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郭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郭魚照片來自
黑邊吳郭魚照片來自

吳郭魚 (Tilapia) 外觀酷似海水鯛類,又名吉利慈鯛,原產於非洲,現於台灣全島低海拔的河川湖泊皆可見。屬於慈鯛科 (Cichlidae) 之熱帶魚類,全世界共有 100 多種,其中可以當做養殖對象的約有20 種。

吳郭魚不但是目前台灣主要淡水養殖魚類之一,也是世界性的重要養殖魚種,目前約有 85 個國家地區從事養殖,在提供全人類動物性蛋白質的舞台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1]


分類階層

分類階層 中文名稱 拉丁文名稱

  • 界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abrata
  • 綱 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 目 鱸形目 Perciformes
  • 科 慈鯛科 Cichlidae
  • 屬種 吳郭魚 Tilapia zillii[2]


命名由來&引進

吳郭魚屬慈鯛科(或口孵魚科),本科原產於非洲,全世界共有一百多種。而後進入印度及錫蘭再引進東南亞印尼、泰國等地。1946年由吳振輝及郭哲彰二位引進本省試養,故名之為」吳郭魚」,後來各單位陸續引進許多不同種的慈鯛魚類,並透過雜交而培育出許多品系,發展至今為重要之淡水養殖魚。[3]


形態特徵

體側扁,有8~9條橫紋,其主要特徵是背鰭後方具黑斑。體色呈棕綠帶虹彩,腹部前端為紅色。尾鰭呈截形。


生態習性

為次級淡水魚,屬廣鹽性魚類,對環境適應力強,污濁的水質也能存活。由於吳郭魚都是雜食性、繁殖力強且成長快,所以容易迅速繁衍。又因吳郭魚耐污染、或廣鹽性或耐低溫,幾乎可以生存於臺灣各地的中下遊河川。再加上有護卵和護幼魚行為、領域性強且通常比臺灣溪流原生魚種的體形大,因此一旦進入養殖池外的水域,往往傷害當地水域的原生魚種,並迅速發展族群,進而改變原有水域的生態。例如翹嘴紅鮊(Erythroculter ilisaeformis) 為日月潭最具經濟價值的魚種,但因親魚沒有護卵行為,卵及幼魚極易被吳郭魚所掠食。因此近年已不易捕獲原生的翹嘴紅鮊,只得每年放流魚苗來挽救。[4]


分佈

吳郭魚在1980年代時即廣泛分布於臺灣中下遊河川,根據臺灣特有種生物保育中心的調查報告,臺灣目前50條重要河川,除楓港溪及和平溪外,餘者遭受吳郭魚的侵入,在有些河川中甚至已經成為優勢種。如東港溪的魚類個體數量,吳郭魚即占了37.1%。換言之,在臺灣各地的溪流、池塘、溝渠及沿海地區,幾乎都能發現吳郭魚的蹤跡。[5]


特性

吳郭魚的生殖行為照片來目

吳郭魚屬於口孵魚類 (mouth breeder),大多數吳郭魚的母魚會將受精卵含在口中,並不斷的吸水使口中的卵保持滾動以獲得充足的氧氣,如此卵才得以正常孵育。大約在 10-14 天左右可孵出仔魚,由於孵出的仔魚在 1 週內的游泳能力很差,所以當仔魚在母魚附近泳動時,如果遇到驚擾,母魚會將之吸入口中予以保護,直至幼苗具有健全的游泳能力為止 。這段長達約 3 週的時間,母魚是無法攝餌覓食的,由此可見其母愛〝慈性〞光輝的偉大,因此,將它歸屬於慈鯛科,實在當之無愧。[6]

吳郭魚的生殖行為

1.雄魚建築巢其形狀依種類而異

2.雄魚挖築巢後,雌魚產卵於內與精子完成受精作用

3.產卵後之吳郭魚並不離去,而繼續照顧其卵或將其含於口中直至孵化為止。產卵數因種類及親魚而異,通常每次產卵少則數百,多則數千,最後可能育成數百尾魚苗。

4.產卵後約6天孵化,孵化後的小魚仍由親魚保護,隨著小魚成長而漸漸分散,約10天後小魚完全分離且成群結隊游動。[7]


產地

吳郭魚主要產地依序為台南縣嘉義縣雲林縣,分別佔全台灣的28%、27%及 26%。而隨著繁養殖技術改進,除魚體大型化,魚肉品質也大幅提昇,優質吳郭魚不僅深得國內消費者青睞,也成為我國很重要的外銷水產品之一。[8]


原種品系吳郭魚

台灣地區一般常見的吳郭魚,不外乎都是由下列幾種原生品系所繁殖或交配而成

946年 : 莫三比克種吳郭魚

吳振輝及郭啟彰兩位先生從新加坡引進原產於非洲的「莫三比克種吳郭魚﹙Oreochromis mossambica﹚」種系,又稱「南洋鯽仔」、「南洋鮐仔」、「黑鯽仔」,民國38年正式命名為「吳郭魚」,這也就是台灣吳郭魚類的始祖,而吳振輝先生更被尊稱為「吳郭魚之父」。

莫三比克種吳郭魚雖然肉質佳,不過因為較不耐寒,成魚尺寸並不十分碩大,且取肉率較差的關係而逐漸被淘汰,現今已無人養殖,各地也很少能發現這些原生種吳郭魚了。

1963年 : 吉利種吳郭魚

1963年,唐允安先生自非洲引進較耐寒的「吉利種吳郭魚(Tilapia zillii)」,但因體型較莫三比克種更遜一籌,生性好鬥,嗜食動物性食物,肉味亦不佳,且種性強不易和其他品種交配,因此該種魚也已漸被淘汰,目前只在少數地方偶而還能發現。

1966年 : 尼羅種吳郭魚

由水產試驗所鄧火土所長及海洋大學游祥平教授自日本引進的「尼羅種吳郭魚(Oreochromis nilotica)」,具有耐寒性較佳、雜食性、體型大、成長快速、換肉率佳等的特性,商品價值高,為消費者所喜愛,目前仍有部份業者養殖。  

1974年 : 歐利亞種吳郭魚

廖一久、曾文陽、黃丁郎等人,自以色列引進「歐利亞種吳郭魚(Oreochromis aurea)」,具有耐低溫,且能生存於半鹼水之中之特性,加上雜食性、繁殖力強的特點,雖然體型不若尼羅吳郭魚,但本種與尼羅種雜交可育成 100%雄性子代,具有符合養殖上需求之特性。

1975年尼羅種雌吳郭魚與歐利亞種雄吳郭魚雜交後可控制產生「單雄性吳郭魚」,成為目前廣被養殖的種類,使得吳郭魚的養殖邁向商業化時代。

1981年 : 賀諾魯種吳郭魚

由黃丁郎先生自哥斯大黎加引進的「賀諾魯種吳郭魚(Oreochromis hornorum)」,形態與生殖力與莫三比克種近似,不耐寒,生長速度緩慢,但本種雄魚與雌性莫三比克種、尼羅種及歐利亞種吳郭魚雜交,皆可獲得完全雄性之魚苗,為本種之特色,可利用於生產雄性魚苗之繁殖。

1981年 : 黑邊吳郭魚

由廖一久院士自南非引進的「黑邊吳郭魚(Tilapia rendalli)」,與吉利吳郭魚生態習性相近,體型不大且成長緩慢,不適合推廣養殖,目前僅在少數地方可發現。[9]


常見改良種吳郭魚

為了改良品種,使魚長得更快、肉質更佳,且更容易飼養,所以在吳郭魚之後,專家們又引進了上述不同品種的吳郭魚。有些不同種的吳郭魚,在互相交配後所繁衍出的混種魚,長得比純種魚更好,於是,許多原來放養吳郭魚的養殖池紛紛改放入混種魚苗。

目前,傳統市場上較常見的改良吳郭魚約有下列三種:

1968年:紅色吳郭魚

紅色吳郭魚(Oreochromis sp., Red Tilapia)」,俗稱紅尼羅魚、紅郭魚、及埃及紅魚,由郭河所長選種雜交成功並開始繁殖。因為牠的肉質、顏色均佳,而引起日本的注意,「紅色吳郭魚」也因此為台灣開啟了吳郭魚外銷的大門。不過要買到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大型超商外,目前在傳統市場上的可見度依舊不高。

1969年:福壽魚

本種為莫三比克種雌吳郭魚與尼羅種雄吳郭魚雜交所改良而成的品種,被稱為「改良種吳郭魚」,也就是俗稱的「福壽魚」,牠也是由郭河所長雜交成功後推廣養殖,從此,台灣吳郭魚的養殖開始真正發展。

1975年:單性吳郭魚

在福壽魚雜交成功後,台灣吳郭魚的養殖從此快速發展成以單雄性吳郭魚為主(尼羅種雌吳郭魚與歐利亞種雄吳郭魚雜交)。俗稱的「單性吳郭魚」,因具較佳的耐寒力、抗病力,且換肉率亦佳,成體較大又易飼養,所以在雜交成功後即推廣養殖,從此台灣吳郭魚養殖進入商業化養殖時代。[10]


吳郭魚的營養價值

吳郭魚含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DHA,而DHA是人體腦部眼睛正常發育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它具有預防憂鬱症、減輕癡呆症狀,以及促進孩童腦部正常發展的功效。吳郭魚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助於增強體力,同時還含有膠原蛋白,可使肌膚保持光滑。含量較高,可降低血壓,富含鐵,可改善貧血[11]


視頻

吳郭魚養殖

草地狀元-全球唯一海水吳郭魚達人(20190415播出)careermaster

吳郭魚火烤鍋夯 「先吃魚後涮肉」老饕吃法│三立新聞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