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同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同罪

漢語詞彙,拼音tóng zuì,釋義為同樣的罪行,同樣的罪名,同等的罪行;同樣的過失;同樣論罪,同樣受到處罰。 中文名 同罪 拼音 tóng zuì 注音 ㄊㄨㄙˊ ㄗㄨㄟˋ 解釋 同樣的罪行;同樣的罪名

解釋

1、同樣的罪行;同樣的罪名。同等的罪行。2、同樣的過失。3、同樣論罪;同樣受到處罰。 [1]

出處

左傳·襄公六年》:「同罪異罰,非刑也。」《後漢書·桓譚傳》:「一事殊法,同罪異論,奸吏得因緣為市。」《魏書·食貨志》:「 高祖 延興 三年秋七月,更立嚴制,令一準前式,違者罪各有差,有司不檢察與同罪。」宋·陸游 《南唐書·江文蔚傳》:「同罪異誅,觀聽疑惑。」宋·米芾寄雪郎中彭紹》詩之二:「張顛柳頗同罪,鼓吹俗子起亂離。」《左傳·昭公七年》:「吾先君文王,作仆區之法,曰:「盜所隱器,與盜同罪。」《晉書·刑法志》:「其見知而故不舉劾,各與同罪……其不見不知,不坐也。」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即召司市官吩咐傳諭禁止:『若有小兒再歌此詞者,連父兄同罪。』當夜回宮無話。」《野叟曝言》第六七回:「眾人都道說那裡話,王子犯法,庶民同罪,這是因姦殺命的事,既犯到官,還有活命的嗎。」 田漢謝瑤環》第五場:「你們休得猖狂,豈不聞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視頻


參考資料

categorg:+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