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讀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讀書 》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的詩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讀書 》宋代詩人蘇軾的詩詞

與蘇詩一樣,蘇詞中也常常表現對人生的思考。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增強了詞境的哲理意蘊。蘇軾雖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夢,但並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着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讀書[2]

創作年代;宋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讀書 》

役名則已勤,徇身則已媮。我誠愚且拙,身名兩無謀。

始者學書判,近亦知問囚。但知今當為,敢問向所由。

士方其未得,唯以不得憂。既得又憂失,此心浩難收。

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塵埃雖未脫,暫憩得一漱。

我欲走南澗,春禽始嚶呦。鞅掌久不決,爾來已徂秋。

橋山日月迫,府縣煩差抽。王事誰敢愬,民勞吏宜羞。

中間罹旱?,欲學喚雨鳩。千夫挽一木,十步八九休。

渭水涸無泥,菑堰旋插修。對之食不飽,餘事更遑求。

近日秋雨足,公餘試新篘。劬勞幸已過,朽鈍不任鎪。

秋風迫吹帽,西阜可縱游。聊為一日樂,慰此百日愁。

詞語注釋

①偷:同愉,快樂的意思。

②學書判:指任簽書風翔府書判。

知問囚:蘇軾一度被派去風翔府屬縣減決囚禁。

③漱:沖洗。

④嚶呦:鳥叫聲。

⑤鞅掌:原意是無暇整理儀容,引申為公事忙碌。

⑥徂:到。

⑦橋山:相傳黃帝葬於橋山,因此以橋山代指皇帝的喪事,這一年宋仁宗死。

⑧暵:乾熱。

⑨蔣堰:指渭河兩岸以替石修築的堤壩。

⑩篘:竹製的濾酒器具,此處代指酒。

作品譯文

為功名所役,則自身要勤苦,如果遷就身體,那麼自己會快活。我實在是愚笨,身體和功名都沒有進益。一開始任書判,後來又去各縣負責刑獄。我知道自己應當有所作為,卻不知所為何來。在一無所有的時候,人的心情不憂鬱。一旦得到功名利祿,就害怕會失去,心情不免紛亂,難以收拾。比如在路上行走的人,疲倦中看到清澈的溪流,雖然無法解除疲勞,卻能暫時得到休閒。我很想去南澗的書堂讀書,聽聽春天鳥兒的鳴叫。然而公事繁忙總是不能成行,轉眼已經快到秋天了。

因為繪皇帝修建陵墓,時間緊迫,府縣都動用了大批民夫。給朝廷辦事誰敢抱怨呢,只是民夫們勞累官員也覺得羞慚j這期間遭遇乾旱,我很想祈禱上天降雨。上千的民夫拖動巨大的樹木,艱辛的程度難以描述。渭水都乾涸了,沿岸的堤壩要挖土來修補。目 睹這些都吃不下飯,其他的事情更是無暇顧及。近日下了幾場秋雨,公事之餘可以有時間品嘗一下新釀的酒了。經過緊張的勞累,我的身體已經十分虛弱。面今秋風吹起,終於可以休息遊玩了。暫且快樂一日吧,聊慰這無盡的煩憂。

鑑賞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3]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蘇軾的詩現存約兩千七百餘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4]

視頻

《百家講壇》 蘇軾(一)人見人愛蘇東坡

蘇軾趣味介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