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呼君為爾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呼君為爾汝》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十五。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原文

東坡云:「凡人相與號呼者,貴之則曰公,賢之則曰君,自其下則爾汝之。雖王公之貴,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則進而君公、退而爾汝者多矣。」予謂此論特後世之俗如是爾,古之人心口一致,事從其真,雖君臣父子之間,出口而言,不復顧忌,觀《詩》、《書》所載可知矣。箕子陳《洪範》,對武王而汝之。《金縢》策祝,周公所以告大王、王季、文王三世祖考也,而呼之曰爾三王,自稱曰予。至云:「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珪。」殆近乎相質責而邀索也。《天保》報上之詩,曰:「天保定爾,俾爾戩縠」,《閟宮》頌君之詩,曰:「俾爾熾而昌」、「俾爾昌而熾」,及《節南山》、《正月》、《板蕩》、《卷阿》、《既醉》、《瞻卬》諸詩,皆呼王為爾。《大明》曰「上帝臨女」,指武王也。《民勞》曰「王欲玉女」,指厲王也。至或稱為小子,雖幽、厲之君,亦受之而不怒。嗚呼!三代之風俗,可復見乎?晉武公請命乎天子,其大夫賦《無衣》,所謂「不如子之衣」,亦指周王也。

譯文

蘇東坡說:」大凡人們在一起互相稱呼,認為對方尊貴就稱之曰公,認為對方賢德就稱之曰君,對方地位在他下邊的人就稱之曰爾、曰汝。即使是貴為王公,天下人表面上敬畏可是心裡不服,就當面稱君、稱公,背後稱爾稱汝,這樣的事例是很多的。」我認為這種論斷並不全面,只是後代的風氣如此罷了,古代的人心口如一,說話做事講究樸質,即使是君臣父子之間,張口就說,不講客套,不存在什麼顧慮和忌諱,看看《詩經》 、《尚書》中的記載就可了解了。箕子陳述《洪範》,對武王說話就是稱之曰汝。《金滕》 是在以簡策祝告鬼神,是周公求告大王、王季、文王三代父祖的祝辭,可是稱呼他們曰爾三王,稱呼自己曰子。至於說道:「假如爾(你們)答應我的要求,我就拿着璧與珪死去,等待爾(你們)的命令,假若爾(你們)不答應我的要求,那我就要把璧和硅拋掉。」大抵接近於做生意講價錢求暗償的口吻,《天保》 是一篇臣下讚美周王的詩,曰「天保定爾,俾爾戩縠」,《 閟宮》 是一篇歌頌國君的詩,曰「俾爾熾而昌」、「俾爾昌而熾」,至於《節南山》、《正月》、《板蕩》、《卷阿》、《既醉》、《瞻卬》 各篇詩作,皆直呼王曰爾。《大明》 曰「上帝臨女」, 「女」指的是武王。《民勞》曰「王欲玉女」, 「女」指的是厲王。甚至於有時稱之為小子,即使是象幽王、厲王那樣的暴君,也坦然接受這種稱呼而不生氣。哎呀!三代時的純樸風俗,還能出現於今天嗎?晉武公向天子請命,他的大夫賦《無衣》之詩,所言「不如子之衣」, 「子」也是指的周王,子為敬稱,不同於爾汝,但稱王用於後世亦罕見。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視頻

呼君為爾汝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