴化後,也可以投餵人工配合飼料。

分布範圍

原產於加拿大和美國。通過引種,已廣泛分布於美國、加拿大等淡水水域,尤其在五大湖。

也被引入英國、法國、南非、巴西、菲律賓等國家。中國台灣地區於20世紀70年代引進,深圳、惠陽、

佛山等地也於1983年引進大口黑鱸苗,並於1985年相繼人工繁殖成功。繁殖的魚苗已被引種到中國江蘇、浙江、上海、山東等地養殖。

繁殖方式

大口黑鱸的繁殖季節在3-6月,4月中下旬為產卵盛期。生殖適宜溫度為18~26℃,最適溫度為20~24℃。

性成熟年齡一般為1齡,但以2齡、3齡個體的繁殖效果較好。雄魚用尾挖坑,築建巢穴後,引誘雌魚入巢進行產卵。

當雌魚產後,即被雄魚趕,由雄魚負責守護受精卵孵化。體重1千克的雄魚懷卵量為4~10萬粒。卵具黏性,

但黏着力較弱。脫黏卵為沉性,卵徑1.22~1.45毫米。1年內可多次產卵。水溫在22~26℃時,孵化時間為31~33小時。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 ver 3.1——無危(LC)。

主要價值

大口黑鱸是美國重要的游釣魚類之一,也是一種世界性的游釣魚類。大口黑鱸是一種優質淡水魚類,

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易起捕、養殖周期短等優點,加之肉質鮮美細嫩,無肌間刺,外形美觀,

深受養殖者和消費者歡迎。中國大口黑鱸的年產量一直保持在15萬噸左右,

其中廣東省是大口黑鱸的主要養殖地,年產量占中國國內總產量的60%以上。

大口黑鱸脂肪含量在0.81-6.41%,灰分含量為1.24-1.41%,水分含量為72.12-79.98%,

肌肉中17種氨基酸總量為14.19-16.47%,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4%以上,遠高於草魚、青魚、團頭魴和鯉魚,

但低於養殖的和野生的銀鯧,證明大口黑鱸肌肉蛋白是一種優質蛋白源。[1]

參考資料

  1. 加州鱸魚,搜狗, 202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