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祥寺賞牡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吉祥寺賞牡丹》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的詩

《 吉祥寺賞牡丹》宋代詩人蘇軾的詩詞

與蘇詩一樣,蘇詞中也常常表現對人生的思考。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增強了詞境的哲理意蘊。蘇軾雖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夢,但並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着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1]

詩詞原文

《 吉祥寺賞牡丹》[2]

[宋] 蘇軾

人老簪花不自羞,

花應羞上老人頭。

醉歸扶路人應笑,

十里珠簾半上鈎。

賞析

詩人賞花開心,飲酒助興。喝得酩酊大醉,一路磕磕絆絆,頭上又滿插鮮花,活脫脫的一副傻態,自然會引得別人的圍觀和鬨笑;何況他又不是一般平民,而是一州的長官,能不教十里紅樓卷珠簾,萬人空巷爭觀看嗎?

人老簪花,非常人行止;人老簪花不自羞,更非常人心境。寫吉祥寺牡丹之嫵媚醉人,不執直筆,卻從非常之趣興出,可謂深得六一先生「返照波間」之真昧。

醉歸扶路人應笑,妙在一個「應」字。簪花老人扶路醉歸,其態確實惹人笑。但是一個「應」字卻在笑與沒笑之間拈出懸念。--應是無人笑罷。因為此時的杭州已是十里珠簾半上鈎,一城人的心神俱被春色與花景拘了去,還有誰會注意一個醉歸的老人呢?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人們常說:「這個人傻得可愛」,看到此句,能不讓啞然失笑乎。人家蘇軾可不是傻啊,可愛卻是真的。蘇軾作詩,常常從人們想象不到地方入筆,這和蘇軾瀟灑不羈的個性有關,別人不敢寫蘇軾就敢寫。這兩句的意思是:我老了,但我還是喜歡把花插在頭上,我一點也不害羞,倒是花兒害羞了。讀完此句,一個樂觀豁達的蘇軾鮮活而鮮明地展示於大家面前。

這兩句還有另一個層面的意思。面對吉祥寺盛開的牡丹,作者不從正面描寫,卻從另外一個獨特的視角切入。雖然沒有正面說吉祥寺牡丹之美麗,但從蘇軾往頭上插花的動作和心語,不就感受到了嗎。

「醉歸扶路人應笑,十里珠簾半上鈎。」上兩句是寫蘇軾賞牡丹花之樂,往頭上插花之趣。這兩句轉到醉歸上,其實是和上兩句一脈相承的,賞花和賞花後歸來,心境上是相通的,心情上是遞進的。從更深層次上表現出蘇軾曠達的性格,樂觀忘憂的人生態度。

大家看看這幅場景吧:蘇軾喝得酩酊大醉,一路上東倒西歪,瞧,頭上還插着牡丹花。好傢夥,十里長街的珠簾一半都挑起來了,人們勾着,頭,捂着嘴,爭相看着醉歸的蘇軾。[3]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4]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蘇軾的詩現存約兩千七百餘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5]

視頻

《百家講壇》 蘇軾(一)人見人愛蘇東坡

蘇軾趣味介紹

參考資料

  1. 蘇軾 頭條百科
  2. 《 吉祥寺賞牡丹》 詩詞文句網
  3. 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賞析 詩詞文句網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3-26 01:03
  4. 蘇軾簡介 古詩文網
  5. 蘇軾生平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