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原為中央軍委子弟學校,1952年在周恩來羅榮桓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切關懷下建立,聶榮臻元帥用新中國的誕生日為學校命名。

學校於1992年提出並實行「國有民辦」辦學體制改革,自此,學校得到快速發展,成為師資力量雄厚、環境設施一流、辦學質量優秀的現代化學校,享譽京城內外。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2009年底,學校回歸公辦。 2011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深化基礎教育學校辦學體制改革試驗項目學校。」

學校占地234畝,建築面積15.6萬平方米,現有107個教學班,4600餘名學生,是一所擁有初、高中的完全、優質中學[1]

學校榮譽

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下,十一中學得到了不斷發展,享有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和較高知名度,作為崇文區重點中學,得到了社會特別是崇文百姓的認可,多年來,先後獲得全國「手拉手」先進校、首都文明單位、「九五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課題全國先進實驗校」、「九五國家級課題—教學策略應用研究先進校」、北京市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先進單位、科研先進、北京市體育傳統項目(田徑、籃球)學校、北京市對外開放學校、崇文區人民滿意學校、全國民主管理先進學校、全國創建綠色學校活動先進學校、北京市高中示範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範校、北京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北京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北京市藝術教育金帆獎、北京市電化教育先進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校等,並成為國家教育部中央教科所等10餘個單位各級各類教育課題項目的實驗學校。2006年和2007年,在由北京晨報新浪教育頻道等多家媒體共同組織進行的「京城教育調查」活動中,該校先後被評為「北京市最具影響力的中學」、「市民滿意度最高的中學」、「畢業生最具競爭力的中學」[2]

管理特色

教育上,堅持教育的主體性,實施不被拒絕的教育。着力於培養志遠意誠、行圓思方,即志存高遠、誠信篤志、行為規範、思維活躍的民族脊樑和社會棟樑。

教學上,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創造條件努力讓教室成為學生最喜歡的地方之一,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重視教學常規,敬重教學規律,通過學科教學改革,貼近學科學習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調整教學關係,減少講和聽,增加說與做。堅持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多元發展,實現學生多向成才。

科研上,着眼教育教學規律,立足身邊問題,努力將基礎教育領域方向性的課題與教育教學實際相融合。關注當今世界、現代中國教育改革潮流和發展趨勢。將項目研究作為學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從自己的「痛」開始,從「困惑」和「抱怨」里尋找項目研究的課題。

管理上,強調溝通與協作,通過梳理並改造流程,明確邊界,理清流程,細化常規,使管理工作簡單化,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

實施國際化戰略,高水平、高定位將學校建設成為國際化學校。豐富課程資源,打造教師隊伍,搭建發展平台,努力培養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和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一流人才。

學校發展

今天,隨着金魚池小區的危房改造,為了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區委區政府投資又在這一地區為十一中興建了一座嶄新的現代化新校園。獨特的設計引起強烈反響,特別對11中的廣大師生和家長,更是巨大的鼓舞,全校上下決心把新學校建設成獨具特色、高品位的現代化學校,不辜負黨和各級人民政府對我們的期望。一年來學校師生匯同北師大的教授、文化設計公司一道對學校,進行了通盤考慮和總體設計,引入了形象識別系統(CIS)。在新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共同設計了新的校標、校徽、校園環境建設、學校公關與宣傳系統、辦公系統等,這些外在的東西與學校的辦學理念、學生行為守則、教師管理條例等軟件系統形成一個整體,有機地融合,我們決心把11中建設成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現代化、國際化的學習化學校。

視頻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 相關視頻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直播回放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2016屆初三學生畢業典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