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內燃機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北京內燃機學會,成立於1992年8月31日,是位於北京市通州區經濟開發區東區靚麗三街1號的一個社會團體。

基本信息

登記證號: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業務主管單位: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

登記管理機關: 北京市民政局

社會組織類型: 社會團體

活動資金: 50,000 元

活動地域: 北京市

業務範圍: 開展內燃機專業研究、學術交流、科學普及、成果鑒評推廣、專業培訓、諮詢服務、編輯專刊

法定代表人/負責人: 李繼凱

相關資訊

北京內燃機學會召開2005年學術年會

北京內燃機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於2005年12月20日在北京理工大學召開。學會理事及會員代表150餘人參加了會議。中國機械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內燃機學會理事長張小虞,北京市科協學會部龐部長出席了會議並發表講話,理工大學副校長趙長祿致辭祝賀。

會議聽取了馬童立理事長所作的學會2005年度工作報告。清華大學,現代汽車,工業大學,福田汽車,理工大學,北內集團等單位的學會理事,作了有關內燃機行業最新學術和信息的大會交流發言。參會的理事還參觀了理工大學汽車及內燃機實驗室,聽取了有關實驗項目和設備的介紹。

學術年會還分兩個會場分別召開了論文發表會和學會理事會。論文發表會共徵集論文35篇,出版了論文專集。來自中國農大,北京交大[1],北工大,北理工的6名作者在大會宣讀了論文並進行了答疑和技術交流。

理事會聽取了學會辦公室有關成立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推薦《青年科技獎》後選人等重點工作匯報,並對學會工作提出了建議。

北京理工大學舉行中國內燃機學會設計與智能製造青年學術論壇

近日,中國內燃機學會2021設計與智能製造青年學術論壇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線下主會場設在北京理工大學,線下分會場設在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

本次論壇由中國內燃機學會、北京理工大學共同主辦,中國內燃機學會設計與智能製造分會、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聯合承辦,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協辦。論壇以「內燃動力創新型式、先進設計與智能製造」為主題,聚焦動力系統的高效率、低排放、高強化與高可靠性。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龐思平教授,中國內燃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李樹生,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並致辭。論壇開幕式及大會報告環節由中國內燃機學會設計與智能製造分會主任委員、北京理工大學馮慧華教授主持。

大會報告環節,兵器首席科學家商海昆作題為「高強化V型柴油機關鍵零部件設計與製造」的報告,詮釋了零部件設計與製造之間相互制約又相輔相成的關係。北京理工大學左正興教授以「基於微小尺度燃燒及可穿戴的熱電能量轉換技術研究」為題,講解了可為微型設備與可穿戴設備供能的熱電轉換技術以及微小尺度燃燒技術。

中船711研究所焦亞飛、兵器第七〇研究所李海鷹、北汽動力研究院張靜、天津大學王滸、浙江大學[2]劉金龍、重慶大學康哲、武漢理工大學余永華、大連海事大學黃若軒、伯明翰大學徐宏明、周泉、北京理工大學賈博儒、章振宇、羅慶賀圍繞高強化低摩擦機型零部件、微小尺度熱能轉換裝置、汽油機高效燃燒系統、新型配氣機構與新型直線內燃動力等先進設計理論,柴油機惡劣工況改善、發動機健康管理、異常燃燒調控、數據驅動建模等先進設計方法等主題作邀請報告。邀請報告環節分別由中國內燃機學會設計與智能製造分會秘書長吳晗副教授、711所研發中心總工梁剛高級工程師、兵器第七〇研究所王根全高高級工程師、昆明理工大學雷基林教授主持。

本次論壇受到內燃機行業工作者的廣泛關注,中國內燃機學會設計與智能製造分會30餘家委員單位人員參加線上會,線下參會120餘人,線上累計參會人數達5000餘人,並在中國內燃機學會官方視頻號進行全國直播。論壇的舉辦,進一步加強了全國內燃機青年科研工作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我國內燃機行業預測設計與智能製造等新技術進入新發展階段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