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分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分校原圖鏈接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分校比鄰世界文化遺產天壇公園。1998年,學校在改革大潮中應運而生,靈活的辦學機制、科學的學校管理、優秀的師資隊伍、先進的辦學條件,保持了學校持續穩定發展。十多年來,學校充分運用多元智能理論,確立了「以人為本、智能管理、和諧發展、全面育人」的辦學思想;形成了「和而不同、共融共生」的教育格局,實施關愛教育,用愛喚醒教育人性;確立了「承認差異、尊重個性、開發潛能、因材施教、抓差促優,整體發展」的辦學理念,促進了學生的健康發展,形成了學校特色。 學校先後獲得「首都文明單位」 、「全國中華美德教育行動示範學校」 、「北京綠色學校」 、「北京健康促進學校」 、「北京市科技教育示範校」 、「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北京市課程改革先進學校」 、「全國多元智能課題先進校」等稱號。在全國、市、區多項競賽中,學校共獲得團體獎106項,個人獎1100多人次,占學生總數的30%。中考成績始終名列全區第一集團,顯現出全面發展、辦有特色的成果[1]

德育建設

習德移情旨為育人,學校開展年級組長、班主任系列培訓,堅持班主任例會制度,開展班主任案例分析會,加強對班主任常規工作的檢查和落實,做到五到位。2、重視師德建設,組織實施關愛教育,開展導師制、小組合作制;重視全員育人。3、根據《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和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學校制訂了《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實施方案(德育校本課程體系)》,以單元的形式以活動為載體開展系列教育活動。4、建立心理諮詢室配備專兼職教師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5、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成立家長委員會,建立網絡平台。全面實施管理和教育。6、學校組織體育、文藝、科技、衛生各種社團、興趣小組,全面開展素質教育,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教學科研

校以課改為方向,以關愛為靈魂,打造課程文化,建構教學特色。辦學之初,學校提出「適應市場、服務教育、創新育人」的辦學思想,和中央教科所合作開展主體性教學研究、差異教學(常態分班異步分層教學)研究,住宿生的初試社會教育研究、無土栽培驗證性試驗研究、科技活動課的示範研究、審美教育研究,青春期健康教育研究,研究成果顯著獲國家「九五」課題先進校。2002年,學校承接國際「多元智能課題研究」「首都青少年愛水行動」項目,為學生創設和諧的育人環境、健康的心理環境、豐富的課外活動,選擇和創設多種多樣的適宜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以及手段。運用多種智能,融合各種課堂教學,形成了多元的融合的課堂教學模式。2006年落實新課改,進一步提出了「承認差異、尊重個性、開發潛能、因材施教、抓差促優、整體發展」的辦學思路,倡導「關愛是教育的最重要模式」。在師生中實施「一二三四五」教學方略。使關愛教育的思想明確化、具體化和系列化。實施「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形成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鞏固和提高為重點的教學流程。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幹部教師學生的三個捆綁、採用「四清」方式解決基礎知識的落實問題。運用興趣驅動策略、自我意識策略、個性展示策略、多元評價策略、能力遷移策略等五個教學策略,深入推進小組合作制學習以及導師制. 大力開發校本課程。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開發特色課程。學校重視教師培訓,開闢一條教師發展的新路。學校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學習理論、轉變觀念、指導工作、研究課題、解決實際問題。建立起內外兼容、職能結合「師德、文化、教研、科研」為一體的培訓網絡。全體教師樹立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興趣、關注學生情感、注重過程性的和全面的評價等五點教學新理念。

學校設施

校園面積13.5畝,建築面積7000多平米,操場面積3000多平米,具有200米塑膠跑道,四個草坪籃球場,兩個草坪羽毛球場,體育設施齊全、校園環境整潔優美。走進校門呈現眼前的是兩幅具有生活氣息的壁畫和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延伸的是展示師生活動的靈犀園長廊;校園雖小,小中見大,小中見美,充滿了文化氣息。學校有教學樓一座,具有18個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兩個學生計算機房,四個現代化設備齊全的理化生實驗室,一個立體的現代化的天文歷史綜合教室,一個現代化影像播錄室,一個電子手工製作室,一個模型俱樂部,一個體能測試室。兩個電聲音響齊全的音樂教室,一個供學生動手操作實踐的機器人工作室,一個生物組培實驗室,一個多功能活動室。學校教育教學設備齊全,特色鮮明[2]

視頻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分校 相關視頻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分校開學典禮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分校特色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