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東師範大學(校園風光)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教育在線 的圖片

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研究所具有悠久的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初大夏大學時期。謝六逸、吳澤霖、羅永麟、陳勤建和仲富蘭等學者為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1]的學科發展立下了開拓之功,並奠定了敏銳、穩健和務實的研究傳統。2009年,社會發展學院人類學與民俗學研究所正式成立。2012年,民俗學研究所成立,田兆元教授擔任首任所長。現任所長為徐贛麗教授。目前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研究所已經成為國內外民俗學科研、教學、人才培養和應用諮詢的重要基地。

教學科研團隊

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擁有高水平教學科研團隊,在國內同類研究機構中科研力量和學術水平均位居前列,現有專兼職教師和專職研究人員10人,其中教授3人(田兆元、徐贛麗、李明潔)、兼職教授[2]1人(唐忠毛)、副教授2人(范長風、王均霞)、講師1人(中村貴)和專任助理研究員1人(游紅霞)。研究所下設「民俗社會文化聯合研究中心」(與內蒙古師範大學合辦)、「區域文化資源與應用研究中心」(與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合辦)兩個研究機構,不定期出版《民族民間文化論壇》學術集刊。

主要研究方向

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都市民俗研究、民間文藝學與神話學、民俗旅遊研究、手工藝研究、經濟民俗學、生態民俗學、宗教民俗學、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公共民俗學等。本所教師已出版學術專着幾十部,有影響的學術論文上百篇,並先後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及省部級項目多種,其中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東海海島民間信仰譜系研究 」、「災害記憶傳承的跨文化比較研究」、「三江源自然資源保護之社區參與行動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神話發展史」、「基於消費需求導向的傳統工藝當代傳承路徑研究」、「民族文化的村寨依託與保護研究」、「佛教中國化的民間與民俗向度研究」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跨國民族問題研究」等;省部級項目及其他委託項目多項。

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研究所目前擁有民俗學專業碩士點和博士點,並招收民俗學博士後研究人員和訪問學者。本所專業課程設計為學生提供民俗學學科理論知識和田野調查方法的系統訓練,並在人才培養上注重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和支持學生的田野考察與學術交流,由本所研究生組織的「海上風都市民俗學論壇」已成功舉辦四屆,吸引了國內幾十所高校青年學者參與。同時本所積極推動民俗博物館建設,並以此為依託開展公共民俗學實踐,由我所師生倡導的節日校園民俗活動得到了國內二十餘所高校的響應,由本所師生策劃的海派剪紙、農民畫、土布和年畫等民俗藝術展覽在校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合作交流

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研究所與國內主要民俗學研究機構以及日美等國和地區的民俗學者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先後邀請國內外着名學者舉辦「現代日本民俗學的理論與方法」、「民俗傳統與當代社會——中美民俗研究的對話與交流」、 「海洋文化研究」和「性別與民俗」暑期學校,並與東京大學、神奈川大學、關西學院大學、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等高校和研究機構作,為本所教師和學生提供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台。

視頻

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研究所 相關視頻

華東師範大學宣傳片
華東師範大學採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