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村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和村鎮,隸屬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地處峰峰礦區西北,東與大社鎮隔山相望,南與義井鎮相連,西南與磁縣北賈璧鄉接壤,西與武安市馬家莊鄉毗鄰,北與武安市磁山鎮交界。轄區面積52.49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和村鎮戶籍人口為55241人。[1]

1950年5月,由武安縣劃入峰峰礦區,設和村區。1956年,成立和村鄉。1958年,成立和村公社。1960年,成立和村城市公社。1980年,設為和村街道。1984年,和村街道與和村公社合併,置和村鎮。

截至2020年6月,和村鎮轄3個社區、2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何莊村。

2018年,和村鎮有工業企業62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5個。

中文名:和村鎮

行政區劃代碼:130406104000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

地理位置:峰峰礦區西北

面 積:52.49 km²

下轄地區:3個社區、2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何莊村

電話區號:0310

郵政區碼:056202

車牌代碼:冀D

人 口:55241人(2018年)

歷史沿革

明清以來,一直是武安縣四大集鎮之一。

1945年9月,解放。

1950年5月,由武安縣劃入峰峰礦區,設和村區。

1956年,成立和村鄉。

1958年,成立和村公社。

1960年,成立和村城市公社。

1980年,設為和村街道。

1984年,和村街道與和村公社合併,置和村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和村鎮地處峰峰礦區西北,東與大社鎮隔山相望,南與義井鎮相連,西南與磁縣北賈璧鄉接壤,西與武安市馬家莊鄉毗鄰,北與武安市磁山鎮交界。轄區面積52.49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和村鎮轄區總人口6.6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84萬人,城鎮化率4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13萬人。

2017年,和村鎮常住人口52549人。

截至2018年末,和村鎮戶籍人口為55241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和村鎮有工業企業62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5個。

農業

和村鎮耕地面積2.38萬畝,人均0.36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

2011年,和村鎮生產糧食4668噸,其中小麥407噸,玉米4261噸。蔬菜種植面積0.06萬畝,產量911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奶牛、羊、家禽為主。生豬存欄2.8萬頭,羊存欄0.85萬隻,牛存欄0.06萬頭;家禽飼養量20萬羽,上市家禽20萬羽。水果種植面積0.23萬畝,產量594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桃,其中蘋果407噸、梨114噸。漁業以水庫、池塘養殖為主,養殖品種以鯉魚、鏈魚、草魚為主。水產品總產量55噸。大型農業機械40台(輛)。

截至2011年末,和村鎮累計造林0.61萬畝,其中防護林0.38萬畝,經濟林0.23畝,未成林面積0.59萬畝,灌木林地面積0.51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5.43萬株,林木覆蓋率14.4%,活立木蓄積量0.9萬立方米。

工業

和村鎮是煤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為主的工業體系。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1994年1月,和村鎮開通有線廣播電視,傳播節目20套。

1999年,和村鎮有線廣播電視增加至40餘套。

2011年末,和村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0個,會員500個,其中團體會員400個,個人會員100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8個,演職人員330人;文化專業戶200餘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2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028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剪紙、武術、秧歌、崗西民俗文化村等。舉辦的文化節有響堂山文化藝術節。民間文學響堂山傳說、淦陽河傳說被列入邯鄲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育場15處,100%的城市社區和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90%。有線廣播電視共傳輸電視節目100餘套。

視頻

麥田田園風光和村鎮面貌欣賞,一片原生態綠色,心情可好了

參考文獻