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子由苦寒見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和子由苦寒見寄》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的詩

《和子由苦寒見寄》作於1064年(宋英宗治平元年),這年秋天西夏多次出兵襲擊宋朝邊境。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和子由苦寒見寄[1]

創作時間;1064年

緣;纏繞

塞壖;邊境上的空地

作品原文

《和子由苦寒見寄》

人生不滿百,一別費三年。三年吾有幾,棄擲理無還。

長恐別離中,摧我鬢與顏。念昔喜著書,別來不成篇。

細思平時樂,乃謂憂所緣。吾従天下士,莫如與子歡。

羨子久不出,讀書虱生氈。丈夫重出處,不退要當前。

西羌解讎隙,猛士憂塞壖。廟謀雖不戰,虜意久欺天。

山西良家子,錦緣貂裘鮮。千金買戰馬,百寶妝刀環。

何時逐汝去,與虜試周旋。

注釋譯文

①一別:指嘉裙六年蘇軾與蘇轍自汴京分別後。

②緣:纏繞。

③塞壖:邊境上的空地。

④廟謨:朝廷的決策。

⑤山西良家子:當時的北宋朝廷採納韓琦的建議,在陝西諸州招義勇,得十五萬餘人。

⑥周旋:對陣應戰。

作品譯文

人生到不了一百年,如今我們一別已經整整三年了。我能有幾個三年啊,過去了就永遠失去,而別愁能夠讓人更快的衰老。

想以前總喜歡寫信,可自從分別後,離愁讓我不忍動筆。想起以往的歡樂,此時卻被憂愁纏繞。我交往了許多朋友,但都不如與你一起。如果你要入世,一定要有一番大的作為。自從朝廷和西夏達成了妥協,一些有識之士常為邊防憂慮。朝廷放鬆了戒備,可西夏卻總是肆意騷擾邊境。

如今陝醮解了有志的勇士,個個穿着漂亮的皮袍,買了上好的駿馬,用寶石裝飾寶刀,準備從征。何時我也能夠隨他們一起去,定要與強虜對陣應戰。相處得愉快.只有你讀書最是勤奮.晝夜不離出席,以致坐氈上都生了虱子。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2]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蘇軾的詩現存約兩千七百餘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3]

視頻

《百家講壇》 蘇軾(一)人見人愛蘇東坡

蘇軾趣味介紹

參考資料

  1. 《和子由苦寒見寄》 詩詞文句網
  2. 蘇軾簡介 古詩文網
  3. 蘇軾生平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