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寬
吳寬

原圖鏈接原圖地址


大明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
籍貫 直隸蘇州府長洲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原博,號匏庵
諡號 文定
出生 宣德十年(1435年)
直隸長洲縣
逝世 弘治十七年(1504年)
京師
出身

成化八年壬辰科進士及第

著作
  • 《匏庵家藏集》等

吳寬(1435年-1504年),字原博,號匏庵。直隸長洲縣(今江蘇蘇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散文家、書法家。成化八年狀元,孝宗武宗兩代帝師。弘治年間官至禮部尚書[1]

生平

吳寬生於宣德十年(1435年),成化八年(1472年)連中會元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侍講東宮,秩滿,進詹事府右諭德。孝宗即位,遷左庶子,預修《憲宗實錄》,進少詹事兼侍讀學士。

弘治八年(1495年)擢吏部右侍郎,因繼母去世,丁憂去職。吏部有缺,孝宗命虛位以待。守喪期滿,還任,轉左侍郎,改主管詹事府。

弘治十六年(1503年),進禮部尚書,已年屆七旬,數次稱病告老,均為孝宗慰留,次年卒於任內。

文定明史》(卷184):吳寬,字原博,長洲人。以文行有聲諸生間。成化八年,會試、廷試皆第一,授修撰。侍孝宗東宮,秩滿進右諭德。孝宗即位,以舊學遷左庶子,預修《憲宗實錄》,進少詹事兼侍讀學士。弘治八年擢吏部右侍郎。丁繼母憂,吏部員缺,命虛位待之。服滿還任,轉左,改掌詹事府,入東閣,專典誥敕,仍侍武宗東宮。宦豎多不欲太子近儒臣,數移事間講讀。寬率其僚上疏曰:「東宮講學,寒暑風雨則止,朔望令節則止,一年不過數月,一月不過數日,一日不過數刻。是進講之時少,輟講之日多,豈容復以他事妨誦讀。古人八歲就傅,即居宿於外,欲離近習,親正人耳。庶民且然,矧太子天下本哉?」帝嘉納之。十六年進禮部尚書,余如故。先是,孝莊錢太後崩,廷議孝肅周太後萬歲後,並葬裕陵,祔睿廟,禮皆如適。至是,孝肅崩,將祔廟,帝終以並祔為疑,下禮官集議。寬言《魯頌·宮》、《春秋》考仲子之宮皆別廟,漢、唐亦然。會大臣亦多主別廟,帝乃從之。時詞臣望重者,寬為最,謝遷次之。遷既入閣,嘗為劉健言,欲引寬共政,健固不從。他日又曰:「吳公科第、年齒、聞望皆先於遷,遷實自愧,豈有私於吳公耶。」及遷引退,舉寬自代,亦不果用。中外皆為之惜,而寬甚安之,曰:「吾初望不及此也。」年七十,數引疾,輒慰留,竟卒於官。贈太子太保,謚文定。授長子奭中書舍人,補次子奐國子生,異數也。寬行履高潔,不為激矯,而自守以正。於書無不讀,詩文有典則,兼工書法。有田數頃,嘗以周親故之貧者。友人賀恩疾,遷至邸,旦夕視之。恩死,為衣素一月。

墓葬

吳寬葬於木瀆西花園山

著作

吳寬著有《匏庵家藏集》、《書經正蒙》、《平吳錄》等,又有《家藏集》77卷。於書無所不讀,遍讀《左傳》、《漢書》,尤喜蘇軾文,《明詩評》說:「文定力掃浮靡,一歸雅淡,詩如楊柳受風,煦然不冽。」[2]

吳寬工書法,草書皆善,尤工行書,承蘇軾筆意邢侗在《來禽館帖》:匏翁吳中前輩,行誼擅絕,不直文翰之工爾也。書法法蘇學士,濃顏厚面,祛去吳習。[3]

其他

  • 吳寬曾在宋人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上跋文:「燕山張著以此圖為張擇端筆,必有所據。至後人,乃以擇端作於宋宣政間。今畫譜具在。當時有如斯人斯筆。而獨遺其姓氏,何耶?大卿珠朱公,鑶此畫久矣!余始獲展閱,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龍間,但少塵土撲面耳。朱公云:此圖有『稿本』!在張英公家。蓋其經營布置,各極其態,信非率易所能也」。該篇跋文前有,原博;後署名下有,吳寬,印各一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