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卡西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卡西爾
出生 1874年7月28日
國籍 德國
職業 哲學家、文化哲學創始人
知名於 馬堡學派的集大成者
知名作品 《自由與形式》
《神話思維的概念形式》
《語言與神話》
《人論》
《符號形式的哲學》

恩斯特·卡西爾(Ernst Cassirer,1874年7月28日-1945年4月13日),

生於波蘭弗羅茨瓦夫(中文譯為布雷斯勞)一個猶太家庭,,於1939年成為瑞典公民,逝世於美國紐約

受學於馬爾堡新康德主義傳統,卡西爾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文化哲學

此外,他亦撰寫了一系列關於認識論科學論哲學史的著作。

早年受業於新康德主義馬堡學派首領柯亨

儘管常被看成是繼柯亨、那托普之後新康德主義的馬堡學派主要代表人物,「馬堡學派的集大成者」,

「但實際上他與柯亨等人在很早就有不小的分歧,正如邏輯經驗論的著名代表人物卡爾納普後來曾經指出的,

卡西爾的哲學觀『不是正統的新康德主義,更多的是受到了近晚以來科學思想發展的影響。」

卡西爾哲學的一大特色是新康德主義,通過其符號形式的哲學,將康德的知識論視角和馬爾堡學派對自然科學的關注擴展到文化哲學的層面去。

進一步考慮卡西爾所處理過的論題,便可以辨認出卡西爾哲學思想逐步發展的不同階段,

他從知識論的問題出發,經過文化哲學,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哲學人類學,最終引向一種反對法西斯主義的國家哲學學說。

目錄

1個人作品

2哲學思想

3社會評價

個人作品

《自由與形式》(1916)

《神話思維的概念形式》(1922)

《語言與神話》(1925)

《人論》(1944)

哲學思想

卡西爾主張哲學主要不是研究認識對象,而是認識的方式,因為客觀世界只是"先驗原則"和經驗現象的結合。

他還強調擴大康德批判方法的應用範圍,變康德"靜態"的理性批判為"動態"的理性批判,以便容納更豐富、更廣闊的人生經驗。

卡西爾的哲學思想是一種人類文化哲學,是從探討人和人類文化本質入手來展開全部思想體系的。

他認為人是符號的動物,文化是符號的形式,人類活動本質上是一種"符號"或"象徵"活動,

在此過程中,人建立起人之為人的"主體性"(符號功能),並構成一個文化世界。

語言神話宗教藝術科學歷史都是符號活動的組成和生成,彼此表示人類種種經驗,趨向一個共同的目標--塑造"文化人"。

同語言一樣,藝術是從人類最原初經驗的符號化--神話中分離出來的獨立的符號形式,

藝術同其他的符號形式一樣是人的一種行為方式和把握世界的方式,

其獨特性在於藝術是對自然和生活的發現,對自然和生活所作出的新的探討和解釋,美的形式是一種自由主動性的產物。

由於每一件藝術品都是一種生命的形式,都有一個直觀的結構,意味着一種理性的品格,因而藝術品應該具有"審美的普遍性"。

卡西爾強調藝術是生命形式的符號化表達,

讀者通過閱讀參與藝術家的創造過程,

通過對藝術品的直觀對其所表達的生命形式進行把握,

使人的整個生命都發生運動和顫慄,從而更新自己的生命。

審美價值的本質不僅是要激發起某種情感,而是要由所激發的情感洞見這種情感的本質,洞見一種生命形式,

再由這種生命形式去統承由藝術所產生的激情,從而達到一種自由自主的境界,最終實現生命的解放。

他提出了」情感符號說「。這是西方符號論美學包括美術在內的藝術本質的解釋。

他提出」符號化的思維和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生活中最富於代表性的特徵「」所有這些文化形式都是符號形式「。

社會評價

卡西爾的理論後來被美國哲學家、美學家蘇柵·朗格卡西爾的符號論在他的學生和後繼者 蘇珊·朗格 那裡得到了系統的完成。

她揚棄了卡西爾關於藝術的一切外部前提,僅把藝術限制在情感形式上。

從而形成了20世紀較有影響的一個美學流派--象徵符號美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