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千佛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千佛寺位於重慶境內建於明代,寺名三次更改。寺內有1000座佛像,故此得名,該寺始建於明代,距今有400多年歷史。

中文名:千佛寺

地理位置:重慶南岸境內

著名景點:萬佛殿

始建於:明代

歷史起源

千佛寺與獅子山慈雲寺毗鄰,多次培修,其寺名先後更改三次,初名大乘寺(保存的花缸上刻有大乘寺三字),清咸豐年間更名興隆寺(法器鐵磬上刻有興隆寺,咸豐辛亥年住持本順造),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年更名千佛寺(因大雄寶殿兩側供有高約8寸佛像1000尊,故名)。

規模之大

千佛寺位於中國.重慶.南濱路,嘉陵江長江兩江交匯之處,重慶市南岸區石溪路正街38號。

千佛寺,建築面積5600平方米,雄偉壯觀,設有山門殿、韋陀殿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萬佛殿、地藏殿、財神殿、藥師殿、五方文殊殿、鐘鼓樓及兩序僧寮。

千佛寺屬於重慶兩江新區CBD核心區域,南濱路風景區重要景區,是觀賞重慶朝天門碼頭和大劇院的最佳位置。

三次更名

千佛寺最初並不叫「千佛寺」,歷經400多年,寺院名字經過了三次修改。最開始的名字叫『大乘寺』,原來寺里有座花缸,缸里就刻着這三個字,在清咸豐時寺院曾改名叫「興隆寺」,在清朝末年才定名為「千佛寺」。千佛寺名字的由來,真的是因為寺院裡的1000尊佛像。

南無覺悟本佛、南無修樂佛、南無散疑佛……最初以為這1000尊佛是一個樣子的,走近細看卻不是,每尊佛像的身份都不一樣,他們手拿的法器也各有不同,神態各異,讓人愈發覺得莊嚴壯觀,如今寺院名字由此而來。

寺內佛像

雖然說千佛寺因大雄寶殿內的1000尊佛像而成名,但千佛寺里的佛像遠不止1000尊。仰瞻法像之莊嚴,環顧殿閣之恢宏,默睹香煙之繚繞,欣觀千佛寺之瑰美,不覺有心靜慮息、飄然出塵之感[1]。尤其是佇立紫竹林側,注視歷代高尼圓寂後安寢之塔林,悠悠往事引人慨嘆,使人陡生思古幽情。

千佛寺有尼眾10餘人,由重慶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釋常慧法師主持。

千佛寺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在兩江之側已度過了400多個年頭,因為經過多次培修,又曾被改用為廠房,所以院內古蹟並不多,但歷史的停留總會讓我們有足跡可尋。繞過大雄寶殿,在殿外的一個小院角里,有三塊圓柱形的石頭重疊擺放一邊。

別看它們質樸平實,這三塊石頭卻是明朝古物。常慧法師用手輕輕掃開上面的塵土,石頭面上居然露出了簡單的花紋。很久以前,寺里的大殿房屋都是用大木柱支撐的,而這些石頭就是木柱的柱礎,這是明朝時期遺留下來的。

在藥王殿外門邊的牌匾,便說這塊牌匾原本是寺院房屋樑上的一塊木頭,它隨着寺院經歷了多少個年代已無法追溯,如今僧人們將它改為牌匾,刻字刷漆,讓它永遠保留在寺內。在寺院樓廊上,大雄寶殿上方的紅色格子木窗甚是好看。

這木窗從千佛寺在明代嘉靖年間修建時起便在了,算下來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是寺內較為久遠的古蹟。

建築特色

南濱路上有三個比較知名的佛教寺院,一是僧尼同修的「慈雲寺」,49年後被改建成南岸街道纖維廠。

2005年5月,香港旭日集團董事長捐資1200萬元,歷經三年,於2008年6月11日修復後,重新開放;二是大夏國王明玉珍部將鄒興修建的「大佛寺」,49年後,寺廟和佛像被搗毀,大量文物流失,所有珍貴經書付之一炬,惟存江邊大佛及已搖搖欲垮的五佛殿;三就是這個尼眾叢林「千佛寺」了,千佛寺在49年前有尼眾80多人,可謂盛極一時,49年後人數減少為20多人,後寺院被占用,改建成一個街道工業加工廠「紅星塑料廠」,師父們失去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源和棲身之地,只能被迫脫下僧衣,還俗參加勞動改造。6人留在了這個塑料廠勞動,另有10人參加了慈雲寺的纖維廠的勞動。

在主城區的尼眾叢林除了「千佛寺」,還有南岸五公里的「觀音寺」和渝中區中華路楊柳街上的「能仁寺」,所以說主城區只有一座尼眾叢林是不對的。

宗教活動

千佛寺為重慶僅存的4間寺院之一。

千佛寺與毗鄰的中國惟一僧尼同寺的「慈雲寺」、小說《紅岩》中早期重慶中共地下黨的刊物《挺進報》舊址等宗教、歷史文化遺址,成為了重慶旅遊文化的一大亮點。「文革」期間,佛像毀,經書焚,殿堂改作紅星塑料廠廠房。

1987年底,塑料廠遷出,寶殿重光。1988年初經政府批准,千佛寺正式對外開放,千佛寺正式列為宗教活動場所,成為遊人參觀遊覽的勝地。千佛寺還有全重慶市唯一供奉萬佛的萬佛殿,清靜莊嚴,金碧輝煌。

千佛寺因地勢而建,在大雄寶殿旁徐步迂迴木梯而上,就來到了千佛寺的建築中心,遠處一望,嘉陵江與長江的兩江美景盡收美景,莫不令人心曠神怡。再往前幾走,便是後山的大悲殿。踱進山門,遍歷大雄、韋陀、大悲、普賢、文殊、藥王及古佛七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