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市萬安公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市萬安公墓

中文名: 北京市萬安公墓

外文名: Beijing Wanan Cemetery

別 名: 李大釗烈士陵園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區香山東萬安里1號

始建時間: 1930年

對外服務電話: 墓地:62591545 骨灰堂:62591355

李大釗烈士陵園預約參觀:62591044

北京市萬安公墓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香山東萬安里1號,是北京最早建立、歷史最長的現代公墓,原名「北平香山萬安公墓」,西倚香山,北近臥佛寺、植物園,東望玉泉山、昆明湖,南至西山八大處,眾多名勝之區環列四周。此地「山脈由崑崙來龍,形勢無美不備,蓋又合於一般之有風水觀念者,誠天成地就之大吉壤也」,為風水福地和建設公墓之最宜地點。[1]

歷史沿革

1930年,由曾任北洋政府交通部司長的蔣彬侯和曾任北京禁煙局第九分局局長、恒生營造廠經理的王榮光合作創辦。 1938年春,王榮光次子王明德繼承父業,因蔣彬侯撤資退股,於1940年改組萬安公墓,任總經理,管理公墓的一切事務。 1960年11月9日,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同意民政局接管萬安公墓。同年11月24日,萬安公墓由北京市民政局殯葬管理所正式接管,結束了「私立北平(京)市香山萬安公墓」的歷史,開啟了萬安公墓事業發展的新階段。 1983年10月29日,李大釗烈士陵園落成於萬安公墓內,牽引着萬安文化的挖掘和傳播。 1993年起公墓由正科級轉為正處級殯葬事業單位,並開始與周邊單位開展土地租賃及合作經營。

業務現狀

萬安公墓占地面積216畝,其中自有土地130畝(國有劃撥,已辦理不動產權證書),其餘為合作土地。 萬安公墓是面向廣大市民群眾的經營性殯葬單位,承擔着推進殯葬改革、落實殯葬惠民政策、保障群眾基本喪葬權益、滿足群眾多樣性殯葬需求、實現自身積累發展的職責和任務。 主要服務項目:骨灰安葬、骨灰安放、墓碑製作,葬後服務,喪葬用品服務,經營花圈、壽衣、鮮花等。 主要葬式:1.傳統墓葬:骨灰墓;2.立體節地葬:骨灰廊葬、骨灰牆葬、骨灰亭葬(壁葬);3.生態節地葬:骨灰生態安置區(待改造);4.骨灰寄存:骨灰堂骨灰寄存。

服務理念

萬安公墓位於風景秀麗的香山腳下,墓園布局美觀,建築中西合璧、典雅別致,自然人文景觀和諧統一,且名人墓地眾多,文化底蘊深厚。李大釗、王以哲、朱自清、戴望舒、董海川、曹禺、啟功、董竹君、容國團、馮友蘭、季羨林、任繼愈、周汝昌、魏巍、南仁東等大批社會各界名人營葬於此。現為「全國殯葬改革示範單位」、「全國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範單位」、「全國殯葬工作先進集體」。多年來,萬安公墓秉承「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理念,恪守「節約土地、保護環境、適應市場、規範服務、滿足需求」的服務方針,提供墓穴租用續租、骨灰寄存取走、墓型設計、碑文製作、喪葬用品銷售、老墓維修、祭掃服務等殯葬服務項目,提供節地生態安葬和文明肅穆的骨灰安葬及追思儀式,滿足了服務對象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喪葬需求,服務管理水平和行業形象不斷提升,深受社會各界好評,成為首都北京「惠民殯葬、公益殯葬、綠色殯葬、科技殯葬、陽光殯葬、人文殯葬」的名片。

保護措施

2021年3月,被北京市文物局確定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李大釗烈士陵園

李大釗烈士陵園,坐落在北京香山東南萬安公墓內,占地2200平方米,由中共中央批示修建,落成於1983年10月29日。園內迎面是李大釗烈士漢白玉雕像,雕像後是李大釗烈士夫婦墓,墓後是青花崗石紀念碑,碑的正面鑲刻着鄧小平同志書寫的題詞,背面是中共中央撰寫的碑文。園中保存有1933年李大釗烈士公葬地址原貌及當時一同埋入墓穴的李大釗烈士墓碑。陵園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北京市社會大課堂中小學課程教學活動實驗基地、北京市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發揮着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社會大課堂教學實驗、紅色文化風景遊覽、處級幹部教育培訓等四個方面的綜合功能,集紀念、教育、宣傳、遊覽於一體的生態化、現代化、人文化陵園,弘揚革命傳統,傳播紅色文化,服務社會大眾,發揮重要的宣傳教育功能。  

馬占山墓

馬占山墓在萬安公墓內之西部。墓碑與墓蓋均為漢白玉石所制。坐西朝東,陽面銘文:「馬府君諱占山之墓,公元一九五O年歲次庚寅十二月七日謹立」。 馬占山將軍,吉林懷德縣人。生於1887年,卒於1950年。享年63歲。曾任國民黨東北挺進軍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率先抗戰,在江橋戰役中,消滅日本侵略軍1500人。  

參考來源

  1. [1],北京陵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